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三)

26、2012亚太和平观察

20160625_042

时  间:2015年12月
作  者:林正义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俄罗斯东向发展政策及其对东北亚区域安全影响(连弘宜、黄建豪)

解构钓鱼台列屿主权归属争议问题:台湾、日本与中国大陆视角的比较(吕建良、蔡增家)

北极政治地缘竞争:北京的视角(欧锡富)

中国——东协关系的和谐与矛盾:扩散性互惠与扩散性脆弱的分析(杨昊)

太平洋岛屿区域和平观察(林廷辉)

27、写在珊瑚礁岩上的历史

20160625_043

时  间:2015年12月
作  者:刘还月 着
出版单位:恒春: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以恒春半岛的人文史迹为重,主要是透过半岛上重要的涉外事件为本,建立出多条不同的纵轴线,再利用每一条不同的纵轴线,将半岛上千年到数百年来历史的递嬗、族群的衍替以及风土的变异……等,并且更进一步将自然环境、地景、动植物生态连结在一起,让朋友们不仅可以透过历史了解土地与人文的关连,更可以透过地质和地理的特性,让更多的人清楚了解,地理往往是决定土地历史最重要的关键。为了能让恒春半岛的人文与风土更完整而周延地呈现出来,计划以历史为段落,制作成一套三册的丛书,三本既可以是独立的专书,也可以连结成一部浩瀚的史诗。

28、西游记考论:从域外文献到文本诠释

20160625_044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谢明勋 着
出版单位:台北:里仁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凡分四篇:一是与「域外」新史料及研究者相关者。二是在「文学反映社会」观点下审视书中文字叙述可能潜藏的深层寓意。三是针对文本意义与数据来源进行考索。四是从文本内容「叙事矛盾」现象审视《西游记》一书之成因。全书分八章进行论述,其中第一章提出之《西游》新史料:现存韩国之元代佛教石塔(敬天寺)「西游」故事浮雕,值得特别注意。先此之前,学界并未提及此一资料,此二十幅浮雕在西游源流史上实具有不容轻忽之重要性,相信对于未来西游源流之讨论,必定会引起高度回响。

作者介绍:

谢明勋,现任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着有《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故事研究论集》、《六朝志怪小说研究述论:回顾与论释》、《六朝小说本事考索》、《六朝志怪小说故事考论》等书。

29、1950年代初期国军军事反攻之研究

20160625_045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陈鸿献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50年代初期各种反攻作战计划为开端,论述反攻作战计划文本与反攻计划何以无法实践的分析,次从政工制度、军队整编,以及军事教育的改革,观察国军组织;制度的变革与再造。

30、战后台湾农业科学化的推手:以农业推广体系为中心(1945—1965)

20160625_046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曾献纬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战后台湾的「农业推广体系」为考察对象,探讨在农业复兴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推广体系如何建立及推行农业科学化,并进而说明推广体系所推广的新技术对农民经济产生何等影响。

台湾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过程,承接了各时期不同的推广组织,包括纵向继承于日治时期的农会与农事小组、横向移植中国农会的经费管理、随美援而引进的四健会,以及自我创造与转化的农事研究班。这四个方面绝非独立的因素,而是在互相交互作用下,令台湾农业推广体系呈现「多源」而「多元」的样态。

31、儒教的圣域

20160625_047

时  间:2015年12月
作  者:黄进兴 着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进兴教授以儒教为主题的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为宗教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全书由五篇文章组成,主题集中,层次明了,逻辑清晰,着重聚焦儒教的圣域——孔庙,进而探究儒教的宗教性格,挖掘其浓厚的政治与文化意涵。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孔庙祀典与帝国礼制的动态整合过程得以勾勒,儒教丰富的文化面相也得以呈现。对于清末民初以来,广为学界关注的儒家或儒教是否为宗教的问题,作者也旗帜鲜明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具体问题的研究,本书还包含了作者在研究理路上的反思,尤其是对近年来孔庙文化研究的基本观念和进路进行了检讨,可谓发人深省。带着一份对传统文化「同情的了解」探索孔庙,无疑是打开儒教圣域之门的一把钥匙。阅读本书,正是从作者手中领过这把钥匙,并随之去解开儒教的宗教之谜。

作者简介
黄进兴,一九七三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一九七五年获该校硕士学位,一九八三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二〇〇八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着有《哈佛琐记》、《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圣贤与圣徒》、《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一个批判性的探讨》、《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等,其著作或有英文、日文、韩文等译本。英文著作”Philosophy, Philology, and Politic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刊行。

32、写实与抒情:从粤语片到新浪潮(1949—1979)

时  间:2015年9月
作  者:易以闻 着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全书分五部份。第一部份是综论,尝试以「重新认识粤语片」为主题,简略介绍吴回、李铁、程刚等几位在粤语片发展史中举足轻重,却一直鲜被论述的编导的重要作品,为五十年代粤语片的黄金时代,建构初步的蓝图。第二和第三部份则分别以「写实」与「改编」为主题,探讨五十年代粤语片在文化身份上的独特性。前者由一九四九年摄制、一九五○年上映的《珠江泪》开始,回顾战后香港的粤语片影人如何受到南来电影工作者影响而改变拍片方针,同时又灵活地脱离左翼电影运动的政治掣肘,并将「以情写实」的原则,从戏里一直贯彻到戏外,为当时物质困乏的社会,倾注深厚的人文价值。后者则通过《寒夜》(1955)、《小妇人》(1957)、《梁祝恨史》(1958)、《金山大少》(1959)等几个例子,考察五十年代中、后期的粤语片编导,如何在大量向中外文学与电影取经的同时,又积极照顾眼前的观众,将舶来的故事全面本地化,说出真正代表自己的新故事。

作者简介:
易以闻,电影研究者,「香港粤语片研究会」成员。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台北《国家图书馆电子报》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