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一枝”皆诗话

 

20150222_031

  也许,“一”的哲学命题来自老、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这个“一”是无穷的大,指无所不有、包容一切。而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这个“一”则是细微的小,谓仅此而已,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

  庄子本意是:山雀在深林筑巢,所栖不过一枝;老鼠在河中饮水,所饮不过满腹。人也是一样,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与其汲汲奔命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不如保持一种恬然淡漠的态度。由此开始,庄子的“一枝”典故流传不已,在人间有着说不尽的诗话,文学史上演绎出无数的风景来。

20150222_032

  梅花乃春天的使者,赠梅原本是越国的一种古老习俗。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述:春秋时,越国使节诸发出使梁国,手执一枝梅花作为见面礼,前去向梁王致意问候。后来“一枝春”就成了著名的文学典故。

  南朝诗人陆凯隐居江南时,给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寄去梅花一枝,并附诗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宋代黄庭坚有《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云:“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在近代,亦有秋瑾女侠写给友人的《菩萨蛮》词曰:“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梅花成了诗人赠给知己者的最好礼物。

20150222_033

  唐人齐已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他听说郑谷颇有才学,便带上自己的诗前去拜访。郑谷笑着说:“‘数枝开’不能说明《早梅》的诗题,不如改为‘一枝开’,这样就更好了。”齐已钦佩郑谷的一字之改,连连拜谢他为“一字师”。

  有趣的是,王安石曾有《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后来他又写了《甘露歌》:“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如此,宋人也在向唐人看齐呢。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是诗人的共识。李商隐的《春风》诗说: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若教春有意,唯遣一枝芳。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

 

  无疑,“一枝芳”也是梅花。诗人以伤感的笔调否定春风的用情不专,以“一枝”表现了自己在感情上的专一如故。

20150222_034

  除了梅花,“一枝”也可以是春天里的其他花木。比如梨花,人们首先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对杨玉环孑然一身的美丽写照。又如杏花,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在表达这样一种愿望:独立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至于秋天的花儿,杜牧的《紫薇花》也是用“一枝”,诗云: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还有朱淑真的《桂花》诗曰: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还是“一枝”,寂寞的花儿成了诗人的知音。

20150222_035

  说到柳树,有张九龄的《折杨柳》诗: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其含义:一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二是柳树的特点是“随地可活”,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能随遇而安,一切顺遂。

  关于竹子,便要说到郑板桥的画竹,他说:“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因为竹子象征着诗人的正直品格与清廉作风。清代戏曲家洪昇的名句是:“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这是古代传说:尧帝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二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泪滴竹上而成斑点,称为湘妃竹。

20150222_036

  最后,想到了明代奇才徐渭(字文长),曾为旧居题名“一枝堂”,并书联曰:“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巢一枝。”徐渭对庄子是心领神会的,暗示着自己那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人格。

  徐渭自评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徐渭所撰《一枝堂稿》二卷,有明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今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国学时代,时代国学】

GuoxueTimes

Sheer

Reading Pleasure

与您一起分享文化之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