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留学期间靠“爬格子”半工半读

  1917年3月29日,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发表演讲时说,吾国学生留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他认为,赴外国留学,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所同化。他在德、法留学多年依靠“爬格子”为生的亲身经历,对他影响深远。
 
  蔡元培于清代同治六年(1868年)阴历12月1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光绪十五年(1889年)21岁时考中举人。1901年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后来又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兼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为了开拓现代化的道路走向世界,当时出国留学或考察蔚然成风,大多是公费官派,名额有限,所去国又以日本为多,欧洲很少。已经37岁、走入“下半生”的蔡元培,毅然辞职赴青岛从头学习德语,准备留学德国。
 
  1906年他闻讯北京翰林院有“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急忙赶到首都,但这个计划搁浅了。蔡元培不甘心,再三联络,向当时我国驻德国公使孙宝琦申请,欲随同前往德国在使馆兼任“半职”差事,半日在柏林大学听课,这个申请使他圆了赴欧洲留学的心愿。这时,他已是临近不惑之年、必须抚养妻儿四口、负担甚重的一家之长了。孙宝琦答应每月赞助白银30两,合42银元(1银元约合2009年人民币120元)。于是在1907年春末,蔡元培随同中国驻德国公使,由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莫斯科到达柏林。但公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居柏林,大不易!一不靠官,二不靠商,自食其力,自行其是,眼看财路不济,怎么办呢?蔡元培做了一个当时可称大智大勇的决定:以在国外“爬格子”著述编译所得稿酬、编辑费,自筹留学费用。据我所知,这乃是我国知识阶层中最早采取“爬格子”半工半读方式而获得成功的第一人。蔡元培通过同年同乡挚友张元济先生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特约他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按照千字3银元(翻译)和5银元(著述)的标准,每月得稿酬100银元。一部分稿酬汇到德国给蔡元培,一部分交国内妻儿作为家用。
 
  蔡元培严格遵守了协议,留学期间著述不辍。根据今天所能看到的蔡元培稿酬单,1910年商务印书馆汇付给他1621德国马克,合900银元;支付蔡夫人250银元;代付购寄书报等费用46银元,连同历年余额尚结存200银元。辛亥革命时,蔡元培归国,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召,首任民国教育总长。1912年4月赴北京,7月拒绝与袁世凯合作而坚决辞职。1913年蔡元培赴法国,商务印书馆继续约稿付酬,以编译费支持他在欧洲游学考察。这时他“爬格子”的稿酬增加了:每天以一半时间编著1000字,每月3万字可得200银元,即千字7银元。从1907年到1915年,蔡元培先后旅欧留学几年期间只靠“爬格子”半工半读,著述颇丰。
 
  从1907到1915年,蔡元培先后旅欧留学几年期间只靠“爬格子”半工半读,撰写了《世界观与人生观》、《文明之消化》等论文,寄给商务印行的《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发表,还根据在德、法进修得到的新知识,结合国情编著了《哲学大纲》、《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艺术谈概(欧洲美术小史)》等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
 
  1923年7月蔡元培举家赴西欧。这次的费用,仍由商务印书馆采取约稿致酬的办法,使他有固定收入。约请他编写师范和高中所用《哲学纲要》等教科书,并为《东方杂志》撰写论文及杂记。每月致编译费200元、调查费100元,共计300元。现在留存商务印书馆张元济1923年7月16日给蔡元培信的手迹:“兹送呈全年薪水计银2400元。又敝公司遏有研究之问题及调查这事项、拟求我公担任顾问,亦荷俯允,兹将全年薪水1200元一并送呈,统稗察入。”蔡元培在欧洲期间,又撰写了《中国之文艺中兴》和《简易哲学纲要》等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著作。
 
  1926年2月蔡元培由欧洲回到上海。1927年4月27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他仿效法兰西教育行政制度,和李石曾等提议组织中华民国大学院为最高学术行政机构。6月1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通过了他们的提案。6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上任后,就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
 
  大学院把这一项任务作为发展中国新教育的指导方针,把科学教育提到首位,并首次提出“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教育原则;同时贯彻了蔡元培早就呼吁的“以美育(艺术化)代宗教”的独创思想。大学院还特别聘任了一批博学多才人士担任“大学院特约著作员(编撰员)”,包括鲁迅、刘海粟、刘开渠等,鼓励他们专心从事“爬格子”的劳动,创造精神文明的财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