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篇赏析》  许总选析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代诗人。青年时为武则天所赏识,历任麟台正字、右拾遗。多次随军出征,因进谏而被降职。后来武三思令县令段简诬陷他,将他害死狱中。陈子昂针对六朝及唐初文风的绮靡华艳,力倡汉魏风骨,其复古主张对李白、杜甫有重要影响,对唐代文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篇原列第二首。诗咏香兰杜若,首联概写兰若之繁茂秀美,颔联以朱蕤紫茎与幽独空林的对比,衬托兰若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蕤,原指草木花下垂貌,此指花朵。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袅袅”之时序延宕,然“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此诗全用兴寄手法,以兰若自比,喻自身出众才华,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此诗继承阮籍《咏怀》方式,托物感怀,寄慨遥深。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篇原列第三十四首。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7)从武攸宜东征契丹时。诗中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的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诗人自身壮志难酬之慨。前四句在苍莽悲凉的氛围中突出独立于明月之楼的游侠身形,以下转入主人公自述,由此充分表现“幽燕客”的慷慨豪情、勇武精神及其不为时用的怨愤情怀。此诗有感而发,却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借游侠之言批判当时主将之误国,寄寓自身之悲愤,形成内涵充实劲健、表达词旨幽邃的特点。
 
  【观荆玉篇】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此诗前原有序,由序可见诗因“仙人杖”的真伪之辨而发。陈子昂以为真,乔知之听信“行人”之言以为假并作《采玉篇》讥之,从而引起陈子昂的一番感慨,“嗟乎人之大甘苦,亦可断而不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增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于是,“感采玉咏而作观玉篇”。明了写作起因,其寓含的真义便昭示无遗,诗人着重的是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以寄托自己对遇合于“君臣之际”、取信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期望。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此诗前有序文,阐述作者倡导“风骨”、“兴寄”的创作主张,因此,本诗向来被视为陈子昂文学思想的实践范例。全诗咏竹,实则以竹喻人,表达内心愿望与人生志气。前半写生长于南方的修竹品质纯美,实为自身道德、风节之写照。龙种,指良种竹。后半写修竹得伶伦赏识而得以加工成乐器,也是诗人屡次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之表徵。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接着,修竹进而欲“升天行”,则是诗人亟欲施展抱负的愿望之表露。嬴台女,为秦穆公女儿弄玉。诗以拟人化方式,寓言式特点,充满浪漫情调,反映出诗人当时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乐观的心态。
 
  【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此诗是《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中的第二首。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屡献计谋,不被采纳,于是有感于燕昭王招贤兴国之故事,写下此诗。碣石宫、黄金台,皆为燕昭王所筑,以此延请邹衍、乐毅等贤豪之士。诗人面对故迹,以一“登”、一“望”,表达出强烈的向往之情。次二句直点遗迹主人,抒发世事沧桑之感喟。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已矣”二字,感慨至深,“复归来”,回到现实,更感无奈。通篇览古之词,一无藻饰之语,然英气充溢,如在目前。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与《蓟丘览古》为同时之作,但却舍去前者赖以触目感怀的具体的古迹、史事,仅仅化作面对千古时空的一声浩叹。具体看,前二句写时间之绵长,三句写空间之无垠,四句写自身感叹。诗人在人生不遇、吊古伤今的情结中超脱出来,将思路引入纯粹的宇宙时空,使这一主题表现具有了极大的抽象性与概括力。因而此诗不仅在当时引起士人心理的强烈共鸣,而且形成千百年来困踬仕途者“于登高时,每有古今茫茫之感,古人先已言之”的共同感受。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巫山东。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所建,在今湖北监利西北。这首诗是陈子昂青年时代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辞别故乡入长安国子监学,为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时所作。诗人顺江出峡东下,眼界顿然开阔,于行旅途中挥笔写下了这首杰出的山水诗。
 
  这首诗在对由蜀入楚的特定地域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充溢着诗人游心于山水自然的兴奋愉悦之情。作为一首格律成熟的五律,在规整的结构章法中形成不板不滞的动势,是其主要艺术特色所在。诗中连用“巫峡”、“章台”、“巴国”、“荆门”四地名,本为五律犯忌之法,而在这首诗中却并不显得堆垛,反而由此显出诗境的虚、实和远、近,在“度”、“望”两层意义上足见用笔变化之功。诗人通过“度”、“望”景色层次的描绘,既构成一种疾速前行的动势,又体现一种顿然开豁的感受,“巴国”、“巫峡”迅疾消退,“章台”、“荆门”扑面而来,狭隘闭塞的蜀地山川去尽不返,开阔广袤的中原大地铺展眼前。这两重意义的合成,与其说是行旅的纪实,不如说是心路的历程。因此,尾联的突发“狂歌”,实际上是胸怀宏大抱负的青年诗人在向既定目标的追求途中的心声迸发,是对自己的政治前程极度自负与自信的表现。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此诗是陈子昂由蜀入楚途中所作。乐乡县在荆门附近。首联写故乡已逝而孤征未止,已作乡思伏笔;颔联以“迷”、“入”二字点明身在异乡之处境;颈联写异乡日暮之景,并以荒冷氛围进而逗生乡愁;尾联先以此恨如何设问,旋又以夜猿长鸣而结,使乡思旅愁更为凄婉悠长,质朴的情思也就具有了无穷韵味。噭々,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这是送别友人从军之作。此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那样儿女情长,而是激励友人立功沙场,并抒发自己的慷慨豪情。魏绛,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这里借指魏大。首二句写从戎的背景,军情紧急,是为御边保国之举。次二句点明送别之地,并相约立功沙场。五、六句写从军所往之地,地势险要,足见从戎者责任重大。末二句以汉将留功之典故,明确表露对友人扬名塞外之期待。燕然,是山名,东汉窦宪破北单于,曾在此刻石纪功。全诗气势慷慨激扬,虽为勖勉友人,实亦可见诗人自身“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精神面貌。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此诗通过送别情景的描写,着重表达惜别的心理感受。首联写银烛金樽,相对无言,形象再现临别情状。颔联伤琴瑟之分离,恨山川之迢递,写出别意之缠绵。颈联由室内移向户外,明月长河,一“隐”一“没”,见时光催人,终须一别。尾联写后会难期,由别意顿生离愁。诗写离情别绪,却并不过于直露伤感,而是蕴藉从容,于沉静中见真情。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叛乱,唐王朝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崔融时任著作佐郎随武三思出征。首联写出征时间,以“肃杀”时节渲染出征氛围。次联语意一转,指出王师以仁义为本,应慎兵事、少杀戮。五、六两句描写河北战场环境,衬托大唐军威,回应首联。末二句以古人功成不居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次联。卢龙塞,指曹魏时田畴于卢龙塞立功终不受封事。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图功臣像于其上,后世作为功成名就的象征。全诗写景议论,均质朴自然,略无造作之病,然表意明理,结构井然,极具匠心。
 
  【和陆明府将军重出塞】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此诗虽为唱和之作,但由于将军再度出塞之事,激起亟欲建功的陈子昂强烈的心理共鸣,使得诗中描写生动,真情迸发。开篇以“忽闻”二字表明和诗的性质,但同时与“天上将”联结,又造成一种奇壮氛围,笼罩全篇。次二句写将军西征北战,奔驰不息,表达由衷赞叹。楼兰,是古代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若羌一带。再下六句,集中写将军战斗生活,虽属想象,却生动再现了宏伟煊赫的军阵场景,极具感染力。末二句,以班超封侯比将军功业,同时“一书生”亦含有诗人自身的抱负。班定远,即指东汉名将班超,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