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诗研究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20161227_006

  2016年12月16日至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日本汉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诗歌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广岛中心主任李均洋教授、日本广岛大学副校长佐藤利行教授等中日学者及首师大部分学生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日本汉诗是日本人运用中国古诗形式所创作的诗歌,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日本传统文化暨中日文化互动发展的珍贵遗产。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均洋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本汉诗汇编与研究》已经获准立项。该项目的立项以及后续推出的一系列成果将对国内的日本汉诗研究以及中日双方进一步深入的学术交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会议主要就项目研究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赵敏俐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这一重大项目的攻关研究需注意三个关键词,一为“世界文化立场”,二为“通古今之变”,三为“观中日之别”。吴相洲教授指出:“日本汉诗汇编与研究”这一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立项具有深远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日本汉诗汇编与研究应包含日本乐府这一内容。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江村绶(北海)的《乐府类解》值得参照。李均洋教授认为,日本学者的日本汉诗历史分期一般是以日本历史阶段划分,从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角度及日本汉诗发展的实际出发,拟应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一,遣隋史·遣唐使及“白诗风潮”时代(7世纪至12世纪晚期);二,五山文化时代(12世纪末至16世纪末);三,朱子学时代(1603~1867);四,明治维新(1868)以后至今。广岛大学本田义央教授认为,“日本汉诗汇编与研究”可资利用的电子文献资料有限,今后需下力气加以开发。广岛大学刘金鹏博士详细梳理了日本现有的日本汉诗文献资料,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大援教授、外交学院李濯凡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陈可冉副教授、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张璇讲师等也在会议上作了精彩发言。(诗歌中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