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内容提要:新世纪的十年是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全面走向深入的时期。与上个世纪相比,近十年的研究主要在作品数量的激增、研究内容的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和部分问题的拓深等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而开辟了研究的新天地。而统观近十年的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后,无论是横向研究和还是纵向研究,其表现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颇具检讨意义。前者如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家族文学研究专著的缺失和研究视角的亟待开阔;后者如文献考校类作品的底实不继和低层次重复研究之作的遍地开花。

  关键词:六朝;谢氏家族文学;新世纪;综述;反思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2000-2009)是谢氏家族文学研究走向全面深入的新时期。这十年间突出的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作品数量众多,包括专著21部、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37篇、单篇论文326篇;二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上个世纪的注重谢氏家族个人生平和作品两个方面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家族成员间的文学传承关系研究。从原来的只注重男性成员的文学研究到重视谢道韫、谢氏(谢庄之女)等女性成员的文学研究。从原来的单一文学研究渐渐开始融入家族的家风、家学等内容进行综合或个案的研究。此外,像文体研究、文化研究、佛道玄研究、比较研究和接受研究等内容也都积极开展了起来。三是部分研究内容开拓较深。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有谢灵运、谢脁的个案研究和二谢的比较研究;四是研究方法多样化。新世纪以来,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开拓出了一片新的视野。不少文章开始从哲学、文化、旅游、美学、心理等学科来进行研究,创获颇多。

一、专著类

  新世纪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专著类作品主要集中在谢氏家族人物研究和作品研究两个方面,其中谢氏人物的研究取得的成就尤其突出。

  (一)谢氏家族人物研究

  宋红的《天地一客:谢灵运传》是“谢灵运研究丛书”第一辑五部专著中的一部,余四部皆是20世纪谢氏研究的结集。宋作是较早以评传形式撰写的著作,也是新世纪第一部谢灵运传记。全书以十章的篇幅较为完整地再现了高门子弟谢灵运孤高清狷的一生。作者在书中结合作品、年谱,将其家世、宦途和人格等各种内容艺术地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识见和洞察力。

  魏耕原的《谢朓诗论》是新世纪谢氏家族文学研究中唯一的一部谢朓专著。全书将谢朓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审读,勾连古今,发掘其特定的文学史意义。该书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谢朓的时代脉络,又在微观上细研其作品的特质,开阖自如,颇多创获。魏著前三章先叙谢朓诗文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建安以来文学观念新变之间的关系,梳理出谢朓诗歌风貌的源与因。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谢朓诗歌的本体论,具体阐述了谢诗的山水体式、审美时空的拓展、律化结构、飞鸟意象、诗艺和咏物诗等问题。后五章是与小谢、王维和陈子昂的比较论。全书对谢朓的诗歌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谢朓诗歌的本体论,在文学本体的探讨中坐实了谢朓沾溉唐诗律体的文学史地位。

  新世纪以来研究谢灵运的专著有四部。李雁的《谢灵运研究》着重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生平考述、思想性格述论、创作与著述考索、山水诗解读。全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钩稽,斟比考校,系统地论述了谢灵运的诸多问题。部分所论,新见迭出,如对谢灵运的被劾真相与卒年问题、独游山水与谢灵运山水诗的独特体验等问题的论述。金午江、金向银的《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一书是对谢灵运的山居别墅进行研究和对谢氏山居诗赋文进行注解的专著。该书从野外实地的视角考察了谢灵运的山居处所与游览踪迹,为进一步探讨谢氏的山居心态和仕宦履迹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白振奎《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分人生思想、艺术实践和接受批评三个方面来对陶谢诗歌加以比较。其中人生思想篇着重论述了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和谢灵运的“天才自然观”的不同;艺术实践篇则从陶谢诗歌的观物模式、诗中哲理和诗歌境界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比较;接受批评篇就陶谢在身后的地位起伏升降而展开考论。马晓坤的《趣闲而思远: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谢灵运诗境研究》一书则对陶谢诗歌的意境问题展开深入的比较。马著分上下两篇,上篇以三章的篇幅梳理陶谢二人诗歌的时代与思想背景,着重指出了晋宋文人在玄佛道多元思想的碰撞中所展示出的文学审美观与士人的心态。下篇先以等量的篇幅分叙陶谢二人的思想与诗境的表里关系,认为道教的因素和佛教的思想是二人诗境不同的内在渊源。不同的诗境在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上,陶谢二人却是殊途同归,共同开拓了诗歌的境界。

