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首页 | 新书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出版


第四章 清谈的历史还原

三、清谈之方式 

(七) 口谈中的“通” 

“通”字经常出现在《世说新语》描写清谈的条目中。就清谈而言,“通”字最基本的意义是指口头上的阐述和解释。《世说新语·排调》三二: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徐震堮先生云:“‘过’,《御览》九八九作‘通’,是。通,阐述也,屡见。‘此通’犹言‘此论’。”(《世说新语校笺》,页431)徐说,是。再如: 

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世说新语·文学》二八)

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同上,四0)

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二百许语,……(同上,五五) 

余嘉锡先生说:“‘通’谓解说其义理,使之通畅也。晋、宋人于讲经谈理了无滞义者,并谓之通。”(《世说新语笺疏》,页231)所言极是。当时以笔谈著名者,称为“名笔”,以口谈著名者,称为“名通”。“名通”相当于名语、名言之类。如刘惔解释为什么好人少,坏人多的话被时人视为“名通”(《世说新语·文学》四六),殷浩释梦之言,时人也以为“名通” (同上,四九)。由阐述、解释的意义,又派生出另一种意义,即解释得清楚、阐述得明白,也称为“通”。例如: 

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世说新语·文学》五三)

承言理辩物,但明其旨要,不为辞费,有识伏其约而能通。(同上,《品藻》一0刘孝标注引《江左名士传》) 

“不通处”,指解释不清的地方;“约而能通”,指言辞虽少而能解释明白,说理透彻。“通”又指通晓和理解,例如: 

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 ,使三乘炳然。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三便乱。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世说新语·文学》三七)

(朱诞)体履清和,黄中通理。(同上,《赏誉》二0刘孝标注引蔡洪集载洪《与刺史周俊书》) 

“可通”,谓可以理解、听懂;“通理”,指通晓事理。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