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六十七)

2016•8——2017•7

1、2016海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环中国海周边的诸海域世界:跨洋市场、关连与动力

Print
时  间: 2016年8月31日至9月1日(周三至周四)
地  点: 中研院人社中心第1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海洋史研究、日本东京大学
联 络 人:何书亚,Tel: (02) 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连结网址: http://www.rchss.sinica.edu.tw/news/news.php?Sn=1796
内容简介

8月31日
9:40-10:30
【Keynote speech】
Dutch-Chinese interactions in and around the China Seas long term
perspectives c. 1660-1780 (Prof. Gerrit Knaap)

10:40-12:00
Chair: Gerrit Knaap
Countries for Commercial Relations (Tsusho-no-Kuni 通商国)”:The Tokugawa Struggle to Control Chinese in Japan(松方冬子)
讲题待定(Peter Boschberg)
Discussant:Leonard Blussé

13:30-14:50
Chair: Peter Boschberg
The Sugar Trade b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its Rivals for the Japanese Market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岛田龙登)
Discussant:古慧雯
Radix China and Putchock of India: Herbal exchange around maritime Asia via the VOC during the 17 and 18th centuries.(郑维中)
Discussant:张彬村

15:10-17:10
Chair:张彬村
The End of a Commercial Era: From the English Junk Affair to the Vietnamese Maritime Embargo in 1693 (Anh-tuan Hoang)
Discussant:太田淳
The VOC Activi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Local Territorial Powers: Cases
of Longkiau and Pimaba in Formosa(康培德)
Discussant: Peter Boschberg
十八世纪占婆与山地民族的关系(牛军凯)
Discussant:郑永常

9月1日
10:30-11:50
Chair:刘石吉
从东亚海域的视点再思清代的朝贡与互市(刘序枫)
Discussant:张启雄
公.私领域之间:长崎侨领陈世望(1901-1940)(朱德兰)
Discussant:江柏炜

14:00-15:20
Chair:Leonard Blussé
College van Boedermeesters of Batavia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Opportunities in the City of Migrant: Chinese Entrepreneurs and
Batavia Developm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Bondan Kanumoyoso)
Discussant:Gerrit Knaap

15:40-17:00
Chair:陈国栋
Trade, migration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modern period: the case of sericulture(毛传慧)
Discussant:康培德
Development of Cash-crop Production in Colonial Minahasa: Non-Plantation Cultivation of Coffee and Copra(太田淳)
Discussant:陈计尧

2、儒释道诠释类型与哲学义理之论争学术研讨会

20161211_061
时  间:2016年9月8日(周四)
地  点:中研院文哲所2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2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联 络 人:Tel: 2788-3620
连结网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activities/latest/20160908-01
内容简介

10:30-12:00
主持人:林月惠(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退溪与栗谷对朱子形而上学的诠释与其分岐(郑相峰,韩国建国大学哲学系)
新儒家哲学的类型论:三系说之证成(沈享民,东吴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史」通史专书写作的发展──从中日交流的视角谈起(陈威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13:30-15:00
主持人:锺振宇(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魏晋人学情智结构的再造与探深──从牟宗三人学之内在理路的反省谈起(吴冠宏,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魏晋玄学中的「气」(蔡振丰,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魏晋玄学中的「圣人」观(周大兴,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15:30-17:00
主持人:吴汝钧(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汉传中观学佛经诠释中的语言哲学──论僧肇、吉藏、智顗的「本迹」概念(康特,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从「本迹不二」与「不变随缘」的诠释论当代对天台与华严的判释(郭朝顺,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道体活不活动」干孟子底事?──从佛学角度检讨牟宗三先生关于宋明理学分系的判准(耿晴,政治大学哲学系)

2016与人文学期刊主编有约
时  间:2016年9月10日(周六)
地  点:科技部二楼(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二段106号)
主办单位:科技部人社中心、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联络 人:陈小姐,E-mail: amy19900902@hot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hss.ntu.edu.tw/discourse_info.aspx?no=0&d=16
内容简介

9:10-10:00
►第12、13会议室
主持人:萧高彦
THCI与新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制度(陈弱水)

10:00-10:20
►第12、13会议室
主持人:王泓仁
国家图书馆「台湾期刊论文索引」整合与期刊评比转型(曾淑贤、洪淑芬)

