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长城》  



前言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用血肉铸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写下了人类史册永不磨灭的光辉篇章。中国军人表现出的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铁血意志和抗战精神,已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宝贵精神财富。
  华夏胞情系两岸,英雄浴血铸长城。值此举办《血铸长城----海峡两岸老军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文物展》系列活动之际,两岸老军人皓首重逢,笔墨抒情,不仅是对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好纪念,也是对血洒疆场380万将士的真情缅怀,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280件老军人书画作品和近200件抗战文物,昭示着一个民族刻骨的记忆和不屈的尊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19日上午 血色纪念――书画文物展系列活动开幕式

19日下午 紫色追忆――抗战老兵专题采访会

20日上午 金色呼唤――老军人情系长城联谊笔会

20日下午 铁色沉思――抗战文物收藏者专题座谈会

21日上午 蓝色遐想――互助抗日老兵主题交流会

21日下午 绿色拥抱――“国学论坛”文化长城主题网友会


海峡两岸老军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展系列纪念章
    
    
    



  【策划人员】

  董耀会、吴国强、周绪银、余 滨、林 洁、尹小林、方 军   
  张洪涛、余 戈、刘征年、韦小宝、吴宗扬、沙必璐、张旭东

  北京景山群众合唱团
  云南保山群众演出队互动参与

  展标题字:李 铎

  印章设计:张 骥

  标志设计:刘征年

  平面设计:宋卫东

相关报道:《血铸长城——海峡两岸老军人纪念抗战胜利书画文物展》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华夏胞情系两岸,英雄浴血鋳长城”。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由中国长城学会主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15 家单位协办的《血铸长城——海峡两岸老军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书画文物展系列活动》, 8 月 19 日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

   这次活动以展出海峡两岸老军人的书画作品和民间志愿者提供的抗战文物为主要内容,进行互助抗日老兵活动宣传,宣读海峡两岸老军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祈盼中国和平崛起”倡议书,两岸知名书画家和老军人联手进行创作活动,并组织五个专题系列活动。共有 280 件书画作品和 220 件抗战文物参展,仅参加的老将军就有 145 人。

   年愈百岁的开国上将吕正操老人让秘书送来了“冀中平原人民战争所向无敌”的手迹。中央军委原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的作品,是一幅颇显功力的“劲节凌云”墨竹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原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将军,写下了“痛歼日寇永争先,黄埔健儿功比天,鹤发未休强国志,中华重振再着鞭”的诗句。 中国长城学会荣誉会长、德高望重的黄华老人,欣然题书“华夏一家”,饱含对统一的厚望。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以自撰诗句抒发心声:“每涌国殇即愤然,英豪铁血汗青传,心香一辨秋风里,散落长河崇岭间”。

   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也为本次活动寄来了题词作品。连战书写了“健笔凌云”四个字,宋楚瑜写的是“和平奋斗救中国,铁笔血墨铸长城”,郁慕明的题词:“历经烽火卓然立,饱受风霜久弥坚”。美籍华人、孙中山的孙女孙穂芳老人送来了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台湾方面的老军人、书画家和各民间组织对参加这次活动非常积极,奔走相告。当年战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团副上官志标的后裔上官百成,特地来函并撰双冠联表示祝贺,字里行间流露着盼望中国强大、民族兴旺的迫切心情。由台湾中华四海同心会和中华大汉书艺协会牵头,组织了 30 多幅高质量的书画作品参展。

   19 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隆重热烈,海峡两岸老将军、老军人,以及各界领导和代表 800 多人参加。台湾方面专门派来了一个由老军人和书画家组成的 18 人的代表团。 开幕式上,全体来宾首先向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 380 万将士和 3500 万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表达悼念之情。中华四海同心会创会人之一、秘书长章正和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王洪起分别代表两岸老军人讲话。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老将军,宣读了海峡两岸老军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祈盼中国和平崛起》倡议书。

