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闻|新书推荐||人部|国学图库|服务社区|国学产品|国学论坛

 

《董耀会长城研究文集》

 

序言

一本特点鲜明的书


张文彬

  董耀会同志的长城研究文论《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即将由科学出版社付梓面世,这是值得祝贺的事。《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是一部特点鲜明的学术著作。自八十年代初以来,董耀会同志就用全副心力从事长城的保护和研究,并几乎为此付出了生命。他对长城的热爱,对长城保护研究的执著和勤奋,是许多前辈学者和老同志交口称赞的。《瓦合集》的出版,是耀会同志呕心沥血于长城事业的结晶,是长城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构筑了长城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无数志士学人,涌现了大批研究成果。耀会同志就是这只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他的一系列长城研究专著和即将出版的这部文集都是他心血的凝结。二十多年来耀会同志将最炽热,最奔放的青壮年时代贡献给了长城事业,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耀会同志的文章很有个性,他的一些观点很尖锐,也很深刻,有着胸怀坦荡的真知灼见,透着豪放。
  耀会同志《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的首要特点,在于他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的方法论,是从历史出发,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考证;他更着重于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实地考察。耀会同志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意志坚定、勤奋刻苦的人。1984年,他和两位朋友一起历时500多天徒步考察了万里长城,克服了重重困难,夙兴夜寐,风餐露宿,其精神,其气魄,其胆识,令人钦敬。在2002年,他又以长城学会秘书长的身份组织了考察队,全面对长城的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随后将所见所闻向国家文物局写出了书面报告并在刊物上发表,引起各方关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耀会同志正是遵循前人经验,把读书与考察密切地结合起来,所以他的长城研究著述,有理论深度,有实际材料,有具体分析,有明确建议。他的论文,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城的历史演变,讴歌了长城的辉煌;也具体剖析了一些重要关塞卫所的设置和管理,以及后勤供应、军屯、驿站……,揭示了前人未曾注意涉及的问题,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由于他曾多次实地考察,长城所遭受的种种自然侵蚀和人为“建设性”破坏,使他心急如焚,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长城保护的诸多建议。他不仅作为学者,致力于长城文化的研究,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自觉主动地承担起长城保护责任。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已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血注入到长城保护和研究的事业中,这也反映了当今的文化学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的精神和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风貌。
  耀会同志《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的第二特点,或者说这本文集的核心,是关于长城学的创立及其学科理论建设的探讨和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学术的发展,相当多的学者已不再局限于对长城历史和建筑工程的一般性研究,正在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考察这一宏伟工程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诚如耀会同志所指出的,长城研究有着广阔的领域和空间;不仅涉及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和中西交通,而且也关联着长城沿线广大地域的地质、水文、生态环境变迁等,后者更为今天国家经文化的可抟续发展所重视。研究这些问题,不仅要有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工程学的专家参与,而且还要有水文、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的专家以及文物保护、旅游管理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参与共同研究,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创新的成果。为此,耀会同志与罗哲文先生等共同提出了“长城学”的概念。耀会同志对长城学的研究对象、内涵、范围、体系、方法论和学科建设诸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和论证,论据充分,令人信服,我是很赞成的。
  耀会同志《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的第三个特点,是对长城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长城作为世界罕见的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失去其军事防御工程的意义。但它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所拥有的无双价值却会永远存在下去。从历史情况看,长城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孤立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也在促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建设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有利于中原地域农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说,长城发挥了和平、发展的保障作用。从现实情况看,长城沿线许多地段成功的开发了“长城文化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浓厚兴趣。作者在《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长城旅游事业的开发与管理》、《科学地进行长城旅游开发》等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开发长城旅游的价值与意义,更深入分析了长城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交通便利、适于开发的“区位原则”;全面保护、重点开发,具有特色的“区域性原则”,坚持“保护为主、开发第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为依据,社会效益为目标的“效益原则”等。这些观点,很值得长城沿线旅游开发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参考。实践证明,凡是按照上述“原则”办的,都较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形成了长城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那种把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立起来或绝对化的思维定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违背群众意愿和事物发展规律的。
  耀会同志《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的第四个特点,是他对中国长城学会社团组织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他较长时间担任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主持学会的日常工作,团结广大会员出色地将中国长城学会发展成为长城研究、保护事业的生力军。耀会同志通过对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加以理论分析和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民间组织运行管理和追求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他提出的长城学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品牌建设的模式,已经引起国家民政部主管部门的重视,这次通过文集发表之后,必将在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国“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确立,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象中国长城学会这样的社团组织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耀会同志关于学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就显得更重要。
  《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中收录的不少有着重要学术思想的文章,并非为刊物发表而做,是耀会同志在主持中国长城学会工作时,为解决长城学术研究、保护管理等方的问题而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从事长城研究工作的境界是较高的。耀会同志爱长城,这是他做长城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动力和感情基础。他为长城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他的学术成就,早已被社会承认。他将《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书稿交给我时,就是我去北京大学开会,他去给北大研究生上课,我们在北大校院匆匆见了一面。耀会同志被社会誉称为“长城之子”是对他所取得令人属目成就的肯定。社会对他的评价很多,有的说他是长城研究学者,有的说他是长城保护专家,有的说他是社会活动家。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两句话:“长城研究的爱好者,长城保护的志愿者”。我很欣赏他的这个态度,也相信他锲而不舍地继续做下去,一定会将更好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此文是张文彬校友为《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一书所作之序。该书为董耀会校友著,是他对长城各类问题所做的综合性研究文集。书中共收录论文40篇,内容涉及对长城学的研究、长城历史文化研究、长城的保护和资源开发讨论,以及对长城学会工作的理论研究等。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国学网总编室 010-68900123转808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发现侵权 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