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小令鉴赏之三十五

【双调】落梅风 李致远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题解】

  又名“寿阳曲”、“落梅引”,入双调。北曲曲谱: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平去。代表作有元人周文质的《双调·落梅风》“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

 

  【作者介绍】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据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至元中(1335—1340)李致远客居溧阳(今属江苏),与时任溧阳儒学教授仇远相交甚密。互相酬唱。仇远生于南宋淳祐七年(1246),卒于元泰定三年(1326)。李致远当时还和白珽齐名,时称“仇白”。白珽生于宋淳祐八年(1248),卒于元泰定,五年(1328),李致远大概与他们同时并比他们略小。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作者有首【中吕】卖花声“月夜”,说道他在明月之夜“挑灯起诵《太玄经》。竹轩风定,桂窗人静,快诗人一襟清兴”。亦可见其人自甘淡泊并有道家倾向。

  今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简析】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愁。古典诗词中的春愁秋恨,多是是思归念远、离愁别绪,这首小令也不例外。

  那么,是在书写谁的春愁呢?“画楼中有人情正苦”,可见是在抒写画楼中少妇的春愁。可见又是采用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代拟法”,即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代诗词中的人物抒写的所思、所感。最著名的要数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踏莎行》下阙:“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但这首小令在运用代拟法时也有自己的特点:作者先不写楼中人,先写楼外景色:“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其中有斜阳、春风、春雨、春水,而这一切,皆是由少妇眼中次第看到的。其中的层次是按时间和人物动作的顺序:这位少妇推开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轮斜阳。继而是斜阳外一池春水。由于春雨充足,现在是春水平岸;由于春风的吹拂,水面上掀起阵阵涟漪。“寒玉”,指池水,不仅有池水的颜色,也有水的温度。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池水既清澈又带有寒意,这正是初春的特征。南唐词人冯延巳《谒金门》的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致远小令中的“风吹皱一池寒玉”正是对冯词的活用。

  “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又由楼外回到楼内。前三句写景,后二句写情;前三句是描楼外之景,这两句是抒楼内人之思念之情;但作者对楼内人和所抒情都没有直接道出:只是说“有人”,只是说“情正苦”。这人是谁,什么身份?什么情让她如此苦楚?作者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通过周围的景物作含蓄的暗示。这在一首只有二十八个字的小令中能如此曲折隐约,是很需要一些艺术才华的。作者是通过以下景物来进行暗示的:

  首先是斜阳、春雨和春风。春雨、春风是明写季节,暗抒情怀。春天是个萌动的季节,萌动的不仅是春草、春花,也有春情、春心,这个季节对离别之人最容易惹动春思、春愁。前面提到的欧阳修的《踏莎行》就是如此:“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唐代王昌龄诗中的少妇也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触动思念和“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至于“斜阳”则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暗示:一是夕阳西下,这是闺中人最是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刻。因为此时飞鸟归巢、牛羊下山,但最需要归来的亲人却未归来,叫人怎能不思念。中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王风》中那位思念在远方服役的妇女就是如此:“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当然,远方的游子此时也最思念家乡的亲人。马致远那首流传千古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就是这样说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斜阳”在此的第二个暗示是岁月将晚,青春难再,以此暗示楼中人对青春将要逝去的叹息和独守闺中的无奈。就像《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春暮游园时发出的叹息:“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牡丹亭·游园·山坡羊》)。至于“杜鹃”更是楼中人苦苦思念亲人的代言。因为据说杜鹃是蜀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因思念故国,啼叫声是“不如归去”,而且叫的眼中流血。所以后人常常用“杜鹃”啼叫来代表自己的思念尤其是情人或亲人的思念,前者如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难》,其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诗句中就有“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后者更有李商隐的爱情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所以,通过以上的斜阳、春雨、春风和杜鹃等等物象,通过他们的内涵和典故,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位楼中人是为思妇,她所思念的是在外久久未归的丈夫,这种思念随着春天的将尽和天色的将晚,更加深重。其“情正苦”的内涵不仅是思念亲人的苦情,也还包括自己青春将逝,坐愁红颜老的叹息。

  由此看来,诗人没有用直接的表白,而是采用上述种种物象的暗示来表达,却使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显得更为含蓄婉曲,也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感人。这种手法是词的特色,而在以直率、浅白的元人小令中并不多见。而在李致远的小令中,倒是多有这种以景现情或移情入景的表现手法,如: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朝天子·秋夜吟》)

  晓来烟断香篝,春归绿遍芳洲,影乱风梳弱柳。迟迟清画,竹深时唤□勾。 (《越调·天净沙·离愁》)

  红日嫩风摇翠柳,绿窗深烟暖香篝,怪来朝雨妒风流。二分春色去,一半杏花休,归期何太久? (《中吕·红绣鞋·晚春》)

20190204_006

画楼中有人情正苦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