   开幕式后,两岸知名书画家和老军人联手创作了一幅《祖国和平颂》,丈八素缟上彩墨飞舞,留下了向往和平统一和祈盼民族兴旺的共同心愿。 民间收藏的抗战文物展成为这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参展品中有日军的军服、军刀、钢盔、望远镜、军用地图,日本战争债券、上海派遣军“征支”纪念章,有 29 军的大刀、国军军号、美军援华物资等等。退役军人石书冲将自己珍藏的一套两枚“昭和十二年支那事变纪念牌”(陆军牌和海军牌),和一枚日本军方向杀害左权将军部队颁发的刻着“意左权登禄”五个字的金质奖章送来展示。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特意送了一本 1939 年八路军总部发行的左权将军讲话小册子。没有封面,残损发黄的纸页纪录着一代抗战名将的历史功绩,令人难忘。 文物展品中有一件大四尺的中国画,是一名叫赵馨伯的先生一九三七年元旦时赠给当时在淞沪一带警戒日寇进犯的国民党第八十七师全体将士及王世杰先生(时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长)的,题目叫《怒石奇出》。这幅作品激情奔溢,气势宏大,节奏强烈,反映了“八一三”淞沪血战爆发前我国军民同仇敌忾,誓赴国难的豪情壮志。收藏者焦智贤是陕西宝鸡的一名下岗工人,他一直在寻找此画的作者。得知办展的消息后,自费专程赶到北京要求展示此画,希望将此六十多年前的作品赠送给抗日将士。其执着和真情令人感动。

   这次活动除了展出书画作品和抗战文物,还举行了一系列相关专题活动:血色纪念――书画文物展系列活动开幕式;紫色追忆――抗战老兵专题采访会;金色呼唤――老军人情系长城联谊笔会;铁色沉思――抗战文物收藏者专题座谈会;蓝色遐想――互助抗日老兵主题交流会;绿色拥抱――国学论坛文化长城主题网友会。

   云南滇西抗战曾经是中国抗史中辉煌悲壮的一幕,这次云南保山群众业余演出队闻讯后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活动,带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北京景山群众合唱群体在京城久负盛名,他们这次组织了近 200 人的阵容前来开幕式和专题活动现场助阵,手风琴伴奏,高唱抗战和爱国歌曲,以激动人心的歌声把人们带回到那个难忘的血色年代。

   这次活动还邀请到中国的抗战传奇英雄、 95 岁高龄的仵德厚老人参加。当年曾当过台儿庄大战敢死队队长的仵德厚,刚刚参加香港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回来。他是目前大陆唯一幸存的内战时期国军少将。在专题采访会上,他讲述了抗战亲身经历。说到牺牲的战友和对他们的思念时泣不成声,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开幕式上,仵德厚将军与曾在平型关战役任八路军营教导员的二炮原司令员李水清将军亲切见面。两位抗战老英雄的握手,作为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和解象征,已成为纪录历史的经典定格。

   互助抗日老兵论坛的一群年轻人布置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宣传角落,摆放着进行“一帮一”互助活动的图版和 80 幅滇西抗战老兵的头像照片,使每一个驻足凝视的人心中都会怦然一动。那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和需要关爱的人群。志愿者们默默地做着他们认为最应该做的事。在他们组织的主题交流会上,年轻人代表拉拉还宣读了《北京互助抗战老兵宣言》。

   台湾方面送来的侵华日军暴行系列图片构成了展厅里的另一个部分。大部分照片虽然都曾在以往看见过,但使我们感受最深的,却是两岸中国人对那段悲惨历史牢记心头的共识。 这次活动还特制了一幅长达 23 米的《抗战将士及亲人签名手卷》,李水清、向守志、张序三、傅涯、楚青、杨炬、王新兰、张文等一大批抗战经历者以及抗战将领的亲人在上面题字签名。

   展览大厅播放《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的背景音乐,墙壁上错落悬挂着的 380 个不同色彩的千纸鹤,都是由武警部队干休所离休老同志和工作人员一个一个亲手折叠出来的,寄托着对长眠抗日战场的 380 万抗战将士的哀思和怀念。

   《我认识的鬼子兵》和《最后一批人》的作者方军,向一批批参加专题活动的观众讲述进行抗战史见证人抢救工作的意义;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耀会讲述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和长城保护工作的情况。国学网专门为此次活动制作了包括全唐诗、全宋词和历代兵书在内的纪念光盘,并将全部作品链接网展。

   短短三天的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参观。他们中不仅有离退休老干部,还有很多年轻人,以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战士。很多人都在留言薄上写下了发自内心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