  周淑舫《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是新世纪以来研究谢氏家族的发展演变的颇具影响之作。该书是在自己十二年前出版的《六朝显族谢安世家》为底本的基础上所作的拓展性研究。全书一改原来将谢安作为研究中心的体制和结构,而是以谢氏世系为纵,同世杰出人物为横,辅以联系同辈的其他兄弟姐妹的网状结构串起全文。该书不仅通过人物评传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谢氏家族几百年的风流与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代代传承的谢氏家族文化和精神底蕴的窥探是如此的深邃。周作论及的谢氏人物达12世98人, 论及的领域包括儒、玄、佛、政、文等多个方面,从而在社会的广袤背景上再现了谢氏家族的辉煌与没落。文末所附的谢氏世系表、大事年表、谢氏家谱以及历代咏歌谢氏的诗词等内容,对谢氏家族的全面研究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作品类研究

  对谢氏家族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研究,近十年来仍然集中在谢灵运和谢朓两个人身上。在五部谢灵运作品的选评本中,除了李绍文《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只将谢灵运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外,其他的四部选本皆是将谢灵运和其他的名家放在一起作比较型的评注。不同的是,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和丁福林《谢灵运鲍照集》是诗文皆选,而俞樟华、盖翠杰《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和胡大雷《谢灵运鲍照诗选》则只选诗歌。在谢灵运作品选评的五部作品中,除了诗赋选入的作品数量的不同外,各家的侧重点也略有差异,如丁著入选作品的全和校勘的精、李著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开拓之深、俞著对谢灵运诗歌意境的注评以及胡著和曹著的评点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谢朓作品的两部选本中,杨明、杨焄《谢脁庾信及其他诗人诗文选评》有意识地将谢朓放在南朝的齐梁陈三个朝代诗歌的递嬗中来注评其作品。全书选谢朓诗歌24首,庾信诗歌15首、赋3篇,齐梁陈其他诗人25首。所选其他诗人的作品和谢朓的诗歌一起,共同展现了南朝,特别是齐梁陈三朝诗歌艺术精进的履迹。杨著对作品的注点力求精到,而对作品的意蕴赏析和文本语境则重施彩墨,使读者受益匪浅。杜晓勤《谢脁庾信诗选》是谢朓作品研究很好的一个选注本。杜著选谢朓64题68首、庾信61题80首进行详赡的题解和注评,对了解谢朓的诗歌创作和生平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学位论文

  (一)博士论文

  新世纪的五部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博士论文,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谢朓专人研究(《谢朓研究》);谢灵运专人研究(《谢灵运山水诗研究》、《谢灵运诗歌研究》);接受史研究(《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谢氏家族研究(《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同以谢灵运为研究对象的两篇博士论文中,吴冠文《谢灵运诗歌研究》主要从谢灵运的生平思想、艺术特点和地位影响三个方面来考察谢灵运的诗歌;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则以性格论、思想内容论、艺术论、比较论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谢氏的山水诗成就。

  较早将接受史移入谢氏家族文学研究领域的是王芳的《清前谢灵运诗歌接受史研究》。该文以时代的顺序,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谢灵运在南朝以讫明代的接受情况。全文线索明了,资料翔实,具有较宽阔的视野,使谢灵运诗歌的艺术轨迹和影响清晰地再现出来。孙兰的《谢朓研究》则是新世纪的唯一一篇以谢朓专人研究为选题的博士论文。该文力求将谢朓的全部内容纳入研究的范围,特别是注意到了谢朓山水诗以外的赋、散文、乐府诗等文体,全文体例宏阔,论证严密,是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

