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青銅器學》

《容庚青銅器學》

作  者:陳英傑 主編
出 版 社:學苑出版社
I S B N:9787507747775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定  价:360元


作者簡介

  陳英傑,1975年9月生,河北省清河縣人。2001年畢業于河北大學中文系并獲碩士學位,師從薛克謬教授。2004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并獲博士學位,師從張振林教授。2005—2007年于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黃天樹教授。2004—2008年任教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現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甲骨文研究中心副教授,研士研究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教研究室主任。主要硜究方向為古文字學。出版專著《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綫裝書局2009年)、《文字與文獻研究叢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二部,發表《兩周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華夏考古》2009年第3期)、《金文字際關係辨正五則》(《語言科學》2010年第5期)、《史、吏、事、使分化時代層次考》(《中國文字》2014年新40期)等學術論文50餘篇。
 

目 錄

  李學勤先生序
  張振林先生序
  前言
  上編
  第一章 《商周彝器通考》條別
  一、《通考》中重要的青銅器信息(或見解)
  二、《通考》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
  三、《通考》首次著錄器影之青銅器一覽表
  第二章 試論《金石學》講義在容庚青銅器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
  一、《金石學》的基本內容
  二、《金石學》的寫定年代
  三、《金石學》在容庚青銅器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
  第三章 試論《殷周青銅器通論》在容庚青銅器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
  第四章 容庚先生的青銅器分類與定名研究
  一、《殷周禮樂器考略》
  二、重編王國維《宋代金文著錄表》
  三、《西清金文真僞存佚表》
  四、青銅器圖錄類著作
  五、《商周彝器通考》
  六、《殷周青銅器通論》
  第五章 容庚先生的青銅器分期與斷代研究
  一、青銅器分期斷代方法概說
  二、容庚先生的青銅器分期斷代思想
  三、容庚先生的青銅器分期斷代方法
  第六章 容庚先生的青銅器銘文研究
  一、族名文字及日名(內涵和時代)
  二、商周銘辭文體結構的嬗變和西周金文的內容分類
  三、作器主體與銘辭紀年方法
  四、銘文字體、銘文附著方式、銘文佈局、銘刻部位及其他文字問題
  五、銘文行款
  六、銘文校讎
  七、同人同時所作器銘文之異同
  八、蓋器銘文關係
  九、合數器而成文的情況
  十、通過同人所作或同銘關係考察器物的種類組合
  十一、器物自名的系統歸納
  十二、作器之故的全面梳理
  十三、編鐘銘讀法的梳理
  第七章 容庚先生的鳥書研究
  附錄一 《鳥書考》(1934)圖版
  附錄二 《鳥書考補正》圖版
  附錄三 《鳥書三考》圖版
  附錄四 《鳥書考》(1964)圖版
  附錄五 《鳥書考》(1964)所收先秦鳥書銘文著錄表
  第八章 容庚先生的青銅器花紋研究–《商周彝器通考》花紋內容校讀
  第九章 容庚先生的青銅器辨偽研究
  一、三個重要的辨僞思想
  二、七條重要的辨僞方法
  第十章 《金石學》、《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銅器通論》銅器著錄對照表
  第十一章 談幾種清代金文著錄表
  下編
  第一章 《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銅器通論》有銘銅器分期斷代綜理表
  第二章 《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銅器通論》所舉花紋紋樣綜理表
  表一 《商周彝器通考》所舉花紋紋樣綜理表
  表二 《殷周青銅器通論》所舉花紋紋樣綜理表
  第三章 容庚先生所辨青銅疑偽器綜理表
  一、宋代著錄銅器辨僞
  二、清代著錄銅器辨僞
  三、民國時期著錄銅器辨僞
  四、其他僞器
  第四章 頌齋藏器目
  附錄
  一、 校訂重編《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
  一、西清彝器之纂輯及其印行
  二、西清彝器之真僞及其存佚
  三、西清四鑑器數及有銘器數表
  四、西清金文真僞存佚表
  二、 容庚年譜資料長編
  (一)行狀與撰述
  (二)師友評價
  (三)學術交遊(學生附)
  (四)品評人物
  (五)文物收藏(所見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李學勤先生序

  首都師範大學陳英傑先生的《容庚青銅器學》,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學術史研究專著,現將出版,相信一定會博得學術界的肯定,並爲關注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廣大讀者所歡迎。