10:40-12:10
【期刊主编的论坛】
►第12会议室
文学一
主持人:蔡英俊
与谈人:范铭如、耿立群、许俊雅、张双英

►第4会议室
文学二
主持人:单德兴
与谈人:李纪舍、林质心、范淑文、黄涵瑜

►研讨室
语言
主持人:何万顺
与谈人:林至诚、林若望、赖慈芸、谢妙玲

►第13会议室
历史
主持人:吕妙芬
与谈人:甘怀真、叶高树、潘光哲、谢国兴

►第5会议室
哲学
主持人:郑光明
与谈人:苑举正、陈士诚、赵飞鹏、蔡政宏

►第11会议室
艺术
主持人:王樱芬
与谈人:林荣泰、林鹤宜、曾少千、苏郁惠

13:10-14:20
【年轻学者研究与投稿经验的论坛】
►第12会议室
主持人:陈丽桂
与谈人:林桂如、陈炫玮、黄启书

►第4会议室
主持人:梁孙杰
与谈人:王智明、李欣颖、杨锦昌

►研讨室
主持人:黄美金
与谈人:徐东伯、黄汉君、廖彦棻

►第13会议室
主持人:林富士
与谈人:林欣宜、陈立樵、罗士杰

►第5会议室
主持人:蔡彦仁
与谈人:古秀铃、洪子伟、陈平坤

►第11会议室
主持人:吴方正
与谈人:林于湘、蔡家丘、谢筱玫

14:40-15:50
【资深学者研究与审稿经验座谈】
►第12会议室
主持人:叶国良
与谈人:陈逢源、梅家玲、曹淑娟、廖肇亨

►第4会议室
主持人:廖朝阳
与谈人:何文敬、邱汉平、陈音颐、高维泓

►研讨室
主持人:王旭
与谈人:胡洁芳、连金发、杨秀芳、赵顺文

►第13会议室
主持人:黄宽重
与谈人:吕绍理、林美香、林丽月、赖惠敏

►第5会议室
主持人:邓育仁
与谈人:李明辉、张旺山、郑凯元、潘小慧

►第11会议室
主持人:谢明良
与谈人:伊彬、沈冬、徐亚湘、黄兰翔

15:50-16:20
►第12、13会议室
【综合座谈】

3、三年八个月:太平洋战争与马来西亚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1211_062

时  间:2016年9月9日至10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中山大学文学院文LA7006会议室(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
主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
连结网址:http://e182.nsysu.edu.tw/ezfiles/348/1348/img/2509/intro.html
内容简介

9月9日
10:45-12:15
【主题演讲】
主持人:孙小玉(国立中山大学)
创伤叙事与伤悼:重读依藤的《彼南劫灰录》(李有成,中研院欧美所)

13:30-15:10
主持人:黄英哲(日本爱知大学)
烽火流离下的诗与史:新加坡与槟榔屿的汉诗观察(高嘉谦,国立台湾大学)
Who Owns the Literery Text of the Nanyang “World” ? An Artist, Botanist, and Histori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Malaya(王学权,芝加哥大学)
马华文学与被排斥的少数族群文学命运(龙扬志,广州暨南大学)

15:30-16:40
主持人:傅士珍(国立清华大学)
隐匿文本:日据时期女性的记忆与伤痕(施慧敏,国立台北大学)
《确然书》中的后记忆与创伤书写(熊婷惠,国立中山大学)

9月10日
9:00-10:40
主持人:黄锦树(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毁、乱、离:郁达夫的创伤书写与太平洋战争(张锦忠,国立中山大学)
李永平《大河尽头》的婆罗洲日据历史书写(詹闵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一种历史的诠解:希尼尔作品中的二战记忆与日本图像(谢征达,香港中文大学)

10:50-12:30
主持人:李文卿(日本名古屋大学)
背叛者,离散叙述,以及「有/无国籍的华(英)语系/语马华文学」(沈双,美国潘恩州立大学)
民族主义躁动与现代性抉择:马来小说中的日据时代(庄华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寂寞行者.山林岁月》:抗日语境中的重读——兼谈作为文本参照的《日军进甘榜》(温明明,广州暨南大学)

14:00-15:00
【圆桌讨论:太平洋战争与文学记忆】
主持人:张淑丽(国立成功大学)
讨论人:黄英哲、庄华兴、李文卿、高嘉谦

4、中国因素前沿研究研讨会

中國因素前沿研究海報

时  间:2016年9月10日(周六)
地  点: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馆8楼社会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社会所、国立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联络 人:林政宇,Tel: 02-26525106;e-mail: linchengyu@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msgNo=20160910-1
内容简介

