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精英眼中的“中国梦”

20150221_001

【特别鸣谢】

环球时报

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

 

西方精英们眼中的“中国梦”

 

误判不要紧,要紧的是反思。反思是双方的:我们和他们。

 

  目前,曾高度自信的西方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广泛性和冲击性,陷入重重困境之中,这困境也引起了不少西方人士的反思,怎样重新认识中国?这也给我们中国人一个思考:解释中国的不再是西方人,而是中国人自己。

 

政党、公司都需要自己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哈弗大学教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

 

  人们影响他人意志和行为的方式有三种办法 :一是强制方式,即以“大棒”胁迫 ;二是诱惑收买,以“胡萝卜”诱惑 ;还有一种就是吸引或说服,也就是“软实力”。国家、政党、公司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软实力。

20150221_002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正在掀起的反腐运动就是一个说明软实力的很好例子。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党的软实力。

  中国如果让国际社会充分理解“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的,并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就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软实力。

 

中美两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20150221_003

  美中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美国历史则很短。美国人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认为每一个解决办法都会引发新问题。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对所有的全球问题都有着相互影响。美国国内有一些批评声音,中国国内也有一些批评声音,但两国领导人必须努力克服分歧,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前行。这是两国目前所面临的很大挑战。美中两国应视对方为伙伴和朋友,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布热津斯基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20150221_004

  中国现在有很大群体的城市中产阶级,在这种发展阶段,过度依赖权力和审查制度,过度依赖容易造成腐败的人脉关系,都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害,给社会带来压力,造成浮躁。一些官员还暗中利用权力牟取私利。我知道中国领导人对这些有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能够公开讨论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世界正变得混乱,充斥着政治、宗教和民族事务争端的世界,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是无益的。中国像美国一样积极参与解决全球问题,是很重要的。那种认为“中国可以独立于世界,自行成功发展”的想法已不合时宜。

 

中国崛起对我的理论形成挑战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

 

  美国经济的兴衰与民主本身并没有联系,任何政治体制都会面临下滑趋势。之所以下滑,最有可能是因为人们使用权利来增加其在体制中所享受的福利。

  我不认为中国会崩溃。我只是觉得中国在治理方面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就政治选举而言,我认为它没有健全完善的选举制度。中国很多专家也在感叹,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民大众的反馈意见,其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不可能持续下去。

  就理论而言,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成功的持久性、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广泛性,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给我的理论带来了挑战。

20150221_005

 

输出产品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输出观念

                            ——沙学文(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西方指责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这明显带有无知和反华偏见。殖民主义曾帮助西方创造市场,并为全球许多地区洗脑。当殖民国家的军队撤离后,留下了对西方观念和产品无所不在、根深蒂固的敬畏。

  中国长期执行不干涉原则,一直小心翼翼。(然而不知道)他们希望中国能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需要,与他们分享梦想。中国援建公路和医院,但人们还需要引导和鼓舞。品牌的核心在于观念和希望,中国并没有向世界提供这两者。因此,非洲和亚洲宁愿购买西方希望,无论它有多么的不真诚,但至少它是存在的。中国在海外越胆怯,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猜忌就会越深。我认为,中国应该大胆向海外传播自己的观念,让外国人皈依中国梦。

20150221_006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带你用全球精英的视角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

  ·基辛格、福山、布热津斯基等41位西方精英集体“论中国”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国关专家金灿荣作序力荐

  ·上市一周荣登2015光明书榜第2名

  ·CCTV-4 “海峡两岸”节目 2015年2月22日专题节目推荐本书

 

 

【国学时代,时代国学】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