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第二版)

《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第二版)》

作  者:赵敏俐 著
出 版 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第1版
书  号:978-7-5077-3739-4
定  价:¥38.00 元


内容简介
 
  随着当代学科建设的日趋分化,中国古代文学已经成为文学这一学科下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何持续不断地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成为现代中国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丰富的内容参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是学者们早就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要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研究型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具有学术创新能力,也是当前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正是在这一大的文化与教育背景之下被提了出来,它成为当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研究生教育所急需。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培养中开设“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并编写一部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自然就有了它的多重意义。

作者简介

  1954年生,内蒙赤峰人,文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人合著)、《先秦君子风范》,与人合编《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学史》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以上成果先后荣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国家教委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2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吉林省优秀图书1等奖等奖励多项。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本书目录

  导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提出与课程设置
  一、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文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开设及相关介绍

  上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论概述

  第一章 20世纪文学观念的变革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文”与“文学”观念
  二、“五四”前后关于“文学”概念的科学探讨
  三、文学观念的变化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

  第二章 20世纪初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实证主义方法论
  一、对清人治学方法的简单总结
  二、20世纪初文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三、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考证法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主流
  一、分析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社会分析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形而上学与社会学分析法的历史局限

  第四章 20世纪后期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新发展
  一、文学研究方法论热的产生及历史源渊
  二、以文化学为基础的系统方法论的发展趋向
  三、20世纪末方法论热的消退及相关思考

  第五章 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著作简介

  下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经典论文选讲

  第一讲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参考篇目:
    陈梦家《由实物所见汉代简策制度》(《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卷》上册,2000)
    饶宗颐《从郭店楚简谈古代乐教》(《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简论》(《文物》1984年第8期)
    谭家健《(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它》(《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
    张锡厚《关于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整理的若干问题》(《文史》1982年第15辑)
    赵敏俐《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前沿》第2辑,2000)

  第二讲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参考篇目: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朱光潜《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叶嘉莹《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蒋寅《境·境界·意境——“意境”概念的古与今》《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定本,中华书局,2009年)
    左东岭《从良知至性灵——明代性灵文学思想的演变》(《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第三讲 梁启超:《情圣杜甫》

  参考篇目:
    钱穆《龚定庵思想之分析》(《国学季刊》第5卷第3号,1935)
    李长之《文学史上之司马迁》(《文潮月刊》第一卷第5、6期,1946)
    林庚《诗人李白》(《光明日报》1954年10月7日)
    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
    章培恒《(洪舁年谱)前言》(《洪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侯思孟《曹植的神仙思想》(《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第四讲梁启超:《汉魏时代之美文》

  参考篇目:
    陈仲子《苏李诗辨证》,(《学灯》,1924.年4月30日至5月1日)
    罗根泽《五言诗起源说评录》(《河南大学文学院季刊》1930年第l期)
    古直《汉诗研究·古诗十九首辨证、苏李诗辨证》(启智书局,1933)
    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考证》(中华书局,1955)
    李炳海《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赵敏俐《论班固的<咏史诗>与五言诗发展成熟问题》(《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

  第五讲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第六讲 陈寅恪:《韦庄<秦妇吟>校笺》

  第七讲 吴梅:《顾曲麈谈·原曲》

  第八讲 胡适:《红楼梦考证》

  第九讲 朱东润:《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第十讲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第十一讲 郑振铎:《汤祷篇》

  第十二讲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第十三讲 龙榆生:《两宋词风转变论》

  第十四讲 吴宓:《诗学总论》

  第十五讲 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第十六讲 朱光潜:《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

  第十七讲 杨公骥:《<商颂>考》

  后记

  再版后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