  周昌梅的《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研究》是唯一一篇以谢氏家族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全文以五章的篇幅较为全面地对谢氏家族文学所涉及的具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第一章是家族研究,包括家族的世系郡望、兴衰史和文化取向三个方面。第二章至第四章是谢氏家族文学研究,依次是文学概貌、文学特征、形成原因研究。在文学概貌部分,周文首先述及了六朝的世族与文学的关系,进而考究了谢氏家族文学的存在形态。在文学特征部分,作者意在突出谢氏文学题材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讨论较为深入。而在成因的归结部分,周文将谢氏家族的文化思想与谢氏子弟的艺术修养看成是主要因素,颇具一定的说服力。文末所附的第五章则是谢氏文学文献的考列。本章以35页的篇幅从谢衡开始,以谢绰为结,详加考辨了近300余年中39位谢氏人物的生平、著述和作品版本的情况,颇见功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的围绕谢氏家族的文学研究选题比较拉的开,逐渐从面上的关注开始向细部发掘过渡。在以家族为研究对象的五篇硕士论文中,分别能从门风的训导(《东晋南朝陈郡谢氏门风考》)、家风的传承(《芝兰玉树生阶庭——从陈郡谢氏文人的文学创作看其家风与家学的关系》、《六朝谢氏与文学》)、宗风的影响(《芝兰玉树 山水清音——谢氏宗风与山水诗的传承》)、家信的联络(《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家族书信研究》)等方面入手,来考索其同六朝文学的发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家族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谢灵运和谢朓为选题的硕士论文虽然仍占绝对的数量,但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深度开掘之作,像谢朓的五言诗(《论谢脁五言诗的审美个性》),大谢的矛盾人格(《论谢灵运的人格冲突》)、佛教观(《佛教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影响》)、诗歌渊源(《谢灵运诗歌渊源论》)、辞赋作品(《论谢灵运的辞赋创作》)和浙地山水诗创作(《谢灵运浙地山水诗创作》)等问题都作了详赡的疏证。值得一提的是,本时期出现了两篇以谢惠连为选题的硕士论文:游金云《谢惠连诗文集校注》和刘传芳《谢惠连考论》。前者为谢惠连的作品研究,后者为谢惠连的综合研究。两篇文章用力较深,无论是注释点校还是考证辨析都新意叠现。另外,徐明英《谢混、谢灵运、谢庄、谢脁与东晋南朝文学变迁》一文立意也较新颖,将谢氏家族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风华与东晋南朝的文学流变对应起来,以期探讨谢氏家族在六朝文学发展中的领风气之先的辉煌业绩。

三、单篇论文

  新世纪的十年,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单篇论文在数量上突飞猛进,达326篇之多。其中,家族人物的研究从单一的大小谢关注已扩及到谢混、谢庄、谢晦、谢惠连和谢道韫。陈希红的《谢道韫生卒年考》[1]在余嘉锡先生的推论基础上详加考辨,推定其生年在公元346年,卒年则在405年以后,约可定在415年。陈庆元的《形似与神似 朗健与悲怆——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对赏》[2]一文则将二人的物色赋放在了时代的环境中赏玩,指出二赋在从“曲写毫芥”到结合抒情来体物的南朝骈赋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人恩的《南朝作家谢惠连、刘令娴考论二题》[3]一文从祭文体式的角度考察了谢惠连其人的“断袖之癖”与其文《祭古冢文》所表现出来的“文不如其人”的矛盾。

