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及后代会见俄罗斯雅库茨克二战老战士



  2013年10月29日,坐落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的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座谈会,欢迎一批不平凡的客人,他们是来自“世界上最冷的城市”——雅库茨克的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代表团,8位二战老兵年龄最小的86岁,最大的89岁。他们满头银发,目光灼烁、神采奕奕,胸前挂满了勋章和绶带。68周年前的1945年,他们与苏联红军的战友一道参加了击溃日本关东军并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

中方出席座谈会的有军科院世界军史部原副部长支绍增少将、原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参谋王天成研究员,开国上将、原空军司令刘亚楼的女儿刘煜鸿,开国上将、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原88旅老战士、原国防科委副参谋长彭施鲁少将的儿子抗联后代联谊会秘书长彭越关,参加十月革命的中国工人团团长任辅臣烈士的孙子任公伟,原88旅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李范五的女儿、抗联后代联谊会会长李黎力,亚欧公司董事长葛志立,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的红二代代表赵漪莲,拓展协会顾问、核工业党校陈安生,中俄友协理事、老兵方阵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孙惠军以及新华社、塔斯社、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网站的记者等近50人。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的执行主任马尔金先生首先用中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代表文化中心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老战士。俄罗斯大使馆武官处的代表海军少校扎德尔金讲话,赞扬老战士的历史功绩,盛赞中俄两国军队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结下的战斗友谊。89岁的老战士阿列克山德洛夫回忆了作为外贝加尔方面军149坦克旅的战士,在华西里耶夫斯基元帅指挥下穿过戈壁沙漠和中蒙边境,攻克长春、兴安岭等地的经历。老兵中的诗人贡金说道:“我很高兴来到兄弟般的中国人民之间。最近几天我们亲眼见到了北京高楼林立,经济如奇迹般地飞跃发展。我们还游览了著名的长城,到处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我们的尊敬和友谊。我们雅库茨克是个寒冷的城市,最低温度近-50度,在这里我们却感到非常温暖,不止是由于北京的气候,更是由于中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多位老战士都先后发言回忆起在中国东北难忘的战斗经历,歌颂中俄两军通过浴血战斗结下的战斗情谊。

中方老战士的代表支绍增少将发言,回顾了二战的历史,强调指出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苏联在欧洲战场与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同时支援了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次大战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东进战略。两个战场互相呼应,互相配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俄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携手对保持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发言后把自己写着“中俄友谊,万古长青”的书法作品赠送远道而来的客人。

陈安生代表拓展协会向雅库茨克的老战士赠送了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老战士代表团也以颇具雅库特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回赠给大家。


   陈人康代表二战老战士的后代发言指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在抗日战争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所给予的支持和援助。他满怀深情地说:“见到二战老战士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先辈亲人一样,怀着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没有你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刘煜红、任公伟、李黎力等人均以自己家庭为例,热情歌颂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出生在国际儿童院的赵伊莲眼含热泪地吟诵了她自己创作的诗歌:《我的两个母亲—俄罗斯与中国》,诗歌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在场的观众。

老兵方阵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孙惠军主持会议并担任翻译。演员高磊、赵绍、陈凯江等人表演了《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山楂树》等俄罗斯歌曲,最后全场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