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五):嵇康、包拯、司马光《诫子书》

  【译文】

  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能被称为人。但作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应该有其行为准则。应当择善而行,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行动。一旦志向确定下来,就要心口如一,至死不悔,说到做到,必定达到目标。如果身心疲惫懈怠,或者被外部事物所牵累,或者被心中欲望所左右、不能忍受暂时的疾患,不能克制细小的欲望,就会犹豫不定;一旦犹豫不定,便会做与不做二心;二心交争不定就会导致立志之前的欲念取胜。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功亏一篑,最终都导致失败。用这种做事半途而废的人去守城,就守卫不住;用这样的人去进攻,就会胆怯;与这样的人盟誓,他就会违背誓言;与这样的人密谋,他就会经常泄密;这样的人遇到享乐的时候,就会放纵感情;居于安逸之地就会随心所欲。因此,这样的人表面看来繁花耀目,但却不可能结果;虽终年勤苦,却一点收获也没有。这就是君子为什么要为之叹息的缘故。伍子胥作长叹时的心志,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不食周粟的高尚操守,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执著坚贞,苏武坚守民族节操的志向,可以说都很坚定。所以说,内心里没有贪欲而平静,外表没有藻饰而接近自然之道的人,才是最能坚守理想的人!

  对居住之地的长官,只要尊敬他就可以了。不要和他过分亲密,和他的往来也不宜太频繁,一定要去拜访的话,也应当注意控制时间,不宜坐的太久。若是和其他人一起去拜访,那就不要单独和他一起走在最后,也不要在他家里过夜。之所以要你这么做,是因为这些官员喜欢向人打听一些隐私,一些坏人坏事被举报揭发了,你就会被误认为是告密者遭人怨恨,你又无法辩白洗清自己。有时会讲到别人提到的一些事,你在和官员谈话时总是免不了要有所答复,陷入两难境地,实在难办。假如你少说话,谨慎守备管住自己的嘴,那就不会被人埋怨误解了。

  平时做人应当处清净高远。如果有人来麻烦、叨扰,想要你为他去拼命找人办事,你应当婉拒。要让对方明白,自己从不插手这类事。如果那人的事情有冤屈或者真的很急,心里有些不忍,那就表面上拒绝他,私下偷偷给他帮忙。之所以要你这样做,是因为这样上可以预防、远离一些想要以此为借口拉拢、束缚你的人,中可以杜绝一些麻烦人士的请求,下可以保全自己一向的名声,这也是坚守志向的一个办法。

  在想去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先自己审度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去做,考虑差不多了再去办。如果一件事你考虑必须这样办才合适,别人想让你改变,你应当向对方讲清为何要这样办的道理。如果他讲的有道理,你也不要因此感到羞耻,有挫折感,立即听从对方意见,改正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如果对方的理由不充分,仅仅想靠情感要求你这样办,即是他说破嘴,你也应当坚持原来的做法,这也是坚守志向的一个办法。

  在钱财上不要太计较、太小气。若遇见贫穷困苦的人,你又有可能去接济他,那就应该见义勇为。假如有人跟在你身边而有所求,那你就应该反省考虑一下。假如对方花销无止境,一天比一天多,已超出“救急就贫”本身的意义,你就应当权衡轻重拒绝他。就算他纠缠不休,也应当拒绝。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人家来求你帮忙,一般都是因为他没有而你有,才会来求你,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去做,轻易就为别人竭尽所有,不忍心当面拒绝别人的请求,为对方的人情而答应他,抹不开面子,那就不是真正有远大志向的人。

  语言,是君子表达自己观点的工具。当你说出对事物看法时,你对此的是非态度等都会轻易显示出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假如你说这话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即是你想说,也应当考虑说出来恐怕有不好结果,也应当隐忍不说。事后再回过头看看,当时隐忍不说,没有产生不好后果,就知道当时不说是对的。所以能不说就不说,这样做可以保全自己。而且世俗之人传好消息很慢,坏消息倒是传得很快,又喜欢议论别人的过失短缺,平常人们都喜欢这么做。这样的人坐在一起议论是非,自然不是什么高尚的话题。(在这些嘴中),一点点小动静,一点点差异变化,都会当作大事来高谈阔论,这值得去附和吗?