  单篇论文对谢氏家族研究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谢氏家族文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族风研究主要是对谢氏家族的世系、故里以及家学等内容进行的考论,代表作有李玉亭的《东晋南朝谢氏世系考补》[4]和王永平的《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5]。前者根据出土的墓志和各家谱表详细地考辨了谢氏谱系,尤其辑补了多名谢氏女性成员;后者着重考察了谢氏家族“雅道相传”的名士家风和以音乐、山水文学为家学的传统。生平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几篇关于人物年谱的考辨,像宋红的《谢灵运年谱考辨》[6]、侯云龙的《谢灵运年谱》[7]和王辉斌的《谢朓诗歌系年考补》[8]等。宋谱主要是对已出的八种谢灵运年谱所涉及的个别存疑处加以考辨,特别是对“袭封时间”和“千秋亭饮酒事”的疏证颇具说服力。侯谱基本是承袭定说,其突出的特色则是叙事化的谱表体式和兼及人物与时代的关系的结构。王作是就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中的部分未系年的诗歌加以补系,并对误注及误收的情况予以辨证之作。人物思想研究类较有成就的当属白崇《谢灵运文艺思想管窥》[9]和尹邦志《谢灵运山水诗的般若理趣》[10]二文。前者是对谢灵运的创作观念和文体观念等表现出来的文艺思想的考述,后者是就谢氏山水诗中般若观的影响问题而展开论述的“性灵真奥”(创作动因)、“顿悟”(创作方式)和“写虚”(创作心态)的三个问题。从文献学的角度来对谢氏的作品进行研究的有阿部顺子《<谢朓集>版本渊源述》[11]、吴怿《宋本《<三谢诗>考》[12]和吴冠文《试论黄省曾刻<谢灵运诗集>的意义和作用》[13]等文。阿文在考述《谢朓集》的历代版本之因承关系的同时,着重考辨了明本的递嬗流变过程。前吴文对宋本《三谢诗》的作者、刊刻时代与刊刻地作了考索,颇具参考价值。后吴文则通过与《广文选》、《诗纪》和《谢康乐集》的比较,从版本的角度翔实地记述了明黄省曾刻本在历代谢灵运诗辑补本中的重要源头意义。袁茹《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14]和佘大平《谢灵运山水诗的旅游美学意境》[15]二文则是分别从比较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较有特色的论文。前者通过谢柳二人山水诗的内(名士气与文士气)外(艳丽与清丽)之别来揭示从晋宋到中唐山水诗演变的内在联系。后者欲将旅游美学引入谢诗的天地,窥探山水诗的独特意境,从而给现代人以深远的哲理启迪。谢氏文学接受史研究的代表作则有简汉乾《谢灵运诗与楚辞》[16]和马荣江《谢朓诗歌唐前接受研究》[17]。简文是关于大谢诗歌的渊源论,从谢氏本人的论《楚辞》与屈原和诗评家论谢氏与《楚辞》两个方面来溯寻谢氏诗歌的悲情意蕴。马文着重探讨了南朝诗人、士子和学者三类群体对谢朓的批评接受情况,以期梳理谢氏在古体走向近体演进过程中的贡献与意义。

四、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新世纪的十年,谢氏家族文学研究无论在面的覆盖和量的扩张上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又一个新的层面。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的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相比,新世纪的十年在些许方面却还是显得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尤其在横向研究的结合度和纵向研究的深掘度方面仍需大力加以开拓。

  在横向研究方面,近十年来表现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宏观把握、具部详赡的家族文学研究专著。新世纪以来,虽然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专著有21部,博士论文5篇,然而多属谢氏人物的个案研究。真正以文学视角来对整个谢氏家族进行研究的著作仅有周昌梅的博士论文《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研究》和周淑舫《东山再起——六朝绍兴谢氏家族史研究》。前者的特点是不仅详细考证了谢氏家族的郡望、世系、家学渊源和居地的徙迁流变,而且将谢氏家族的文学研究置身于六朝的家族文化的环境中来把握,从一定程度上考析了家族与政治的关系,藉此来探讨的家族文学的成就与贡献便颇具说服力。可惜的是,周文并没有将此深入进行下去,而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学层面的考察上了,诸如谢氏家族文学的题材、特征及原因等。后者的特点又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家族的传承演变上了,忽视了家族文学在家风的形成和家学的承袭等方面的潜性的力量,而这恰恰是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立足点。由此来看,十年间只此两部作品,这无论是与谢氏家族的辉煌历程,还是和其他文学家族如火如荼的研究状况相比,都有些不相适宜。

  其二是研究角度有待进一步拓宽。在家族整体研究方面,近十年的关注点仍在世系、郡望和家学等问题上。而像家族和六朝政局之间的微妙周旋关系、以及和其他当势人物的交游等方面的研究都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在人物研究方面,谢氏人物研究的用力严重不均,大小谢的研究占据谢氏人物研究的90﹪以上,而同样预列《诗品》、颇有诗名的谢混、谢瞻、谢世基、谢惠连、谢庄、谢超宗等人的研究力度则远远不及,更不用说谢晦和谢道韫等人了;在作品研究方面,各种文体的受关注度也颇有轻重,谢氏成员的诗歌研究开展的最为充分,尤其是山水诗,而对诗歌中的乐府、游仙、佛理等题材则较少有涉及。诗歌之外的其他文体如山居赋、墓志铭、题跋和书札等,近十年给予的关注则显得明显滞后于山水诗的研究。

