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润”小考
——《瀛奎律髓》方回评语中的内涵与外延

东京学艺大学教授·博导/一桥大学兼任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0.前言

  《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人方回(1227 -1307),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人)编纂的唐宋五、七言律诗大全。其中被选收了3014首(因重出22首,实为2992首)的律诗作品。*1

  方回基本上顺从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来选诗,同时他尊崇这个观点而评注。但他不止于此,又对“江西诗派”的美学准则要进行修正和补充。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前言*2  曰:

  为了消除弊病,方回对“江西诗派”的美学准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主张在以“格高”为基础的前提之下,一要以“细润”济粗犷。  

  《瀛奎律髓》在元至元20年(1282)成书,当时即已刊刻流行。明代以后,刊刻和评点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纪昀(1724-1805)撰写了《瀛奎律髓刊误》一书,要纠正“方氏之偏,冯氏(冯舒、冯班)之激”。他们的评语之争反映自己尊奉的诗学观点和立场。例如:

  《瀛奎律髓》卷一,张祜《金山寺》诗曰: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国分。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因悲在城市,终日醉醺醺。

  方回评此诗曰:

  此诗金山绝唱,孙鲂者努力继之,有云(以下略)。

  又曰:

  大历十才子以前, 诗格壮丽悲感。元和以后,渐尚细润,愈出愈新。而至晚唐,以老杜为祖,而又参此细润者,时出用之,则诗之法尽矣。

  冯班(1602-1671)对方回的评语同意而曰:

  好论。今人学杜者,只欠细润。

  纪昀却批评两者曰:

  此岂足以尽诗法? 出语太易。

  从此“出语太易”一句来看,纪昀虽然批评方回相当严厉,但至于“元和以后,渐尚细润,愈出愈新。”等语似无什么反驳之见。
   
  在此,我们先分析“细润”一词的含义,而后从它在《瀛奎律髓》方回评语里的用法来出发,进一步探讨《瀛奎律髓》评者之间的诗学观点的不同和“细润”的内涵与外延。

  1.“细润”的含义

  “细润”在《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细”的词条里没有其解释和例句。

  日本《大汉和辞典》卷八,p.1015 有“细润”的词条,曰:

  【細潤】細やかでうるほひがある。(注:“细而润”的意思)。[图绘宝鉴] 李以政、莆田人、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珪马远。

  此书的“细而润”这个解释没有什么具体意义, 只算是个训读而已。更且,这个《图绘宝鉴》的例句也只是从《佩文韵府》卷七十一“细润”来引用的。《图绘宝鉴》是元朝夏文彦(生卒年未详)编、1365年成书的。这个例句说的是山水画的风格“细润”,有跟“豪放”相反的意思。

  “细润”在《四库全书》之中有270个例子。*3

  其中最多的是用来形容石质的,尤其说的是砚石的质细。例如《洞天清录》曰:“端溪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

  还有对绘画用来表示其质感的。例如《书画题跋记》李珪跋《摩诘辋川图》曰: “右丞,唐开元天宝朝士,名维,字摩诘,工诗画,辋川其所居,自写为图,精密细润。”此例是跟上面所引的《图绘宝鉴》的含义相接近的。

  其他还有对人的皮肤的质感而说的。《画史会要》曰:“赵孟頫,字子昂,……,肌肤极细润,常服止用软绫绢,遇絺葛,肌即伤擦。”

  此外,对我们最值得重视的也是宋初杨亿编《西崑酬唱集》的例句。

  其序曰: 若钱思公、杨大年诸公,一以细润清丽为贵,谓之西昆体。

  此序是清初冯武( 冯班的侄子 )撰写的,他深受冯班的影响。“细润”和“清丽”联在一起使用时,其内涵更为立体化, 更丰富了。(此序留在《四库全书》里,但《四部丛刊》不收。)

  2.《瀛奎律髓》中的“细润”
  
  方回对卷二、王珪(字、禹玉)《大飨明堂庆成》诗评曰:

  禹玉为词臣,则摛藻细润,典雅劲健,未有后来全句长句之病。诗号为“至宝丹”,以多用金玉珠玑锦绣之类。然亦有不全然者,此诗岂不谓之细润典雅?

  据这个例子来看,“细润”的对象是“摛藻”,铺陈辞藻又“细”又“润”之意。冯班承方回的评语,又评曰:“不细润则不能作壮语。”又据此看,可以说“细润”跟“典雅”、“壮语(豪壮的言语)”没有什么矛盾,却说要作壮语时需要“细润”。

  纪昀评曰: “应制之作无可见长之处,然气味尚厚。”他说;虽然应制之作品几乎没有发挥自己的见长之处的,但这篇的“气味(意趣和情调)尚厚”。此语显示纪昀便给它一定的评价。纪昀对方回和两冯的态度总是比较冷淡的,甚至为相当严厉,这样的态度却似很少, 相当突出的。
   
  后人许印芳(1832-1901)也对此诗评曰:      

  应制诗有许多拘忌处,故难见长。古人颂不忘规,语无泛设。后世专尚颂扬,附会夸张,满纸浮华而已。此诗虽非出色之作,然典切处可学,故录之。

  他也肯定此诗的一定价值,就说“典切(典雅贴切)处可学”。

  3.《瀛奎律髓》方回等评语中的“细润”
   
  《瀛奎律髓》方回评语里面,“细润”一词使用过20次(卷一、卷二之例重复使用,例句数为18 )。除了如上卷一、卷二的两个例子以外,《瀛奎律髓》方回评语之中的其他“细润”之用例如下;

