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国学》后记

  《数字国学》马上就要同读者见面了,有必要再讲几句题外的话。二十余年前,出于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我萌发了编写一部关于汉语知识辞典的愿望,一个工科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编写这样一部八十余万字的书,似乎有点一厢情愿,但我坚持到了最后。

  学习古代汉语,学习计算机知识,收集资料,确定体例,筛选词目,编写正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要从数亿字的古代文献中爬梳剔抉出所需内容,一稿,二稿,三稿,……不断地考证、校对,不断地修改、补充,编写困难之大,工作任务之艰臣,都是我始料不及的。几次欲放弃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只是由于在亲友鼓励下不甘半途而废,才没使这项工作功亏一篑。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避免了一些沿用已久的错误,1993年完成后,得以在中华书局顺利出版,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此书也早已脱销,而籍这本书的编写,我走上了古籍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的跋涉之路,这是一条陌生、神密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我乐此不疲,坚守至今。今天我创建的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已经成为古籍数字化的标志性成果,我创立的“数字文献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国学也正从百年沉浮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我们更觉任重道远。

  由衷感谢汪晓京女士与胡萍丽女士,重新为本书进行了定位、策划,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使其再次出版。如果这本书还能为当下的国学传播尽些绵薄之力,我自欣慰之极。

作者
二零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