9:50-11:20
【第一场:分析架构与论述】
主持人:张茂桂(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因素分析框架:作用力、协力机制、反作用力(吴介民,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陆资来台投资路径与政商协力网络(黄健群,国立政治大学东亚所博士)
中国因素与课纲争议:兼论香港反国教运动(郑祖邦,佛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叶国豪,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席讲师)
评论人:陈志柔(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11:20-12:30
【第二场:陆客观光】
主持人:吴乃德(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陆客之政治经济学分析(蔡宏政,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台湾上演「一中」的概念:关于中国游客来台的民族志(Ian Rowen,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评论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3:30-15:30
【第三场:宗教领域】
主持人:汪宏伦(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妈祖信仰的政治经济学,「跨海峡信仰社群再造」(古明君,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洪莹发,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当代佛教的入世参与——台湾佛教四大团体的「中国梦」(刘怡宁,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两岸宗教交流的翻转?从中国基督教的台湾因素,到台湾基督教的中国因素(黄克先,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评论人:邱炫元(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15:50-17:10
【第四场:新闻媒体】
主持人:汤志杰(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媒体产业观点切入看路径依赖与中国影响力的渗透(川上桃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细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因素vs.台湾因素: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协商角力(张锦华,国立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
从美国因素到中国因素:政商菁英在台湾新闻自由发展中的角色变迁,1949-2015(黄兆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政治学博士候选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访问学者)
中国「网络主权」战略与对台影响(李志德,端传媒)
评论人:罗世宏(国立中正大学社会科学院传播学系教授)

5、「台湾的悲怆年代──从皇民化到二二八」研讨会

20161211_064
时  间:2016年9月10日(周六)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B1国际会议厅(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29号)
主办单位:台湾研究基金会、大众教育基金会、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03_look.php?no=584&page=1
内容简介

9:50-10:30
【专题演讲】
台湾的悲怆年代──从皇民化到二二八(黄煌雄,台湾研究基金会创办人)

10:30-12:30
主持人: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文协右派人士战后的参政之路(王昭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助理教授)
与谈人:吴密察(国史馆馆长)
待机和彷徨:试论1930-40年代的台湾岛内左翼(邱士杰,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
与谈人:陈芳明(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二战结束前后「半山」权力角色之分析
与谈人:薛化元(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教授)

14:00-15:20
战后台湾左翼者赴中国前夕的政治思辨(林琼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与谈人:李福钟(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战后初期在日台独运动论述初探(暂定)(吴叡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与谈人: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15:40-17:40
遁入临床的台湾医界菁英(刘士永,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代宣读人:张耀懋(台北医学大学医务管理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与谈人:郭文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1930-40年代杨云萍、陈逸松等活跃文化人士初探(暂定)(许雪姬)
与谈人:吴密察(国史馆馆长)
双元继承与合轨:1930-1950年代的台湾经济(谢国兴,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与谈人:黄绍恒(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儒家经典整理与传播论坛
时  间:2016年9月28日(周三)14:00-17:10
主 讲 人:黄先生,E-mail: wende@ncl.edu.tw
地  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思源基金会、中华孔孟学会
联 络 人:E-mail: earlychinaseminar@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2&sM=1&C=11&bid=823
内容简介

壹、缘起
儒家思想文化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所传承的经典,更是东亚文明的精髓。国家图书馆典藏丰富古籍文献,其中不乏历代儒家经典,为能让社会大众藉由珍贵典籍,了解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与演绎,本馆特与思源基金、中华孔孟学会共同规划办理「儒家经典整理与传播论坛」,针对儒家经典的「整理保存」与「传播推广」两项议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演讲与座谈,分享儒家经典于整理、典藏、保存及利用、传承的经验与新视野,以放眼世界多元文化的新发展。

贰、时间
2016年9月28日(三)下午2:00~5:10

叄、地点
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

肆、办理单位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思源基金
合办单位:中华孔孟学会

14:20-14:50
【第一场专题演讲】
浙江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存现况(徐晓军,浙江图书馆馆长)

14:50-15:20
【第二场专题演讲】
儒家经典文献与传播(吴哲夫,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15:30-16:40
【论坛】
主持人:蔡信发(中华孔孟学会副理事长)
与谈人:夏长朴(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荣誉教授)、李威熊(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荣誉教授)、张宝三(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金培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16:40-17:10
【综合讨论】

