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地图集》项目组协办“历史地图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4年7月26日至7月27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承办,《清史地图集》项目组协办的“历史地图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杭州研究院、中国地图出版社以及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海内外18家学术单位的38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东方早报及余杭当地媒体的记者参与了这次会议。
本次大会收到28篇论文,共计进行了31场学术报告。在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就“‘历史地图’与‘古地图’领域的相关理论”、“《清史地图集》专题研究”、“古地图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领域等专题共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在“‘历史地图’与‘古地图’领域的相关理论”这一专题,首先就“历史地图”、“古地图”和“历史舆图”这三个概念的异同上,华林甫、林天人、汪前进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其次,韩光辉和邹逸麟就历史地理图集的编绘理论和具体实践做了有益的探讨。再次,华林甫总结了清末以来历史地图集编绘历程,介绍了《清史地图集》项目的简况。孙喆重点梳理了顾颉刚对历史地图的认识及其编绘历史地图集的思想。同时,韩光辉、张敬忠、周长山分布介绍了北京、山东、广西等省级政区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实践。来自台湾的白璧玲介绍了“中华文明时空基础架构”(CCTS)的概况。
在“《清史地图集》专题研究”这一专题,《清史地图集》项目组成员宝音朝克图、任玉雪、孙宏年、苗鹏举、王荣、杨伟兵、施剑就自己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工作、遇到的问题以及心得以论文报告的形式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古地图研究”这一专题,《清史地图集》项目组成员段伟、郭红、那顺达来、陆发春、卢祥亮、胡恒就在项目研究中所利用的江西、广西、外蒙古、安徽和台湾的古地图价值、谱系源流状况分别做了详细的论述。而陈维新则以台北故宫所藏条约舆图为重点论述了同治时期中俄塔尔巴哈台界务交涉情形。同时,汪前进、林天人、陈宗仁、王振忠、周长山、吴松弟分别介绍了明末西方传教士卜弥格所绘制的《中国地图集》、英国大英图书馆所藏的中文古地图、《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徽州文书中的古地图、《广西中越全界之图》以及清末海关档案中的地图。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丁超就“制图六体到性质、裴秀在中国古地图史上的地位”提供了自己的新看法。郭声波分析了黄裳木质《舆地图》与咸淳《舆地图》之间的关系。Martin Hofmann作了《Yu’s Western Trace—Explaining the Ancient Ruoshi With Help of Maps(大禹之西迹—以地图探讨古弱水的流域)》的报告。傅林祥辨析了清代的多个“新疆”。王旭对宋代的图经也做了一定探讨。
在两天的会议中,会议的议程安排非常紧凑。但大家都不知疲倦,对古地图和历史地图学领域、以及“清史地图集”项目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本次会议所预定的目标。本次会议极大的推动《清史地图集》项目的研制工作,同时,对国内的历史地图学研究,也必然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图/文:刘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