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年6月22日上午8点30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主办,海内外著名学者纷纷与会,是纪念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中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次。

  著名学者季羡林、周一良、周绍良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话。开幕式首先由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致开幕辞。在三分钟左右的发言中,季先生对敦煌学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说,敦煌文献刚发现的时候,有人断言一百年的时间足以把敦煌文献研究透彻,现在一百年过去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看再过一百年也解决不完”。季老强调“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祝愿敦煌学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前进。

  其后,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杨学礼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学园长牧田谛亮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先生、中华书局编审柴剑红先生、大英图书馆中文部吴芳思(Frances Wood)博士、中山大学姜伯勤教授先后作了发言。

  任继愈先生强调多语种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牧田谛良先生回顾了收藏敦煌学书籍的经历,感叹敦煌学的迅速发展,期望中国学者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周绍良先生希望青年学者投入敦煌文献中佛典的研究,并提倡学术批评精神;柴剑红先生回顾了北京图书馆敦煌文献的整理历程;吴芳思先生介绍了中英合作研究敦煌文献的情况,并希望今后的合作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姜伯勤先生最后致辞。他谈到了对28岁以下青年学者的两点期望:一是要加强胡语的研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要加强现代语言的训练,与国外学术广泛交流;二是要提高国学基本素养,真正读懂文献。在这两方面,姜先生各以荣新江先生和项楚先生为代表,希望青年学者向他们学习。

  姜先生自言“容易激动”,谈话中真情流溢,感人至深。在谈到中国学者无人精通安禄山史思明的语言——粟特语时,扬声拍案、奋臂激慨之中,分明可见叹憾之深,期盼之切。雄心未已,期诸来者,大概是此次与会诸前辈共同的心声吧。

  在怀念与期盼的气氛中,敦煌百年国际研讨会正式开始。回首百年,历尽艰辛,成绩辉煌,放眼未来,任重道远,有待来者。前辈学者和无数有待开拓的新领域召唤着青年学者奋发前进。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