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八

丁督护歌(之四)
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
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

  大家熟悉的《丁督护歌》是李白的“云阳上征去”,反映纤夫在暑天拖运磐石的苦辛,表达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但那是对乐府《丁督护歌》的继承和创新。《丁督护歌》的源头是南朝乐府,是首情歌。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有《丁督护歌》六首,其中第六首是文人王金珠的仿作。此是第四首。此调源出于南朝刘宋会稽公主。据《宋书·徐湛之传》和《宋书·乐志》等史料记载:会稽公主是宋武帝刘裕的长女,嫁给彭城内史徐逵之为妻。当时,刘裕诸子尚幼,因此寄重任于徐逵之。晋安帝义熙十年(414)长江中游重镇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与雍州刺史鲁宗之起兵讨伐时为东晋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臣刘裕。刘裕命徐逵之率军迎击,准备事成后授其为荆州刺史,掌控长江中游。殊不知两军在夏口(今武昌市)一接触,徐逵之即被鲁宗之之子鲁轨所杀。消息才传到建业(今南京市),刘裕便命府内直督护丁旿(wǔ)去料理善后。丁旿为人骁勇,遇事果断。据《宋书·武帝纪》记载,他曾在殿堂上机警地捉获并杀死妄图叛乱的诸葛长民。当时流传的民谚说:“勿跋扈,付丁旿”。派这样的人去处理后事,足见刘裕对此事的震动。丁旿返回后,会稽公主又召见丁旿,亲自询问殡葬事宜,“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古今乐录》)。《丁督护歌》就这样产生了

  这位会稽公主善哭,在当时朝野是出了名的,连皇帝都怕她哭。她是宋文帝的姐姐,宋文帝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城)内,总摄六宫。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她的儿子徐湛之犯了罪也是靠她号哭才得以赦免的;丈夫对她更是如此:“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宋书·徐逵之传》)。现在丈夫被害,她的哭声自然更加惊天动地、哀切感人。“后人因其声而广其曲”,也就是很自然的事。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后人”究竟是谁?《旧唐书·音乐志》和徐陵的《玉台新咏》皆说是刘裕之孙,这位善哭公主的侄儿宋孝武帝刘骏所作,而杜佑的《通典》和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则说是刘裕所作,其实,这些记载都有误。据《南史·武帝纪》称:宋武帝刘裕“清心寡欲,后庭无纨绮丝竹之声。初,朝廷未备音乐。长史殷仲文以为言。帝曰:‘日不暇给,且所不解’仲文曰:‘屡听,自然解之’。帝曰:‘政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耳”。刘裕出身贫苦,在京口(今镇江市)靠卖柴草为生。然后参加刘牢之的北府兵,一直过着戎马倥偬生活。践帝位后崇尚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不稀罕。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后庭无纨绮”,其孙宋孝武帝在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建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是土帐,墙上挂著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他不懂音乐也不听音乐,“后庭无丝竹之声”,大臣劝他多听听音乐就懂来了。他说正因为一旦听懂就会爱好音乐,所以不听。一个把治国与音乐对立起来的武夫怎么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首哀婉动人的乐调呢?孝武帝刘骏是会稽公主的侄儿,他也不至于拿姑母的伤心事来制曲作乐吧!况且,徐逵之是从金陵西征,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而六首《丁督护歌》中提及的皆是“北征”:“督护北征去,前锋无不平”(之一);“督护北征去,相送落星墟”(之三);“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之五)。从内容上看两者的差距更大:现存的五首《丁督护歌》中最后一首,将送别的对象称为“欢”,这是南朝乐府中女子对情郎的通用称呼,其内容也是写女子与情人的相恋相别,歌者的身份显然是城市下层女子,与帝王贵胄的生活情趣显然毫不相关。所以,我们只能认定它的作者是城市下层女子或乐人,它反映的是征战或劳役给百姓家庭和年轻人的爱情生活所带来的苦难。虽也是相恋相别这个爱情主题,但其背景与其它南朝乐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共收乐府民歌《丁督护歌》五首,此是第四首。前三首主要是偏重夸赞男方的才干和声威,可以看出这位情郎在女主人公心目中的地位。后两首偏重描述送别时的情景,抒发留恋与相思之情。其中以这首的心理描绘更为细腻,想象更为奇特。作为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女子,在与情人离别之际心情也许是极端复杂的:起初见即将出征的情人威风凛凛,豪情满怀去博取功名,也许会沉浸在当时热烈的气氛当中,受到情人和周围人的情绪感染,也许也会同样表现出亢奋,满怀着希冀和憧憬:“督护北征去,前锋无不平。硃门垂高盖,永世扬功名”。但随着情人的远去,时间的推移,相思就会暗暗滋生。那种热烈、亢奋很快就会冷却下来,希冀和憧憬也会变得很暗淡,功名、荣誉渐渐会让位于刻骨的相思,这时就会萌生痛苦和懊丧:只要夫妻能相守,就比什么甘甜!相当一批古代诗词都出色描绘了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丁督护歌》中这位女性也是这样,随着离愁的加重和相思的加剧,功名富贵都失去了往日那绚烂的色彩,她带着懊丧回忆起当时分别的情形:“督护初征时,侬亦恶闻许”。“许”即“此”,代表督护出征这个消息;“恶闻许”即怕听到督护出征这个消息。这是她不在矜夸“帆樯如芒柽,督护今何渠”(之三),也不再企盼“硃门垂高盖,永世扬功名”(之一)而是强调一开始就怕听情人出征的消息,就舍不得情人离开。这当中亦掺有心理上的自我欺骗和安慰。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自我安慰、自我欺骗也是人们维持心理平衡,避免精神失控的一种心理调节。因为这时她如果承认当年送行时的兴奋和矜夸,不是更要追悔,精神上更加痛苦吗?但督护毕竟要去北征,情人总归要离她而去。情感羁绊,“牵衣顿足拦道哭”,这些传统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因为情人要去出征,王命在身,由不得他,也由不得她。因此,这位姑娘顿作奇想:“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石尤风,是一种飓风,传说是一位商人尤郎的妻子石氏魂魄所化。据《嫏嬛记》卷中引元代郭霄凤的《江湖纪闻》记载:“石尤风者,传闻为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长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妇人以夫姓为名,故曰石尤”。此时,诗中的女主人公愿化作石尤风,这当然是浪漫的想象。而且这阵石尤风还是四面俱起,使得情人出征路上四面皆堵,哪儿也去不成——“四面断行旅”,这更是一种奇想。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执著深情,从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然,只有靠四面刮起石尤风来改变眼前分离的现实,女主人公依赖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也暗示了她对这场不可避免的别离的无可奈何。这也就决定了《丁督护歌》的基调是伤感的、悲情的!

20141130_003

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