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行吟地图建构:李白、杜甫、韩愈

罗凤珠1、郑锦全2、范毅军3、
白璧玲3、廖泫铭3、邱筱榆1、林宜娴1

作者单位:元智大学1、台湾师范大学2、中央研究院3

  关键词:李白、杜甫、韩愈、唐代交通图、文学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文学的内容与风格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自诗经以来即有以地域作为文学区分类别的传统。最早从地理文化的角度阐述文学风格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当推《隋书·文苑传》:「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延至近代,刘师培于1905年在其《南北文学不同论》文中,从声律音分南北以及南北地貌不同的角度,提出:「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的观点,并以先秦至清代为范围,以地域风格理论论述南北文学风格蕴涵的差异。1936 年梁启超提出「文学地理」的观念,注意到文学与地理的关系。1979 年陈正祥教授绘制了唐宋诗词作者籍贯分布地图,用以说明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向南移动的事实与现象。近十年来,文学地域性与文学家地理分布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注意,陆陆续续有文学、历史、地理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加入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为文学与地理的交叉研究打开了多方位探索的路,文学地理学理论的建构也日趋成熟。2012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岭南文学地理研讨会也针对如何将文学地理学建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了讨论,文学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指日可待。同时在这段期间,地理信息系统、航照图也快速发展,成为研究文学地理的有利工具,台湾学界,已奠定了相当深厚的基础。然而目前的研究多数以作者籍贯分布为主,结合作者生平游历地及作品内容与地理环境关系作深入分析的研究比较少。

  李白、杜甫分别为盛唐中、后期被尊称为诗仙、诗圣的重要诗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中唐时期极具代表性之诗人,三人的诗歌风格虽然不同,但是对于唐代诗歌之发展、转变,具有关键枢纽的地位,三人一生足迹所及之范围极广,对当代与后代诗人及诗歌之发展影响深远。本研究将以谭其骧唐代地图、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航照地图、全唐诗、诗人年谱等数字资源为基础,以三位诗人之生平游历、诗作及其人际交往关系,建构三位诗人一生之行吟地图,进行文学(诗歌)、语言、人际交往与地理关系之研究,期能为语言、文学、地理的交叉学科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本研究根据诗文推演出行吟路线与地点,仔细研究出地理定位,可以修正严耕望、谭其骧地图,并补充中研院所建立的数字典藏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文学作品与地图两相参照,相互补充修正。所建构之网站提供文学地理研究与教学之应用平台,改变过去只偏重文字而忽略空间的文学研究与教学方式。

  「唐代诗人行吟地图:李白、杜甫、韩愈」网站,网址:http://cls.hs.yzu.edu.tw/TWSLDH/,网站架构图如下:

20130925_012

致谢词:
  本研究获得国科会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100年度数字典藏创意学习计划经费补助,计划名称:「唐代诗人行吟地图:李白、杜甫、韩愈」,运行时间: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计划编号:NSC 100-2631-h-155-002。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