报名网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980
或goo.gl/fUQPs7

全程参加者,国家图书馆将核发公务人员或教师研习时数3小时。(如有需要,请于在线报名时填写身分证号)。参与者如需纸本研习证明,请于报名期间另外以e-mail 至wende@ncl.edu.tw 告知姓名即可,当日会后于柜台发送证明。

另外,为能让社会大众藉由珍贵典籍,了解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与演绎,本馆特与思源基金合作,由潘思源先生提供个人珍藏,加以挑选本馆馆藏经典约计80余种,于文教区展览厅办理「金声玉振——儒家经典古籍文献展」,展出内容将涵盖儒家经典、儒生生活风貌,儒学教育与科举事业、宋元明清儒家代表性人物与著作等,展期自2016年9月28日至10月30日止。期藉此展览,让民众不仅认识经典古籍,还能发现儒家有趣的一面。详细展览内容,另行公布。

6、2016亚洲医学史双年会

20161211_065
时  间:201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大楼(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史语所、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亚洲医学史学会、阳明大学
联 络 人:ASHM Executive Secretary, E-mail: ashm@asihp.net
连结网址:http://idv.sinica.edu.tw/hygiene/
内容简介

9月30日
9:30-10:20
【Keynote speech】
Therapy, Care, and Punishment: The Family and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okyo c.1920-1945 (Akihito Suzuki, Keio University)

10:30-12:00
►1A1
Chair:Wen-Hua Kuo(郭文华)
Empire and Psychiatr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ntal Health Laws in the Former Japanese Colonies (Akira Hashimoto)
Who Deserves War Pension? : The Asia-Pacific War and Psychiatric Casualties in Japan (Eri NAKAMURA)
Guest Houses for Mentally Ill Patients in Japan (Osamu Nakamura)

►1B1
Chair:Chia-Ling Wu(吴嘉苓)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Schools: Chinese Medical Modernity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Child Bodies (Jia-Chen Fu)
The Creation of Rare Diseases in Japan: Medical profession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cial policy (Saori Watanab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Neo-Malthusian Reconfigurations of Reproduction in Interwar Japan (Sujin Lee)

►1C1
Chair: Mark Harrison
State Reach and Malaria Control Programm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Burma (Atsuko Naono)
Shifting coalitions and epistemic communities for malaria control in early post-independence India (Cressida Jervis Read)
Malaria and Colonial Frontier in Manchuria, 1905-1940s (Jeong-Ran Kim)

13:30-15:00
►1A1
Chair:Ming Chen(陈明)
The Gu: Disease, Witchcraft and Sorcery, Love Magic, and Chinese Empire Building (Bin Yang)
Opening up the neurochemic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Wenbo LIANG)
Replenishing life vitality——Dietary therapy for flooding and spotting 崩漏饮食疗法(Yi-Rong Lin(林邑蓉))、(Su-Tso Yang(杨仕哲))

►1B1
Chair:Daiwie Fu(傅大为)
Enforcing Modernity, Struggling with Reality: The Rural Health Units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 Post-World War II Philippines, 1951-1971 (Arnel E. Joven)
Education as Cure: Health and Nutrition in the American Period Philippines, 1900-191 (Olivia Anne M. Habana)
Toward a New Order in Medicine: Uramoto Seizaburō’s Wartime Medical Thought (Sookyeong Hong)

►1C1
Chair:Park Yunjae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State in the 20th century – The Medical Cooperative Movement of Japan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 (Christian Oberlaender)
Medicine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India in 19th Century (Jayanta Bhattacharya)
Hygiene modernity of Japan as ambition not to come true (Hiroshi Nunokawa)

15:20-17:20
►1A1
Chair:Jen-Der Lee(李贞德)
Development of Obstetrics and the Emergence of Fetal Personhood in the Late Tokugawa Period (Eiko Saeki)
The medicalisation of childbirth: changing historical and feminist perspectives (Miao Wu)
A Doctor at a Crossroads (Mika Suzuki)

►1B1
Chair:Sean Hsiang-lin LEI(雷祥麟)
Inventing Blindness: Hygiene and the Social Politics of Medical Classification in the Anti-Trachoma Campaign in Republican Chin (Chao Wang)
Gospel of Care: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Wartime China, 1930-1945 (Shenglan Li)
The Battle of Survival:Manufacturing Insulin in Wartime China, 1941-1944 (Xiaoyang Gu)
“Man in the Iron Lung”: medical landscape and body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Luwei Yamg)