  有一門學術,就會有相應的一門學術史,比如有數學,即有數學史,有文學,即有文學史,而學術史一定包含若干對該門學術起有重大作用的學術人物。考察這樣的學術人物,會使人們更多地了解該門學術的進步歷程,從而窺見其在將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青銅器學,包括其銘文即金文的研究,有着相當久遠的歷史,溯其源始甚至可以上及漢代,到了兩宋,業已成爲羽毛豐滿的學科了。至於現代意義的青銅器學,由清末民初的“羅王之學”開端,到如今已經是關係到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科技史、美術史等諸多學科交叉融會的一個研究領域。眾所公認,容庚先生在這門學術的締造進展中,作出了特別重要的貢獻。因此,考察容庚先生一生研究青銅器的種種成就,是很有意義的學術史課題,將使我們對這個學術領域有更深入的理解認識。陳英傑先生出身於容庚先生長期執教的中山大學,他來撰作這部《容庚青銅器學》,正是恰當的人選。

  《容庚青銅器學》內容豐富扎實,我雖自少繹習容庚先生著述,再三批閱這部文稿,仍覺獲益匪鮮。我的粗淺體會是,貫穿於容先生關於青銅器及金文著作中,有這樣四點尤其值得我輩後學體會學習:

  首先,是謹嚴的學風。2004年6月,我在香港嶺南大學“嶺南著名學者紀念研討會”上,曾提出題爲《容庚先生對青銅器研究之重大貢獻》的小文。我特別說到,王國維爲容先生《金文編》作序,首標孔子“多聞闕疑”之旨,容先生自序也講:“吾聞之《韓非子》曰:‘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著錄彝器,審釋文字,余惟愚且誣是懼。”楊樹達先生爲容先生《頌齋述林》作序,也說其“立言矜慎不苟,於其所未達,丘蓋不言。凡繆悠之談,怪奇之說,於君所著書中窮搜力索,決無由得其踪影。”這正是容先生治學人不易及之處。

  其次,是廣博的知見。容庚先生的青銅器研究,首重繼承前賢的既有成果。他對宋代以來所有著錄論作,一一進行了精當的分析評價,《宋代吉金書籍述評》和《清代吉金書籍述評》兩篇名文,起了全面總結的作用。至於當世公私藏家的青銅器,容先生更盡可能親自寓目研究。例如清宮舊藏,經他整理評鑒,有《寶蘊樓彝器圖錄》、《武英殿彝器圖錄》及《西清彝器拾遺》等書;私家藏品,如號稱最豐的廬江劉體智所收,經他研究考釋,有《善齋彝器圖錄》。業已流散境外的器物,他也盡力搜輯材料,擇要輯爲《海外吉金圖錄》,並收入《商周彝器通考》。凡此足見容庚先生在青銅器研究方面經驗之豐、積纍之厚,實非一般可比。

  第三,是綜合的考察。青銅器是古代文明的物質遺存,理應就其形制、質地、紋飾、銘文、功能、組合以及製作工藝、美術特點等等,作多角度的觀察研討。但自宋代以來,青銅器研究作爲傳統金石學的一部分,受時代學術潮流的影響,研究多偏重於銘文一項,實際衹是金文學而不足爲青銅器學。其結果是有些重器僅存文字拓本,連器形如何都不見著錄,更不必說沒有銘文的器物了。容庚先生力矯此弊,其代表作《商周彝器通考》對青銅器作全面的綜合論述,推進了現代青銅器學的發展。

  第四,是嚴格的鑒定。容庚先生精於青銅器的辨僞,在器物鑒定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在述評前人著錄的時候,必詳細指出其間疑僞之器,堪稱目光如炬。他一生對所見公私收藏青銅器所作鑒定,數量不能詳計。《商周彝器通考》專設《辨僞》一章,凝聚了他的經驗心得,是讀者不可忽略的。近年青銅器造僞之風熾盛,頗有些僞器魚目混珠,謬種流傳,我們應該重溫容庚先生的論述,提高對僞品的警惕。

  關於以上幾點,陳英傑先生書中都反覆涉及,我在這裏便不多說了。最後我還想贅言一句,《容庚青銅器學》這部書中,相當篇幅是以表格形式出現的。編製這些表格實非易事,讀者不衹可以具體利用,還能從中得到不少啟示或推論,建議不要錯過。

李學勤

2015年3月22日

20160326_001

20160326_002

20160326_003

20160326_004

20160326_00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