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史视角下的城市与乡村”主题工作坊在南京大学圆满举行

  4月1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和《南京大学学报》联合承办的“社会经济史视角下的城市与乡村”主题工作坊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梁晨教授主持。梁晨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并感谢《南京大学学报》对本次工作坊的大力支持。《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王浩斌老师也在会上致辞,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在场的老师与学报代表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共设置了3场主题报告。第一场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蒋宝麟教授主持,首先进行汇报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王正华研究员。王正华研究员以“清代山西赋役征派、地权市场中的地色之别”为题,从地色与赋役征派、地色与地权市场、赋役制度与地权市场三层关系出发,讨论了地色对赋役征派、地权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影响,指出自然地理环境对土地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罗晓翔教授和梁晨教授肯定了文章的创新性,但认为文章篇幅略长,建议王老师在结构、布局方面做一些调整,使主题更加明晰。

  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赵思渊教授、蒋勤教授分别做了报告。赵思渊教授汇报的题目是《从“私产”到“公业”:清代常熟的公共用度与土地控制》,通过梳理清代常熟的善堂、义庄建设,展现土地控制如何为当地的公共支出提供持续的支持。赵老师指出,土地制度、地方公共支出、地方精英与州县官的半正式协商机制,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的政治结构。蒋宝麟教授认为文章提出了两个新颖的观点,一是晚清官府将部分权利让渡给江南士绅,二是士绅对公产的控制,超越了以往学界对善堂、义庄的研究。李铀老师认为文章问题意识明确、行文流畅翔实,对个案的阐发也很深入,希望能就地方士绅的利益伸张与官方对地方士绅的制约之间的张力作进一步的说明。蒋勤教授以“近代浙南乡村的食材、食单与消费水平”为题,依托1820年至1949年间石仓文书中的账簿和契约,从食材与食单、食材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仪式与日常中乡民的食单、米肉消费量与海货价格四个方面做了报告。评议环节,蒋宝麟教授对文章中有关仪式场景和日常场景的界定提出了疑问,胡箫白副教授则就史料的性质、浙南的恩格尔系数计算、具体食物的计量单位几点与蒋勤教授进行了讨论。

  第二场的汇报人是东南大学历史系的李铀老师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胡箫白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罗晓翔教授主持了此场会议。李铀老师围绕《明清时期南京城南区域的空间演化与职能变迁》这一主题,展示了明清南京城南的工商业区和娱乐消费空间的变迁与发展,指出历次改朝换代引起的城市经济萧条使得南京的地方行政官署设置不断往南深入,朝代中期的经济复苏、市场空间扩展则造就了行政空间杂处于商业市场的局面。罗晓翔教授肯定了文章的选题和关注点,建议进一步阐释南京城市的特殊性对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徐建平教授认为可以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审视南京城南区域空间演化,展示其变化的动态过程。胡箫白副教授以《新都胜迹:近代南京的游冶空间与景观营造》为题,从景观维度探讨了南京城市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指出近代南京的景观文化变容,一方面可见宏观的时代痕迹,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城市的政治特质,具有特殊性。韩宾伟博士和徐建平教授认为文章语言流畅,行文酣畅淋漓,建议在文章中进一步明确“胜景”的涵义,并使用更直观的插图。胡箫白副教授也就王浩斌主编和罗晓翔教授提出的“传统和近代的连续性与差异性”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应。

  第三场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徐建平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韩宾伟博士、马琳研究员分别以《“为南京辩护”:史地学派与近代国都论战》《清末民初南京旗地纠纷的多重维度——以八卦洲为中心》为题进行了汇报。韩宾伟博士回顾了以竺可桢、柳诒徴等人为代表的史地学派成员研究南京的三个阶段,认为史地学派的两次学术转向既是其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寻求平衡与发展的轨迹,也勾勒出西方地理学传入与运用,并以南京为焦点实现在地化的应用线索。徐建平教授认为此文对史地学派成员数次参与首都论战的背景、过程、论证思路梳理得都比较清楚,但对史地学派发展以及对南京自然地理的刻画论述过多,实际上可以拆成两篇,使论述主题更加明确。梁晨教授和李铀老师则分别从“双名词科系”和西方地理学理论的运用角度给出建议。马琳研究员则从旗地的定义出发,考察了清末民初旗民、军阀以及各级政府对八卦洲所有权的争夺,指出八卦洲一地的旗地纠纷,彰显了地方势力消长对旗地归属的影响。赵思渊老师认为文章的讨论涉及了多个角度,需要明确是从经济开发的层面阐述,还是从政治史的逻辑分析问题,并就八卦洲旗民的收益问题同马琳老师进行了讨论。梁晨老师建议将八卦洲与南京地区的其他旗地做比较研究,以突出八卦洲一地的特殊性。

  三场报告结束后,在梁晨教授的主持下,现场举行了闭幕式。各位学者都表示本次会议特色明显,受益颇多。会议持续了一整天,各位与会的青年学者和评议专家各抒己见、研讨热烈。除与会人员之外,还吸引了包括在校学生和海内外学人在内的众多旁听者参加。本次工作坊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搭建历史学科学术交流新平台的一次成功尝试,扩大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推进学院中国史学科内涵建设。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