►1C1
Chair:Shan-Jen Li(李尚仁)
The Development of Colonial Pharmacy in Hong Kong, 1841-1940 (Patrick Chiu)
The Encounter of modern European and Asian knowledges of materia medica: A Focus on the Xiyao Dachen (Ming Chen)
Reconstruction of Western Medicine-centere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Post-liberation Korea (Park Yunjae)
A Chinese Pharmaceutical Revoluti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making of “scientific national drugs”, 1919-1937 (Xiaomeng Liu)

10月1日
9:20-10:10
【Keynote Speech 2】
Malaria and the Dilemmas of Development: British India, 1870-1940 (Mark Harrison, University of Oxford)

10:10-12:10
►2A1
Chair:Hsiu-Fen Chen(陈秀芬)
1914: A Definition Moment of Writing Medical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Hao Chen)
Whose History? Writers of Medical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and during the Pivotal 1950s (Lena Springer)
Chinese and Japanese Interest in Phlegm (tan 痰) 19th and the 20th Centuries (Natalie Koehle)
Locating Medical History in Replublican China(Kuo-Li Pi(皮国立))

►2B1
Chair:Jia-Shin Chen(陈嘉新)
An International Teamwork: Mental Hygiene in 1930s-40s Shanghai(王文基)
The Modernist Project of Indonesian Physicians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 and the Role of Colonial Psychiatry (Hans Pols)
Imaging Global Mental Health Research through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Boundary Objects in WHO’s First Social Psychiatry Project(吴易叡)
A Technique for Nothingness: Hypnotism in Japan, 1900-1930(巫毓荃)

►2C1
Chair: Nicolo Paolo P. Ludovice
Medicine, Civilization, and Consumer Culture: The Branding of Cerveza in Philippine Printed Advertisements, 1900-1910 (Eliza Alvarez, Adriel Caumban, and Dale Johannsen Ng)
Home and Family: Cultural Affin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 for the Aged in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Philippines (Juan Miguel A. Cajucom, Don Christian A. Cornel, and Marjerie Brianna S. Go)
Segregation as a Constitutional Cure: Leprosy and Personal Affliction in the 1927 Philippine Case of Angel Lorenzo vs Director of Health (Samantha Nicole U. Roque and Eljine Mae T. Zhang)
Policing Colonial Sanitation: Disputing Cleanliness in the Case of E. Case vs. Junta Sanidad de Manila and Heiser (Nicolo Paolo P. Ludovic)

13:30-15:00
►2A1
Chair:Shao-Hua Liu(刘绍华)
Securing Peace and Attaining Heal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Post–war Rehabilitation of Korea. (Jane Sung Hae Kim)
Sensai Nagayo and the Japanese Cholera Epidemic of 1877 (Koji Ozaki)
The Third Party: The role of WHO in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 Korea’s national tuberculosis control policy (Kyuri Kim)

►2B1
Chair:Yi-Ping Lin(林宜平)
“Since the Idaho has been stationed at Yokohama…”: American Navy Physicians as Social Actors in the Yokohama Treaty Port, 1873-74 (Chester Proshan)
Indian Philanthropy and Modern Medicine in Colonial India (SHIRISH NARESH KAVADI)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East: Medical Activities of the Japanese Red Cross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 (Yoshiya Makita)

►2C1
Chair:Christian Oberlaender
From a poison to a patent medicine: arsenic in Hong Kong(Yi Lai Luk(陆伊骊))
Animal health, veterinary knowledge, and Japanese imperial opportunities c. 1890-1940 (Tatsuya Mitsuda)

15:20-16:10
【Keynote Speech 3】
Jen-Der Lee(李贞德,中央研究院)

7、第2届东亚外交史的新视野——外交史研究的新见解与展望

时  间:2016年10月21日(周五)9:00-18: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中型会议室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内容简介

9:00-18:00
【折冲尊俎与外交史研究】
神话的现实:中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最初反应与中美关系(1899-1901)(刘芳)
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与交涉——以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国联对满洲国问题的申述为例(王慧婷)
部分参与:中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1979-1992)(詹欣)

【民间团体与外交史研究】
民国初年的日本访华团体与中日外交(1912-1914)(罗皓星)
中国俄侨反共团体:以俄罗斯法西斯党(Rossijslaja Fashistskaja Partija)为例(安德)

【历史人物与外交史研究】
进步主义在中国:芮恩施与欧美同学会的早期经历(马建标)
北洋政府对「老西开事件」的因应(孟凡靠)
《纽约时报》视野中的孙中山(1896-1925)(杨帆)

