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看尽山千万
——冯其庸先生印象

桂苓 文心社 2006年1月11日

  知冯其庸先生名是在90年代初,他与李希凡先生应邀到我曾经工作过的鲁中小城讲学。当我于几年后移居京华,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名研究人员时,冯先生已从研究院付院长的位置上卸任。卸去繁琐的日常事物一身轻松的其庸先生,从此可以在学术的海洋里尽性地徜徉涵泳,从事他所喜爱的红楼、书画、摄影研究了。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担当精神,冯先生仍然经常参加许多社会文化活动,仍有许多社会职务。冯先生与业师刘梦溪先生同为著名的红学家,共事多年,交谊深厚,欣然应邀担任我所学术顾问,经常参加我所举办的学术会议,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一来二去,我便有了许多亲聆其咳的机会。

  冯先生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生于江苏无锡前洲镇,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苏南行署工作,1954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教授,1986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付院长兼红楼梦研究所所长。

  冯先生是以研究红楼梦著称于世的,尤其在红楼梦版本研究、曹学芹家世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冯先生很早就注意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他认为这是穷根究源、还原红学本来面目的关键所在。1975年3月他与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认定此为著名的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其避“祥”、“晓”两字之讳考证出其是直接来自曹家,于1977年写出了最早研究己卯与庚辰本关系的《论庚辰本》,肯定了它的宝贵价值和特殊地位。冯先生还对甲戌本、甲辰本、列藏本、程甲本作过系统的研究,肯定了甲戊本的特殊价值,论证出列藏本的底本是脂本,使困扰红学已久的团团迷雾豁然开朗烟消云散,产生了极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冯先生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先生所著的《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大量详实可靠的史料论证了《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譜》的可靠性,与李华先生发现的康熙二十三年未刊稿本的《江宁府志》中的《曹玺传》和康熙六十年《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为曹雪芹家世研究提供了极重要的史料,从而确立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并从《清太宗实录》中的线索,详细考证出曹氏家族的谱系及其祖籍辽阳的可靠性。这些发现都一次次引起红学研究上的突破、轰动,并为红学界接受。

  谈及冯先生的红学研究,不能不谈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红楼梦思想艺术和曹雪芹创作思想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982年,他主持了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即现通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总数已达几百万部的《红楼梦》新校注本,受到学术界的一致称誉。后冯先生又与冯统一先生合作完成的《脂砚斋评石头记汇校》。是红学研究上的巨著,全书五册,一千多万字,用十二种早期抄本逐句汇校,对研究《红》抄本的异同、流变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1984年,他受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的派遣,前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石头记》藏本,并达成了两国联合出版的协议。

  至今,其庸先生已有《梦边集》,《漱玉集》《秋风集》等11种专著450万字问世,主编了1000多万字的图书,整理出版了1390万字的古籍。用著作等身喻先生,一点不虚。

  论学何止一千年。年届七十有七高龄的其庸先生将一生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贡献给了红学。尤令他不能忘记的是1979年5月20日召开《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老一代的有“五四”时已功成名就的卓然大家茅盾、顾颉刚、俞平伯、叶圣陶诸先生,有红学爱好者政界老领导王昆仑先生,有三四十年代即已斐声文坛的林默涵、吴组湘、贺敬之、端木蕻良等,有以古典文学和红学研究名世的吴世昌、吴恩裕、王利器、周汝昌等,而创刊的卷首语就出自风华正茂的时刚刚38岁的业师梦溪先生之手。时冯其庸与王朝闻先生(后为李希凡先生)为主编。最感人的一幕是中午会餐时,俞平伯、李希凡、蓝翎共坐一席,李、蓝“两个小人物”分坐在俞平伯“这个大人物”左右,“相逢一笑泯恩仇”,互相敬酒,握手言欢,令人感慨。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把这标志着中国大陆文艺春天真正莅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瞬拍了下来。20年来,其庸先生一直主持红楼梦学会及学刊的日常工作,用工之勤,耗心之巨,可想而知。

  对中华文化的痴迷挚爱,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担当精神,引导着其庸先生攀登中国学术的一个又一个珠穆朗玛。80年代初,冯先生两次赴美在哈佛、耶鲁史坦福、柏莱克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后又两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1996年又应邀访问德、法等国家。1991年始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特贴待遇。除红学外,其庸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用功尤勤。近十几年来,其庸先生七进新疆,四进河西走廊,以坚忍不拔之志,涉流沙、绝大漠、临雪域、越达阪,以73和76高龄之躯,两次登上海拔4900米和4700米的红其拉南山峰和帕米尔高原的明铁盖山口,对西北的汉唐文化,特别对唐高僧玄奘取经之路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发现并确认了玄奘取经归国的古道,对研究汉唐以来历朝历代对外文化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冯其庸先生秉赋超群,学识渊博,视野极其开阔,在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造诣非凡。就师承而言,其书法宗二王,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潇洒而不失法度,豪放而不失严谨,曾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的包括赵朴初、启功等大家的《京华十老书法展》。绘画上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山水师法石涛龚贤,花卉尤擅长画葫芦、紫藤、牡丹葡萄等,率意天真,清丽可爱,自成一家。他以学识滋润笔墨,以修养神助丹青,纵横恣肆,挥撒自如,放浪形骸,无度自由,往往廖廖数笔而呈其气韵神采,境界全出,透射出浓郁的学术气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闳中肆外的诗文情怀,是真正的文人画。其摄影也为学界所称道:其七次西部壮行,大量作品拍摄于人迹罕见之境,那些历经千年的断壁残垣,那些散落在古城堡中的泥古瓦砾,在他的眼中充满无限生机和无穷魅力,他将对历史地理的独特理解融于按动快门的一瞬,使凝固的画面有了绘画灵性的互通,被誉为学者摄影。1998年、2000年、2001年,其庸先生书画摄影展在上海、北京举行,顾廷龙、杨仁恺、史树青等出席开幕式并对其诗、书、画、摄影自成一格浑然一体卓然一家给予高度评价。

  冯其庸先生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付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虽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凌晨三四点钟时,冯先生的窗前总是亮起灯,那是其庸先生正坐在书桌前,吐纳自然之灵气,沉浸在自己的大天地中。

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