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七):林则徐家书

训次儿聪彝

  【原文】

   字谕聪彝儿:

  尔兄在京供职[1],余又远戍塞外[2]。唯尔奉母与弟妹居家,责任甚重,所当谨守者五:一须勤读敬师,二须孝顺奉母,三须友予爱弟,四须和睦亲戚,五须爱惜光阴。尔今年已十九矣,余年十三补弟子员[3],二十举于乡[4];尔兄十六岁入冸[5],二十二岁登贤书[6]。尔今犹是青衿一领[7]。本则三子中惟尔资质最钝,余固不望尔成名,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8]。尔若堪弃文学稼[9],是余所最欣喜者。

  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所以余在江苏时,即嘱尔母购置北郭隙地[10],建筑别墅[11],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即为尔与拱儿预为学稼之谋。尔今已为秀才,就此抛弃诗文,常居别墅,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田园之好弟子。

  至于拱儿年仅十三,犹是白丁[12],尚非学稼之年,宜督其勤恳用功。姚师乃侯官[13]名师,及门弟子领乡荐、捷礼闱者,不胜缕指计[14]。其所改拱儿之窗课,能将不通语句改易数字,便成警句。如此圣手,莫说侯官士林中都推重为名师,只恐遍中国亦罕有第二人也。拱儿既得此名师,若不发奋攻苦,太不长进也。前日寄来窗课[15]五篇,文理尚通,唯笔下太嫌枯涩[16],此乃欠缺看书功夫之故。尔宜督其爱惜光阴,除诵读作文外[17],余暇须披阅史籍[18]。唯每看一种,须自首至末详细阅完,然后再易他种。最忌东拉西扯,阅过即忘,无补实用。并需预备看书日记册。遇有心得,随手摘录。苟有费解或疑问,亦须摘出,请姚师讲解,则获益多矣。
 
  【注释】

  [1]尔兄:林则徐长子林汝舟,中举后在北京供职。

  [2]远戍塞外:充军新疆伊犁效力。

  [3] 补弟子员:举荐为学生员。弟子员为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所以又称廪生。廪生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但须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供。

  [4]举于乡:在乡试中考中,俗称举人。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或“秋闱”。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5]入冸(pàn):即成为学生员。明、清时代州、县考试新进生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因称入学为“入泮”或“游泮”。周朝诸侯各国的学校前有半圆形的池,名泮水,学校即称泮宫。

  [6]登贤书:明清时代乡试中举称“登贤书”。 明·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献夫高才,早有文誉,而其登贤书也”。

  [7]青衿一领:“青衿”明清时“秀才”的别称。“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衿( jin)”,是衣领。语出《诗经·鹿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8]拘谨笃实子弟:本分厚重的后生。拘谨,本指拘束谨慎,言行过于谨慎、拘束。这里指恪守本分。

  [9]堪弃文学稼:放弃文艺从事农耕。堪:能够。

  [10]北郭隙地:苏州城外的空地。林则徐曾任江苏按察使,衙门在苏州。

  [11]别墅:正居之外的另一处住宅。

  [12]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或没学问的人。这里指拱枢还没有取得弟子员以上的读书功名。

  [13]侯官:县名,今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

  [14]“领乡荐”句:捷礼闱者,不胜缕指计:“领乡荐”为乡试中考中,成为举人。科举考试中凡参加会试(在北京举行的中央考试)者,必须由州县推荐,称为“乡荐”。 礼闱:在京城举行的中央考试称为“会试”, 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举人取得“贡士”资格后,方可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持的考试,称为“殿试”。“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进士又分为三个等级称为“三甲”: 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捷礼闱者”:即通过了礼部会试,成为“贡士”。“ 不胜缕指计”:不可胜数。
 
  [15]窗课: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

  [16]枯涩:此处指习作的诗文缺少文采。

  [17]诵读作文外: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和学习写诗文。

  [18]史籍:这里指儒家经典之外的历史典籍。
 
  【翻译】

  这封信是教育晓喻聪彝儿:

  你的哥哥在北京衙门做事,我又远远地谪戍在边疆伊犁,只有你在家侍奉母亲和照应弟妹,责任很重大,所以要恪守以下五条:一是要勤奋读书,尊敬老师;而是对母亲要孝顺,小心侍奉;三是要关心爱护弟妹;四是要与亲戚和睦相处;五是要珍惜时光。你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我当年十三岁就成为学生员,由州县给廪膳;二十岁就成为举人。你的哥哥汝舟也是十六岁成为学生员,二十二岁中举,但是你至今还是个秀才。本来我的三个孩子中你比较鲁钝一些,所以我一直不指望你读书成名,只是希望你成为一个忠厚至诚的好后生。你若能放弃举子业而专心务农,那时我最高兴的事!