  人与人之间会发生一些争论,在你还未权衡好得失的情况下,应持谨慎态度,不要去参与。可以默默地在一旁观察,其是非自然会显现出来。有时小小的“是”其实算不得“是”,小小的“非”也不算得“非”,这种情况下不必介入干预。就算是有人来问自己,也可以推托说不知道。在遇到别人争论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遇到酒会,别人开始争论而且有越吵越厉害的趋势,就应当找个机会离开而不要有任何留恋。因为这是他们将要开始争斗的前兆。如果你坐着不离开,就肯定会看出其中的是非曲直,届时就会忍不住不说话。一说话肯定会赞成一方,批评另一方。争斗的双方都会以为自己是对的,你现在说我不对这是在袒护偏私对方,这样就会对你埋怨,产生恶感。如果由于恶感对你说出狂悖侮辱的话,你即使可以正襟危坐,对此挑衅不理不睬。但受到侮辱而不去抗争,这就是大是大非了,这属于不能用“武”来捍卫“仁”,这不符合舍身取义。所以还是在听到这些人争斗时走得远远的好。何况那些喜欢争辩诉讼的,大都是小人。他们之间的争讼,谈不上什么是非曲直,只不过在一起混日子罢了,你就是同他们争赢了又算什么呢?还不如离他们远远的,自饮自醉的好。假如你有一些不愿让别人知道的私心,而对方又千方百计打探,对你无休无止的骚扰,想用这种你忌讳的私心来要挟你。你也不必害怕这些小人,为他们所要挟,让他们说去就是了。坚守正确的话语,对小人这类作为没有感觉不去理会,才算是真有志向的人。

  如果不是老朋友、邻居,以及这类亲朋好友,请你到他那里去,你要找个理由推辞,不要去。摒弃外表的华美就可以让内心无欲念,自己能认识到急躁是不好的行为,就能达到安详的境界,这是最美的境界。不需要作小小的卑微谦恭,应该在大处宽容谦让;也无须计较小廉小耻,而应当保全大节。比如遇到朝廷招募时让出官位,能舍生取义,像孔融那样请求代兄长去死依约,这是忠臣烈士才有的节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千万不要勉强去知道别人都知道的事情。如果那人知道你知道他的私密,则将对你有所忌讳。假如你知道了不说,那就像不知道一样。如果见到别人在窃窃私语,应该起身离开,不要使人忌讳。如果别人强迫你和他一起议论,其内容都是邪恶艰险的,那就应当义正词严,用道义加以纠正。为什么呢?因为君子不应该容忍那些虚伪浅薄的话。因为事情一旦败露,那些当时在一起议论的人就会说:某某当时也知道我说的这件事(很有可能是他告的密)。所以更应当加以戒备。大凡人聚在一起说悄悄话,会什么内容都有,应当事先就有所戒备。一发现对方有说秘密的端倪就立即离开,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假如你偶然知道了他的私下议论,同意观点倒也罢了,如果不同意他会担心你泄密,就会想办法着将你杀人灭口。如果他居心不良,属于戏弄、耻笑别人的缺点。你也不要因为是小事就附和,因为小事会演变成大的分歧。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板着个脸,让对方下不了台,只要默不做声、不附和就行了。对方看到这种情况就会知趣,不再说下去了。如果不属于自己监察临视责任之外,之间有没有利益交换关系。这类朋友仅仅是请你在一起喝酒交谊,这是人之常情,不需要拒绝他的邀请。你现在和过去所交往之人,如果不是至交好友,对方如赠送马匹布帛、车辆衣服都应当坚定的拒绝。为什么呢?因为普通人都轻看义而重视利,现在他送你这些东西,肯定都是有所企图的,是在做买卖。今日那么大方的送给你,是指望有朝一日得到回报。这种“礼尚往来”是俗人喜欢做的事,却是君子最讨厌的。

  另外,酒喝过量时不要和别人纠缠,去灌别人酒。过量时就不要再喝了。感到醉意的时候就停下来,千万不要喝到大醉,以至于无法自控的地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