【财政经贸与外交史研究】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的国际承认与关税特别会议(蔡诚)
泰王山地计划之缘由(1969-1973)(李珆萱)

破浪前行:第二届台湾民俗研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6年10月22、23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待定
主办单位:静宜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中正大学妈祖文化研究中心
联络 人:官怡杏,Tel: 04-26328001#17190、17191;E-mail: ising.folk@gmail.com
内容简介

一、会议说明
台湾民俗研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已于2014年启航,在民俗学科起步的思想浪潮上,正准备迈向乘风破浪的各样旅程,航行中也许困难重重,但秉持着鼓励台湾民俗青年学者之精进,期许青年研究者能不畏当前民俗学发展之困境,仍持续向前迈进的概念,今年(2016)再度筹划办理第二届会议,并设定主题为「破浪前行:第二届台湾民俗研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希望能持续提供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平台与发展空间,让台湾民俗学的青年研究者能透过本研讨会,持续积累能量,进而破浪前行、展翅高飞,追求更稳健的学术研究发展面向,为台湾民俗学开创崭新高度。

二、办理单位
主办单位:静宜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社团法人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
协办单位:台南市北门小区大学、中央研究院台湾宗教文化数位平台、民俗乱弹、丰饶文化社等

三、征稿主题
1、台湾民间文学研究与回顾:凡涉及台湾民间文学之方法、发展、文献、议题之回顾或研究探讨者皆可。
2、台湾民俗学研究与方法论:凡涉及台湾民俗学研究方法论(可由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方向与民俗学跨领域整合议题开展,或为台湾民俗学研究史之回顾)议题者,皆可来稿,或以民俗学研究为主体,提出理论讨论、学理思维、议题发展者。
3、台湾民俗学与文化资产:凡登录或可能登录为台湾民俗类文化资产,及其后续维护、保存工作等议题者。
4、与台湾民俗学相关主题之研究:凡涉及民俗研究,如:民间文学、宗教信仰、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地域社会、生命礼俗等主题内容研究。

四、征稿对象
1、于国内外大专院校就读之硕士班、博士班研究生。
2、硕、博士班毕业未满5年者。
3、40岁以下之民间文学研究、地方文史调查或民俗研究工作者。
4、受学者或是筹备委员推荐之学生、学者。

五、时间信息
1、题目与摘要截稿日:已截止
2、摘要审查结果公告: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前
3、论文全文稿缴交日: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前
4、研讨会办理时间:2016年10月22、23日(星期六、日)(暂定)

六、征稿说明
1、收件方式:摘要及论文全文皆采电子文件(Word格式,如有造字请另附pdf格式檔),请分别于缴交期限内,以E-mail寄至ising.folk@gmail.com,官怡杏秘书收,主旨及文件名称请写明:投稿第二届台湾民俗研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姓名+题目)。
2、档案格式:请以计算机打字,A4大小,12号字,标楷体,单行间距,边界依Microsoft Word预设之版面设定。论文全文格式待通过后另行通知,内容约10000-20000字(含摘要、注释、参考书目、附录、图表等)。

七、注意事项
1、论文撰写及会议使用语言皆为中文。
2、来稿需为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之学术论文,每人以一篇为限。
3、论文内容凡与本次会议主题有关者皆欢迎。
4、征稿论文均经相关学者匿名审查,不论接受与否,皆于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前告知结果;并请正式录用之投稿者于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前缴交论文全文档。

八、联络信息
联络人:台湾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 官怡杏
E-mail:ising.folk@gmail.com
联络电话:04-26328001分机17190、17191

8、第12届南台湾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6年10月28至29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屏东大学民生校区五育楼国际会议厅(屏东市民生路4-18号)
主办单位:国立屏东大学社会发展学系、南台湾研究工作室、教务处教学资源中心
联 络 人:董家娴,E-mail: socialnptu@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social.nptu.edu.tw/files/14-1106-60220,r1-1.php?Lang=zh-tw
内容简介

一、主办单位:国立屏东大学社会发展学系、南台湾研究工作室、教务处教学资源中心

二、协办单位:屏东县屏北区小区大学、屏东县屏南区小区大学、台湾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台湾在地文化创新与共学协会

三、经费赞助单位:教育部

四、会议时间:2016年10月28-29日(周五、六)上午9:00至下午5:30

五、投稿报名截止:已于6月截止

六、会议地点:屏东大学民生校区五育楼国际会议厅(屏东市民生路4-18号)