  农民在“士农工商”中居于首位,是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所以我当年在江苏任按察使时,就嘱咐你的母亲在苏州北郊空地上建一处房舍,并收购四周四十亩农田,雇人去耕种,即是为你和你的弟弟拱枢务农预先准备下的。你今日已是秀才。若能就此抛弃诗文,住到苏州北郊的房舍中,跟随我家雇佣的农工学习耕作。清晨就起床,劳作终日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农家好弟子。

  至于拱枢今年才十三岁,还是个没有任何功名的读书人。这样的年纪自然不好学农应该督促其勤恳用功读书。他的姚老师是侯官县一带著名的老师。他的学生当中后来成为举人和参加会试成为贡士的不计其数。他批改的拱枢习作的诗文,,能将不通之处稍微改几个字就成为警局,像这样的高手,不要说在侯官县是知识界人人推重的名师,就是在全中国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拱枢儿能得到这样的名师指点,若不再发奋读书,真是太不长进了。前些日子寄给我的几篇习作,文理尚通顺,只是下笔缺少文采,这是由于看书太少的缘故。你要督促他爱惜时光,除了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和学习写诗文外,剩下的时间还要读一些历史典籍。只是每读一部史书,必须从头到尾仔细认真阅读完,然后在看别的史书。最忌讳这本看看又那本看看,走马观花,看过就忘记了,对实际运用毫无帮助。阅读时还需要准备读书笔记,一旦有学习心得,随手记下来。假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或疑难之处,也记下来,向姚老师请教,这样就能获得很多好处。
 
  【简评】

  这封信是写给他的第二个儿子林聪彝的。此时林则徐已因鸦片战争战败,代人受过,被充军到边疆伊犁。但在这封家信中,不见片言只语诉说谪戍边塞之苦和牢骚不平。反而是心平气和语重心长的教育两个儿子如何发挥自身价值,如何尊师和努力学习。其中价值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反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历史,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将农民尊为“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高贵之人”。从家信中看,似乎是因为次子资质鲁钝,不得已才去务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林则徐说聪彝鲁钝,是同自己和聪彝的长兄汝舟相对而言,实际上,十九岁这个年龄还是秀才没有中举,这在封建社会应当是绝大多数。前面《郑板桥家书》中的郑板桥,康熙年间举秀才,雍正十年(1732)才中举,时年已三十九岁。郑板桥为一代才子,诗书画三绝,总不能说资质鲁钝吧。一代名臣史可法二十岁时也才考中秀才。况且,在科举制度下,五、六十岁的老秀才去参加乡试,不但不是耻辱,反而会受到鼓励,中举后也会成为佳话:广东番禺人梁自适50岁时才中秀,乾隆四年(1739),去参加乡试年已百岁。 乾隆皇帝闻报后,下旨要地方官对这位全国最老的科举考生“格外加恩”,后来又颁旨称赞其“耄年好学”,特赐“举人”以示褒奖,赏银30两。乾隆五十一年(1786)又一广东人谢启祚百岁时参加会试。此人此时有三妻二妾,子23人,女12人,孙29人,曾孙38人,玄孙2人。照例,这等年龄参加乡试,应由该省巡抚呈报礼部请皇帝恩赐“举人”,但谢启祚坚决推拒,他说:“科名有定数,我老手尚健,岂知我不能为老儒生们扬眉吐气?”结果果然中举,谢启祚作《老女出嫁》一诗以明心志:“行年九十八,出嫁弗胜羞。照镜花生面,光生血白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况且,即使是秀才也可以为官作宦,而且还可以是高官。曾国藩湘军水军统领彭玉麟,就只是个县试中的三等生员,科举功名的最末层,但后来他被授一品顶戴,官兵部尚书。所以林则徐信中说聪彝若能“弃文学稼,是余所最欣喜者”,若能“就此抛弃诗文,常居别墅,随工人以学习耕作,黎明即起,终日勤动而不知倦,便是田园之好子弟”。作为由科举出身一直做到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能如此尊重农民,而且能让自己孩子去务农而不去追求科举考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人说,这是林则徐在被贬伊犁看透官场的激愤之词。可能也未必如此。因为就在此信中亦谈到:他曾经在苏州购置“北郭隙地,,建筑别墅并收买四围粮田四十亩,自行雇工耕种”不但为次子聪彝,也为幼子拱枢“预为学稼之谋”。此时身为江苏按察使,道光皇帝“圣眷甚浓”,总不能说是灰心激愤之言。

  二是尊师和教育孩子如何习作,如何读书。拱枢是林则徐幼子,信中再三要求聪彝督促其功课,严格要求之中更见舔犊深情。从林则徐家信《训三儿拱枢》来看,拱枢喜欢绘画,对儒家经典经史子集并不感兴趣。林则徐在那封信中教训说:‘若成画师,须将腹笥储满,诗词兼擅,薄有微名,画笔自必超脱“。这与这封信中要拱枢勤奋朗读背诵儒家经典、学习写诗文外,读一些历史典籍并认真做笔记的训导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林则徐非常尊重孩子的志向和爱好,既鼓励爱好农业的聪彝务农,又教育爱好绘画的拱枢如何才能当一个有成就的画师。而不是一味醉心于读书做官。这对今日的父母,也是一个极好的榜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