  在纵向研究方面,和上个世纪相比,近十年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不足也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谢氏人物的作品类研究颇成气候,考校类文献研究略显苍白。对谢氏人物作品的研究虽然一直还是集中在“三谢”等人身上,但其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已使谢氏作品的探讨方兴未艾,如作品的思想研究、比较研究、文化研究、接受研究等。文献类研究有两大类:选文类作品研究和考校类作品研究。前者虽然是赏析性的著作,但其严谨的注释和品评却也十分精到。而后者在近十年的谢氏家族文学研究中却没有一部像样的力作。倒是在涌现出的7部谢氏人物作品的选注本中,丁福林的《谢灵运鲍照集》无疑是较为出色的一部。丁著所选皆为大谢的优秀诗文代表,考校结合,依考作注,是赏评皆宜的优秀之作。然而,即便如此,新时期的十年间,像顾绍柏先生《谢灵运集校注》那样的精校本已然是无处可寻了。

  二是研究深度不够,低层次重复之作甚多。近十年的谢氏家族文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就是避生就熟的研究思路和浮光掠影般的研究态势。究其原委,学术的日益被边缘化和现实的功利性是内在的动力。此种风气下的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不免出现了一系列的缺乏深度的低层次重复之作。专著和博士论文等篇秩较大的研究成果此类问题尚不太明显,而表现突出的则是那些形制短小的硕士论文和单篇论文两类。先来看硕士论文的情况。在37篇硕士论文中,仅以谢灵运为研究对象的就有22篇,以谢朓为对象的有11篇,谢惠连2篇。而就是同以谢灵运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中,选题为其山水诗的已达10篇之多。除了少数几篇可圈可点的作品之外,大多为层次极低的复制之作。再以单篇论文为例。新世纪以来的十年,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单篇论文数量已达326篇之多,年平均发文32.6篇。然而发表在专科学报及以下级别的论文就有128篇,占发文总数的39.2﹪。发表在本科院校学报以上级别期刊的198篇,占发文总数的60.8﹪,然而其中的一级期刊仅8篇,占2.5﹪;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2篇,占16﹪;cssci来源期刊77篇,占23.6﹪;211大学学报27篇,占8.3﹪;中文核心期刊90篇,占27.6﹪;本科学报152篇,占46.6﹪。虽然期刊的级别并不能绝对代表论文质量的高低,但至少能说明论文在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领域的创新程度和开掘的深度。因而高级别期刊论文的比例过小亦能折射出一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希红.谢道韫生卒年考[J].江淮论坛,2003(1).

[2]陈庆元.形似与神似朗健与悲怆——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对赏[J].名作欣赏,2002(1).

[3]王人恩.南朝作家谢惠连、刘令娴考论二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8(3).

[4]李玉亭.东晋南朝谢氏世系考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王永平.论六朝时期陈郡谢氏的家风与家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1(5).

[6]宋红.谢灵运年谱考辨[J].文学遗产,2001(1).

[7]侯云龙.谢灵运年谱[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8]王辉斌.谢朓诗歌系年考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白崇.谢灵运文艺思想管窥[J].求索,2005(5).

[10]尹邦志.谢灵运山水诗的般若理趣[J].学术月刊,2004(9).

[11]阿部顺子.《谢朓集》版本渊源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1).

[12]吴怿.宋本《三谢诗》考[J].文献,2006(3).

[13]吴冠文.试论黄省曾刻《谢灵运诗集》的意义和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14]袁茹.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15]佘大平.谢灵运山水诗的旅游美学意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6]简汉乾.谢灵运诗与《楚辞》[J].许昌学院学报,2003(6).

[17]马荣江.谢朓诗歌唐前接受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原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