会议主题:屏东学是什么?──屏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征稿子题:
本研讨会除主题演讲外,拟分成如下七个子题来组织议程,共分成十个场次进行,每个场次3篇论文:

1.屏东的环境和生态

2.屏东的经济

3.屏东的政治

4.屏东的社会

5.屏东的文化

6.屏东的教育

7.屏东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撰稿须知:
欢迎各界学者专家、博士生和硕士生投稿。本研讨会采邀稿与投稿并行制,一律先审摘要,约500字,通过后通知作者编入议程。投稿内容以中文为原则,中文论文以不超过一万字(含参考文献、注释和附录)为原则。撰文体例格式请参考《台湾社会学刊》论文撰稿体例:http://tsa.sinica.edu.tw/publish_01-1.php

投稿时,请将「投稿报名表」(如附件)填妥后寄至大会信箱socialnptu@gmail.com董家娴助理(查询电话:08-7663800转35301,或筹备总干事李锦旭老师0953-086403)。大会收到稿件后将主动回复投稿人已接获信件。大会将提供论文发表人交通和住宿补助,研讨会举行后论文经编辑委员会审查通过、收入论文集者,并酌给撰稿费用。而为方便讨论交流,如作者无提出异议,拟将论文于交稿后至研讨会举行期间挂在专属网页上。

重要日程:
全文缴交截止:2016年9月30日

论文发表顺序通知:2016年10月21日

研讨会举行:2016年10月28-29日(周五、六)

研讨会举行后全文修改缴交截止:2016年11月20日

2016第五届屏东文学学术研讨会:原住民文学与文化
时  间:2016年11月11日(周五)
地  点:屏东大学民生校区五育楼4F第三会议室(暂定)(屏东市民生路4-18号)
主办单位:国立屏东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联络 人:Tel: (886-8)7663800转35201;E-mail: pingtungliterature2016@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cll.nptu.edu.tw/files/13-1107-62782-1.php?Lang=zh-tw
内容简介

一、指导单位:教育部

二、主办单位:国立屏东大学

三、合办单位:屏东县政府、屏东县阿缑文学会

四、承办单位:国立屏东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五、研讨会日期: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六、研讨会地点:国立屏东大学民生校区五育楼4F第三会议室(暂定)

七、研讨会主题:原住民文学与文化

八、征稿方式:公开征求论文

论文范围:
(一) 屏东原住民文学研究

(二) 屏东原住民文化研究

(三) 台东、高雄原住民文学与文化研究

(四) 其它与本次会议主题相关之研究
(研讨文本包含:文字、图像、影像、音乐、戏剧等)

九、论文题目及摘要截稿日期:已于5月10日截止。

十、通知研讨会论文发表资格名单日期:已于5月31日通知。

十一、研讨会发表论文截稿日期: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十二、注意事项:撰稿数据表及论文数据表(请至官网下载)

十三、联络方式:国立屏东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900屏东市民生路4-18号
TEL:08-7663800#35201

9、2017文化研究年会:斗.阵.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时  间:2017年3月11日(周六)
地  点:淡江大学(新北市淡水区英专路151号)
主办单位:文化研究学会
联 络 人:E-mail: csa.taiwan@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csat.org.tw/annualConf.asp
内容简介

2017文化研究年会将探究「斗阵」的多层意涵,诘问「斗阵」的集结与行动方式。「斗」(struggle)之于内,可以是文学艺术创作者或运动者,跟形式、素材、禁忌、传统的内在争斗。「斗」之于外,是国族、社群集聚与分离之间的张力、文艺流派阵线的竞合、社会运动中的路线和群我关系、行动的选项和结果。「斗阵」这个主题,不但意味着个人或集体的作战选项,亦提供了对「同在一起」(together-ness) 与联盟(alliance)的想象反思、也呼应了数字文化里跨形式、媒介「混杂装配」之聚合(aggregation)。不管是文学与美学路线之争,跨国社会运动,集体政治的暴力,网络与实体的集结发声,新公民运动,性别多样性的冲突,劳动权的抗争,多元成家伴侣议题,人与物件、与动物的共处同行,皆开启了斗阵的多元诠释与行动可能。这当中,斗阵行不行、斗阵如何行、能行到何处,都有其当代的新意义与开展。
子议题包括:
1.文学、美学中之连结与抵抗
2.人文及社会学科的危机与转机
3.性别研究与酷儿多样性
4.文化资产的政治与经济
5.动物研究与实践
6.物质文化研究
7.生态论述的新旧典范转移
8.影像、音乐、跨美学、艺术行动
9.劳动、抵抗与新社会运动方式
10.灾难、危机与公民行动
11.身体性、身心障碍、障碍社运
12.旅行书写的行动与文化越界

