“唐圭璋先生学术精神大家谈”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2021年4月12日下午,为了缅怀唐圭璋先生的学术风范,纪念唐圭璋先生的词学贡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邀唐门五位弟子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海明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筱芸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老师、深圳广播电视集团研究员肖鹏老师以及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老师,开展了“唐圭璋先生学术精神大家谈”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弘扬唐圭璋先生的学术精神,并激励后进。研讨会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大楼117顺利举行,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担任主持,程杰教授、葛恒刚副教授、陶慧老师以及各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本次会议首先由高峰教授致辞。高峰教授简要回顾了唐圭璋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学术成果,并分别介绍了五位老师与唐先生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学术成就。唐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词人,同时也是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词学精英。研讨会也正是本着对唐老严谨求真的治学风范、精深厚重的学术修养、宽慈谦和的人格魅力以及春风化雨的教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而展开的。
杨海明老师分享了唐圭璋先生的一些往事,希望大家能够透过事件真切感受其精神。在杨教授的印象中,唐老是一位清瘦且儒雅的学者。他身世凄苦,但却在艰难的岁月里保持对宋词的执着与热爱。他以学术支撑起自己的生命,在困顿的环境下写出了诸多著作,体现出坚忍不拔的学术精神。另外,他治学十分注重从完整而可靠的资料出发,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对于他人指出的错误,唐老亦坦然接受并会进行自我批评。除此以外,杨教授还通过唐老对李清照是否改嫁这一问题的态度,来说明唐先生是用生命经验去拥抱宋词的人。
王筱芸老师认为唐圭璋先生为人亲切和善,并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唐先生学术思想的贡献。首先,唐先生在词学研究还未曾被重视的环境下,开始了《全宋词》编著相关工作,是一位有远见、有理想的学者。再者,在词学研究的历史中,唐先生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向上继承了传统词学,向下开启了现代词学研究。最后,唐先生对于词的起源探究、鉴赏以及创作等方面都有很大功劳。
接着与大家进行分享的是钟振振老师。钟教授称唐圭璋先生为“真正的学者”,唐先生治学态度朴实,常常不耻下问,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学问。他对于自己的作品集,合署名的文章一律不收,只收自己亲笔所写,可见其光明磊落,从不掠人之美的良好品质。
肖鹏老师称唐圭璋先生为自己的“偶像”,在唐老身上能真切感受到大师的风范。虽然大师的时代已经远去,但他希望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传递给今天的年轻人。肖老师身为媒体人,从视觉形象的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了唐圭璋先生的轮廓。唐先生是一位坚持的人,那是一种一个人靠着自身坚定信念,平静但又充满激情的坚持。同时,他也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具有包容精神的人,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听取各方意见。此外,唐先生还十分注重内在的修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王兆鹏老师从1946年唐圭璋先生被解聘、1951年被分配至东北工作以及清明吹箫悼念亡妻这几个事件出发,讲述了唐先生所怀有的博大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对国家。而后,王老师以“五心”与“四气”对唐老的治学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五心”为雄心、决心、信心、恒心、虚心。“四气”为锐气、大气、傻气、和气。
五位老师分享结束后,高峰教授再次对他们的到来表达了感谢,并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高峰教授表示,我们当学习唐圭璋先生对待学术研究的纯粹的精神。从五位老师的沟通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唐门弟子之间情感的融洽,以及他们对唐老学术精神的传承与践行。希望唐老的精神品质能够生生不息,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学者。最后,王筱芸老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向文院学子赠书,研讨会圆满结束。(文学院:娄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