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上)

春天里的寒食节

  春天的到来,调动生命的感官技能,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

20150219_007

20150219_008

20150219_009

  风,看不见,但拂动的枝叶可以告诉我们——春天就在那里。

20150219_010

  唐代诗人李华在《春行寄兴》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今天的我们应该去用心体会的自在、自适和自由的境地。

20150219_011

20150219_012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簇桃花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0150219_013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介之推

  寒食,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时间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据传,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有负功臣——介之推。介之推愤而隐于绵山,晋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之推抱树而死。

20150219_014

  百姓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此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20150219_015

  执拗的介之推有功,但不言禄,不求回报,奉母隐居。在政治场域中,这样的品格在君臣关系中有独特的价值!

20150219_016

(介公祠里的介子推像)

火禁:周之旧制

  按《周礼·秋官·司烜氏》有这样的记载:

  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中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

  木铎,即以木为舌的铜质大铃铛。古人在宣布政教法令之时,巡行振鸣木铎,以引起众人的注意。

  由此可知禁火为周的旧制。所谓的“火禁”,即防火的禁令,用火之处及备风燥者。

  汉代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亦无关。只是到了晋朝陆翽的《邺中记》以及《后汉书·周举传》等才开始附会为介之推事:

  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cuàn 烧火煮饭],老小不堪,岁多死者。(《后汉书·周举传》)

  什么是龙忌呢?李贤注曰: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懼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傳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寒食:专属春天的节日

  最初,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有在春之说被后世沿袭下来。到了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这样的记载: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有的地区也把清明称为寒食。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20150219_017

  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爲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面朝山谷花木,远足水畔林间,吟啸徐行,春暖花开,远离人世间的喧嚣。

  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其实并非不明白政治场上文字游戏的可怕和危险,但他耿直的天性和浪漫的气质让无法抑制言说的冲动,最终让和煦的春天变成萧瑟的秋天,苦不堪言!

【待续】

敬请支持微信公众订阅号:国学时代

20150219_018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