I.投稿型式:
i.本次会议接受自组panel以及与本次年会主题相关之个人学术论文发表,惟自组panel具有优先权。自组panel由规划者统一寄出摘要,摘要需包括panel题目及主题说明(500字)、各篇论文摘要(500字)、panel成员个人简历及联络方式。个人发表,需提供中文摘要(500字)、作者简历及联络方式。个人简历及联络方式应含学经历、现职、著作简目、通讯地址、联络电话、电子邮件信箱。
ii.摘要及论文撰写请依学术论文格式,至本年会投稿摘要并发表论文者恕无稿酬。

II.投稿方式:摘要与全文请email至本次年会专用信箱csa.conf2017@gmail.com,信件主旨请注明「投稿文化研究年会」。

III.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IV.审查结果通知日期:2016年10月10日

V.论文全文截稿日期:通过审查之投稿者,请于2017年1月06日(星期日)前将全文(至少5000字)寄至csa.conf2017@gmail.com。

若有任何问题,请与文化学会秘书处(csa.taiwan@gmail.com)联系,或上文化研究学会脸书私讯留言。关于本学会其它相关信息请上官网:www.csat.org.tw

10、第35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7年5月19至20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3楼(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中华民国声韵学学会
联 络 人:林秀莲,Tel: 02-26525000#6137
连结网址:http://conf.ling.sinica.edu.tw/ISNCHCP2017/zh/news
内容简介
会议时间:2017年5月19-20日
会议地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馆(人文馆)3楼
会议主题:时空的对话:汉语音韵学的多元发展
会议子题:
汉语音韵学通论
汉语音韵学个别历史阶段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
汉藏语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及语音演变
声韵学相关议题
声韵学与文学、经学及语文教学的关系
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公布摘要通过日期:2016年9月19日(一)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3月31日(五)
会议语言:华语与英语
投稿类型:
(1) 个别投稿:与「会议主题、子题」相关之学术论文。
(2) 专题小组(panel)投稿:自组专题小组成员3~5人(含主持人)。
摘要寄送:
请下载「2017第十五届国际暨第三十五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发表人资料表及论文摘要表」,填写后掷交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至:isnchcp2017@gate.sinica.edu.tw。
拟筹组专题小组者,所有成员均须分别下载及填写。
撰写须知:摘要内容应包括:主旨、研究问题、取材、方法、预期成果等;以上内容请以500字为限。
摘要审查:
投稿摘要均须经「2017第十五届国际暨第三十五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议程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始得发表。无论是否录取,大会均将个别去函通知。
※本研讨会发表者需为声韵学会会员,详情请参见官网。

11、「世界史中的中华妇女」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7年7月11至14日(周二至周四)
地  点: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联 络 人: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
内容简介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妇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从「父权压迫」到「女性自主」,从「她的故事」到「性别建构」,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身影愈来愈清晰,她们所发出的也不再限于幽微的「无声之声」。不过正当妇女史的知识积累日益丰富而细致,我们发现到,中国妇女史研究也出现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承袭着「中国」的框架。近代中国的女权发展无可避免地卷入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也因此探讨近代中国妇女史几乎不可能绕过国族主义。然而,国家是否为妇女史研究的最重要关键?我们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议的,「把妇女史从民族国家拯救出来」?
基于这样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将于2017年7月11-14日召开「世界史中的中华妇女」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中华妇女」为主题,即希望超越民族国家的界线来研究中国(包括华裔)妇女史,一方面把中华妇女放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重新审视,例如:她们对「域外」的想象、书写及经历,她们与外国人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或误解),中国与外国妇女的经验异同比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球村里,许多区域性的政治动乱、经济危机、环境变迁其实都是全球议题。不论我们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题,「全球性链接」俨然是认识区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这种全球性链接与中华妇女有何关系?全球性的视野对于中国妇女史研究提供什么样的新观点与洞见?至于时间跨度上,本次会议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长时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对话机会。换言之,本次会议将从跨地域及跨时代的角度,重探中华妇女的历史。
与会学者交通费请自理,大会将提供与会学者(大台北地区以外)5天住宿,从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与会学者若拟延长停留时间,大会可以协助订房,但须自行负担费用。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台北《国家图书馆电子报》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