  卷6 姚合《武功县中·其三》方回评曰: 三、四最细润。
  
  卷7 杨巨源《春日有赠》方回评曰: 中四句极细润,缓慢有意味,末句尤不迫。
  
  卷12 杨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方回评曰:起句十字最佳,而照字尤妙。后所点两联一开阔细润。
  
  卷16 王安石《冬至》方回评曰: “幽闲聚集”、“珍丽各携”此等句细润,乃三谢手段,半山多如此。
  
  卷17 孟浩然《途中遇晴》方回评曰: 三、四壮浪,五、六细润, 形容雨晴妙甚。
         
  陆游《春雨》方回评曰: 于梅、柳、蝶、莺四物,形容雨意亦细润。

  赵蕃《晚晴》方回评曰: 聱牙细润,吴体也。
  
  卷21 陈师道《雪咏》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卷24 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方回评曰: 予以公(东坡)论评之至此,其细润而甚工者亦不可泯没。
  
  卷28 梅尧臣《新开坟路》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卷29 王安石《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方回评曰: 细润之中,于五、六下慢字眼。
  
  卷42 廖刚《代祖父次韵酬罗君宝见赠》方回评曰: 此代祖父次韵,细润。
  
  卷44 刘商《春日卧疾书情》方回评曰: “知命”、“觉非”四字细润,尾句脱洒。
  
  卷47 杨巨源《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一作澄)上人院》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张祐《孤山寺》方回评曰: 此诗可谓细润,然太工太偶。
         
  僧善权《寄致虚兄》方回评曰: 老杜之细润工密,不可不参。
   
  以上的例句,从内涵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①表现诗的整个风格的。
      
  赵蕃《晚晴》方回评曰: 聱牙细润,吴体也。
      
  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方回评曰: 予以公(东坡)论评之至此,其细润而甚工者亦不可泯没。

  廖刚《代祖父次韵酬罗君宝见赠》方回评曰: 此代祖父次韵,细润。
      
  张祐《孤山寺》方回评曰: 此诗可谓细润,然太工太偶。

  僧善权《寄致虚兄》方回评曰: 老杜之细润工密,不可不参。

  ②表现对三、四句,或五、六句或两联的风格的。这个用法最多。

  姚合《武功县中·其三》方回评曰: 三、四最细润。
      
  杨巨源《春日有赠》方回评曰: 中四句极细润,缓慢有意味,末句尤不迫。

  杨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方回评曰:起句十字最佳,而照字尤妙。后所点两联一开阔细润。
 
  王安石《冬至》方回评曰: “幽闲聚集”、“珍丽各携”此等句细润,乃三谢手段,半山多如此。

  陈师道《雪咏》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梅尧臣《新开坟路》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王安石《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方回评曰: 细润之中,于五、六下慢字眼。

  刘商《春日卧疾书情》方回评曰: “知命”、“觉非”四字细润,尾句脱洒。
      
  杨巨源《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一作澄)上人院》方回评曰: 五、六细润。

  ③对形容(雨意等)的情况来说的。
 
  孟浩然《途中遇晴》方回评曰: 三、四壮浪,五、六细润, 形容雨晴妙甚。
      
  陆游《春雨》方回评曰: 于梅、柳、蝶、莺四物,形容雨意亦细润。
  
  《瀛奎律髓》不外是“律诗”的选集,方回评诗的重点当然在“对句”(三、四和五、六) 的技巧和效果所在之上。“细润”一词在评语之中应有很重要的位置。

  4.“润”和“明润”、“清润”
 
  《瀛奎律髓》方回评语中也有使用“润”、 “明润”、“清润”等词的用例。
  
  “润”一个字的用例如下;
   
  卷5 宋祁《寒食假中作》方回评曰: 五、六尤润,末句宣赐事,候考。
   
  卷17 陆游《雨》方回评曰: 工而润,亦如小雨云。
   
  卷34 李瑞《山下泉》方回评曰: 工而润。

  “明润”在《瀛奎律髓》方回评语中只有一个例子。
 
  卷13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郎相访》方回评曰: 刘随州号五言长城。答皇甫诗,如此句句明润,有韦苏州之风。他诗为尝贬谪,多凄怨语。
 
  “清润”在《瀛奎律髓》方回评语中也有一个例子。
 
  卷14 唐求《晓发》方回评曰: 此所谓诗瓢唐山人者。四联皆侧入、自是一体。诗亦清润。
 
  到此,我们可以说方回用“润”字或“细润”、“明润”、“清润”来评诗时,总有积极肯定其作品的质感表现和意境,甚至给予很高的评价。

  5.小结与附记
  
  方回当选择《瀛奎律髓》作品时,很注意作品的风格和修辞技巧。他尊尚江西派的诗学理论,因此肯定反映江西派的批评标准。“细润”一词,在江西派的诗学理论里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东京组织一个《瀛奎律髓》研究会,从头开始每个月读一首,一直想要作方回和纪昀等评语的共时和通时研究,却碰到很大的困难,尚未取得一定的成果。其原因有几个。一是《瀛奎律髓》等总集篇幅很大,如要搜集所有的例子,不得不费很多时间和力气,也会有不少遗漏之处,终于令人放之而不顾矣。

  十几年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电子全文检索版(信息库)陆续开发了。关键词一输入,一秒之内电脑就可以输出其答案。但,这不是研究之终点,而是其起点而已。

  这篇小文对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敬请大方不吝指教为幸。

2013.07. 15

注释:

1) 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前言,p.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  ibid, p.5。
3) 《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香港·迪志出版社, 1999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