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话重阳

  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重阳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这天要登高、饮酒、食糕、赏菊、插萸,其意蕴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更多有关重阳节的习俗有诗、词为证:“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唐杨衡《九日》;孔庆镕在《扬州竹枝词》里说:“紫蟹居然一市空,买来声价重青铜;东翁为劝茱萸酒,过却明朝上夜工。”……

  有关重阳节的起源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故,人们想到了《易经》。

  农历的九月初九,称为“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会,因此又称“重阳”。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这一说法,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为阳数之极。故有九九重阳之说。古人以九为阳数,这要追溯到《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如此一、三、五皆可为阳,正月月初一,三月初三,也可为重阳。故而《易传·大衍之数》补之。《易传·大衍之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按照大衍之数推演之法。三变之后,得到四个数字:24、28、32、36;揲之以四便是6、7、8、9此四数正好合四象。6为老阴,7为少阳,8为少阴,9为老阳。老阳者,阳之保合、太和。故而九九重阳源于此。

  四象之中为何不用少阳,而用老阳?虞翻注《周易虞氏易笺订》:六、九为爻,七、八为象……乾、坤用九、六所以立消息,正六位也”。虞氏学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六位就是六爻。朱熹曰:《乾》之六爻皆阳,《坤》之六爻皆阴,以二卦其爻既纯,故别总其用而为之辞。故《乾》有用九,《坤》有用六,馀卦其爻不纯, 无总用也。 六爻皆变,乃得总用。《乾》之六爻皆变则成《坤》卦,故谓用九之辞为其《坤》也。 如此九九重阳得以正名。

  重阳节赏菊、饮酒以应时也。同时也是多地风俗。那为何重阳节要吃蟹? 从传统上说:“一方面是因为登高归来,自是疲劳,于是边喝酒边吃蟹边赏菊,解解乏,消消力,给这天画个圆满句号;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正值蟹汛,九月团脐十月尖,螃蟹已经肥大丰满,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甘腴虽八珍不及,吃起来又情趣十足。”如果你仔细读《易经·说卦》第十一章:“离为火,为日,为电……为蟹  ”,离为太阳,故重阳节吃蟹与说卦里的卦象不谋而合。这也是值得思考的。《易经·说卦》第十一章:“乾为天,为大赤”与离卦卦象相对应,也是重阳之大象。

  《周易》六十四卦中剥卦为九月,《程氏易传·剥》:《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看似如此,实则剥 尽 于上,复生于下。故十月谓之阳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实则是世人见剥卦,恐疑无阳,圣人则知复生之理,四月乾卦为阴月亦复如是。重阳时为九月,从卦象看,有复生之象,九九重阳,复生之藏,上九爻变,则复生阳月,四时消息,当如此,阴阳互补,不可殆尽。六十四卦之乾卦是八卦乾卦相重,《易经·说卦》第十一章:“乾为天,为大赤”此处大赤当色调讲应该不是烹饪后的螃蟹,而是重阳之天色。

  待到今年重阳节,“登高、饮酒、食糕、赏菊、插萸”,还有吃螃蟹。人生乐事。可我身在异乡,或许是:“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的心境,或许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年年重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