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应成为当代国学研究与传播的公共平台

  【作者简介】吴汉民,岳麓书院院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态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术文化的类型。作为一种具有民族主体性的学术文化,国学有不同于西学的文化土壤与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国学与书院共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历史上,创建于北宋初年的岳麓书院一直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镇。宋以后的几大学术思潮,如宋代理学思潮、明代心学思潮、明清经世思潮、清代汉学思潮、晚清今文经学思潮等,均曾经成为岳麓书院的主要学术宗旨;宋以后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流派,包括湖湘学派、考亭学派、浙东事功学派、阳明学派、东林学派、乾嘉学派、晚清今文经学派等,均以岳麓书院为学术基地;宋以后的许多学术大师,如朱熹、张栻、陈傅良、王阳明、张元忭、王文清、王先谦等,均在岳麓书院从事学术研究,又培养了诸如王夫之、魏源、曾国藩、郭嵩焘等著名学者。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大学以后,仍有皮锡瑞、杨树达等一批国学大师在此任教。在中国学术史上,岳麓书院为推动中华传统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之一,中国国学是理性化、系统化、知识化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面临强大的西方文明,一度失去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但是,中华文明经过一百多年的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后,终于开始重新崛起。显然,中华文明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科技、政治、军事的强大,更应该是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文化、中国国学的全面复兴的背景下,今天的岳麓书院应该承担什么文化使命?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湖南大学主持修复作为国家重点文物的岳麓书院,在修复的过程中同时,逐步恢复其国学的研究教学功能。 “岳麓书院”已经纳入到现代的教育、学术体制中来,拥有一批从事国学研究的专职人员,从事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国学教学,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研究课题,在传统国学的经、史、子、集及其出土文献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然而,历史上的岳麓书院,就是那时的公共学术平台,中国传统学术的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学术宗旨的学者、宗师均以它为自己从事国学学术研究与传播的平台。今天,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就是希望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面向全国与世界的国学研究与传播的公共平台。我们通过国学领域的人员招聘、课题招标、著作出版、国学讲坛、国学评奖等一系列举措,建立起这样的公共平台。为了建设这一国学公共平台,由饶宗颐、张岂之、李学勤、袁行霈、汤一介、杜维明等著名国学专家出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由卜宪群、王子今、刘海峰、李零、李存山、陈来、陈致、洪修平、莫砺锋、郭齐勇、黄俊杰、黄朴民、葛兆光、廖可斌及湖南省内的有关国学专家出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我们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在湖南大学的直接领导下,国学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项:(一)引进人才,聘请兼职人员,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国学研究的学者群体,强化国学研究的学术力量;(二)主办“岳麓书院讲坛”活动,通过湖南电视台以及各种媒体传播国学;(三)启动国学课题招标工作,每年一次,招标重大项目2项(每项经费50万元左右)、一般项目5-6项(每项经费15万元左右);(四)国学奖评选活动,每两年主办一届,评选国学研究终身成就奖1-2名(每人奖励50万元人民币),评选国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五)资助国学专著出版,每年资助国学优秀著作、优秀博士论文出版15部以上;(六)主办高层国学论坛,邀请国内外国学名家来岳麓书院讲堂讲学论道。

  我们恳请盼望国内外国学界同仁一道共镶盛举,继续以岳麓书院为国学学术平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国学振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