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国学网站--新书推荐--《徽宗词坛研究》



诸葛忆兵 著

徽宗词坛研究

【后记】




北京出版社出版

定价:14.00元
A5开本

ISBN 7-200-04305-2/I·667

    1980年夏,我从温州师专毕业,被分配到平阳县中学任教。离别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好在平阳县中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凤山南麓,后山一片青翠的竹林也被围在学校的围墙之中,郁郁葱葱,幽静清新。闲来无事,我便时常拿着一本《宋词选》,到竹林中随意寻找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独自消遣,往往是一个清晨或一个黄昏的时光。后来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选择唐宋词研究作为专业方向,是最自然的事情了。
    1984年秋,我考入黑龙江大学,师从陶尔夫教授,正式开始了词学研究的学术生涯。陶师功底厚实,学识渊博,对己对人皆一丝不苟。每周上课,坐在先生的书房里,独自面对先生,先生面前放着厚厚的一叠用毛笔写定的讲稿,从容不迫地为我讲解着词学研究分门别类的知识。时而,先生会追问我的看法,逼迫我参加讨论,我便一知半解地讲了起来。先生总是温和地一笑,敦促我每周将自己的心得写成读书或听课笔记,且鼓励我说:将来你的第一个学术丰收期,就得力于今天的这一叠叠读书笔记。有了严师手把手的教学和随时随地的督促,我真是无法稍稍偷懒,时而也有苦不堪言的腹怨。读研的第二年,我在《求是学刊》上第一次发表了学术论文——《“花间词”中的“别调”》,就是先生手把手教导、反复修改、五易其稿而完成的。回想起来,今天自己在词学研究领域能够做出点滴成绩,完全是先生严厉要求、自己“苦不堪言”的结果。最后,我选择读书笔记中比较成熟的一篇,做成学位论文,参加答辩,题目是《贺铸词研究》。这就是读者今天能够看到的这部专著的最后一个章节的内容。
    获得学位以后,留校任教,继续追随先生身旁聆听教诲。先生教我正直做人,教我淡薄名利,教我有所为有所不为。1997年夏,我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而后,又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的通知,要求我进站工作。我正想将这些消息一一告知先生,讵料先生在参加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而突然去世。噩耗传来,弟子伤心悲悼,哀痛欲绝。回想往事,先生的教诲、先生的音容笑貌,一一如在眼前。值此小书出版之际,弟子再次表达对先师陶尔夫教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先生已逝,虽万人何赎!
    1994年秋,我负笈南下,师从郁贤皓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郁先生在考据、义理诸多领域皆有出色成就,在学术界声誉甚隆。先生为我规定经、史、子、集四门专业必修课,弟子于其中获益良多。先生真诚坦率,无丝毫机心,没有一点架子,弟子在其眼前总是可以放肆谈论,无拘无束。先生总是将弟子在学术方面的失误,揽到自己身上,自责指导不力。先生又为每一位门下弟子感到自豪,弟子的点滴成绩,在先生眼中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大约就是先生的这种鼓励,培养了我的学术自信,激励我信心百倍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先生不擅饮酒,友人所送之国内外美酒,自然也遭先生冷落,先生家柜子里各类名酒琳琅满目。先生门下颇有几位高阳酒徒,时常窥伺先生柜中之酒,先生每回都是哈哈一乐,自己拎着各类名酒,与弟子同乐。其间,我自然是一位非常积极的窥伺者,因此得以遍尝先生柜中美酒。在先生门下三年,师生及同门弟子之间,时而相互切磋,往来不绝,其乐融融。
    受郁先生影响,我多从资料爬疏、史料考证的角度观察文学史研究。于是,对攻硕以来一直读书颇有心得的徽宗年间词坛,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博士论文也因此渐渐酝酿成熟。论文写作期间,我因便常常请教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钟振振教授。钟先生在宋词领域的考据功底,在当前学术界可以说得上是数一数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钟先生每每诲人不倦。今天出版的这本小书,其中也渗透了钟先生的汗水。这一段学习经历,为我日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做宋史专题研究工作打下了相当的基础。2000年7月,我的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报告《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就起因于攻博期间学术思维的转移。博士学位论文脱稿之后,送交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和陈允吉教授、苏州大学杨海明教授审评,得诸位先生热情鼓励。而后,答辩委员会由南京大学的周勋初教授和卞孝萱教授、南京社会科学院的吴功正研究员以及钟振振教授与郁师五人组成,诸位先生再次热情肯定了我的论文,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都已经融入这本小书。在此,我谨向诸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我因为立即开始了新的宋史课题的研究,博士论文的进一步修改工作被搁置了起来。1999年夏我流动站出站来到人民大学中文系工作之后,才重新开始审视、修改博士学位论文。傅璇琮先生与张国风先生热心地为该论文做推荐,北京出版社的魏小薇编辑和编辑室主任杨璐先生大力促成,使我的这本小书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2001年度的出版资助,人民大学中文系也给予了相当的出版资金支持。在此,我谨向帮助、支持我的诸位先生与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术研究之路永无止境,我愿这本小书的出版成为我在学术研究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的一个新的鞭策。
    
                            2001年春于人民大学红三楼
       

    〖关闭窗口〗

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