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月10月16日—1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共105名(不含研究生),其中海外代表20名,是历代年会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傅璇琮、罗宗强、周勋初、董乃斌等著名专家都参加了此次年会。与会代表中年龄最大的是台湾大学汪中先生75岁,年龄最小的是南京大学周宁博士24岁,此次会议老中青的结合的现象,显示出唐代文学研究的勃勃生机。

论文目录

理学方法和唐诗批评的美学趣味(朱易安)
论“诗史观”(浅见洋二)
论唐五代士子文化心态的嬗变及其在小说中的反映(程国赋)
佛宫南院独游频──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的原因探析(李芳民)
唐人昭君诗的历史内涵(吴河清)
唐代“常明经”试策考述(陈飞)
唐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来源(周勋初)
金诗学唐的历程(王锡九)
初唐诗人与其“八病说”运用(加藤聪)
论初唐人对宾体诗律的探索与诗歌入乐之关系(吴相洲)
吴富体考论(胡可先)
初盛唐的政治变革与文学繁荣(谢思炜)
当朝师表 一代词宗—─试论张说在盛唐前期文坛的领袖及其原因(丁放)
张九龄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诗歌的美学追求(陈建森)
寒山生卒年新考(罗时进)
开元文风走向论(熊礼汇)
边塞诗与盛唐精神(李达五)
初唐诗对王维创作的影响初探(入谷仙介)
情景交融与王维对诗歌艺术的贡献(陈铁民)
王维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师长泰)
论孟浩然山水诗“诗中有画”(余传棚)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探索(郁贤皓)
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说(王洪)
李白诗歌中色彩字运用之艺术(杨国娟)
吴乔之李白杜甫优劣论(郑滋斌)
仁爱胸怀与万物的诗意交融──论杜甫表现自然物的诗歌(陶文鹏)
杜甫与《松江汉诗》(肖瑞峰)
杜甫疏救房墨制放归州考(邓小军)
论李颀赠别诗中的人物形象(王友胜)
元结作品反映的政治认知(杨承祖)
梁肃的文学观(胡大浚)
中唐诗学造境说与佛道思想(刘卫林)
略论中唐前期诗歌创作的走向(马承五)
人生困境中的执著与超越──从对屈、贾、陶的接受态度看中唐贬谪诗人心态(尚永亮)
刘长卿集版本考述(陈顺智)
王建生平考论(张耕)
简评皎然的唐诗观(陈新璋)
诗僧皎然之佛教(河内昭园)
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戴伟华)
韩愈诗学思想渊源新探(陈允锋)
关于韩愈郴州待命的几个问题(阎琦)
曰正曰真,求新求变──论韩愈文论的精髓(刘振娅)
儒之大者──韩愈儒学的历代评价(周敏)
韩诗异文论及其体现(李揆一)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探微(胡可先)
白居易闲适诗与基督教圣诗比较研究(张思齐)
李贺诗风与唐人小说中的鬼诗(余来明 陈文新)
柳宗元柳州时期的文学创作(谢汉强)
从柳宗元诗歌看中唐五言排律的创作(鲁永良)
刘禹锡对乐府古题的体认与运用(金银雅)
刘禹锡诗中九仙公主考(陶敏)
论中晚唐文人恋情诗的仙道情韵(黄世中)
中晚唐党争与文人(周建国)
论晚唐的咏史组诗(莫砺锋)
论唐末的香艳诗人(刘宁)
晚唐唯美诗风格特色之探索(朴柱邦)
晚唐“三十六体”辨说(李中华)
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的文献价值──从一条稀见的杨贵妃资料谈起(吴在庆)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古代诗歌象征性多义性这从主理到主情(余恕诚)
解放李商隐(郑在瀛)
论李商隐诗对比兴寄托艺术的深化(张明非)
许浑与李珏──许浑“寄李相公”二首诗与“牛李党争”史(户崎哲彦)
沈亚之行年新考(张清华)
浅议郑虔与台州唐代文化(郑瑛中)
《花间集》中女子形象的描摹模式及其映现的男权意识(杨晓霭)
唐代音乐文献研究叙说(斋藤茂)
剔出盛唐真面目──《唐贤三昧集》与王渔洋诗学(蒋寅)
也谈《二十四诗品》──文献学的考察(李庆)
《汉上题襟集》与襄阳诗人群研究(贾晋华)
《古今词统》误收误题唐五代词考辨(王兆鹏)
《祖堂集》及其辑佚(陈耀东)
也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与郁贤皓先生商榷(葛景春)
王绩研究述评(杨 军 吕燕芳)
近二十年宋之问研究综述(周斌 尚永亮)
二十年来柳宗元研究活动情况简介(柳宗元研究会)
海峡两岸五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比较(陈友冰)
韩国国内唐诗研究之概况(柳晟俊)
日本20世纪李商隐研究简介──以1945年以后为中心(森冈缘)
唐五代词研究的百年回顾(刘尊明)
唐文学研究的飞跃──建立唐文学网站的设想和思考(王位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