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公元二零零一年七月十六日
首页 | 新书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出版


顾伟康 著

在电脑上读《金刚经》


 

 

十四、略说《金刚经》论注之历史沿革

  《金刚经》结构分析之滥觞

  前文讲到僧肇之《金刚经注》时,曾提及佛经之文疏与义疏的区别。真正的《金刚经》文疏之祖,当为华严宗二祖,云华智俨(602-668)。

  就中国佛法大势而言,专门明经大义的义疏,撰写者愈来愈少;述经义旨,往往是广选群家,曰「集解」、「集释」。而为文疏者,随著宗派林立,译品日多,口义愈繁,则日益繁衍。早在魏晋之时,已开出纯为注疏的经师之学,进而启发了隋唐时代章疏之广博。

  虽然文疏之主题,依然是解释经义,但其释经之方式,则必是逐字逐句、随文释义--故训诂之学日盛,章句之分日细。

  智俨之《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以「五门分别」为纲∶

  「将欲释文,先於文首作五门分别∶一、明教兴所由,二、明藏摄分齐,三、明教下所诠宗趣及能诠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

  但阅该疏,前四门简直是匆匆带过,而独独第五门,《金刚经》之章句,则分之析之,细致之极!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凡有细致的章句结构分析之论著,「《金刚经》专集」特地设计了一套序数系统,以期能将蛛网般的「科分」,理出个头绪来。智俨之《略疏》,从传统的「三分法」(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开始,分到最细处,居然有十一层次之多!光凭文字难以描述,只能以图示之∶

                        ┌子

                      ┌(甲)┤

                    ┌甲┤  └丑┅┅

                  ┌(a)┤ └(乙) ┅┅

                ┌a┤ └乙┅┅

              ┌(A)┤ └(b) ┅┅

            ┌A┤  └b┅┅

          ┌(1)┤ └(B) ┅┅

         ┌1┤ └B┅┅

      ┌(一)┤ └(2) ┅┅

五、分文解释┤  └2┅┅

      └(二) ┅┅

  至相大师颇有幽默感,如此绵密之结构分析,居然自称《略疏》,若是《详疏》,不知该有多少层次!

  好为章句分析,恐与智俨之家学渊源有关。

  云华智俨法师,又号至相尊者,天水人,俗姓赵氏,生於仁寿二年(602)。年十二时,华严宗初祖、帝心杜顺(557-640)向其父母求之,逐从杜顺出家,住至相寺。初剃染时,祷於大藏前,抽得《华严》首卷,遂终日诵阅,未久尽得玄旨。後杜顺以所集观法传与智俨,令其讲授。一日,偶遇异僧,谓曰∶「汝欲解一乘教义者,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勿轻也。可一两月间镇摄思之,当自知耳。」智俨因即淘研,豁尔贯通。从此数讲《华严》,宗风大振,名 寰中。後世逐目之为华严二祖。

  按《华严经》乃是佛得道後所讲的第一部经,只因实在太深奥,无人能懂,只得藏在龙宫中。不知几世几劫後,有龙树菩萨潜入龙宫,偷得下部十万偈,遂有《华严经》问世,号称「经中之王」。如此之大部,无论是宣是释,若不分章句,难以为继。中国僧人第一个宣讲《华严》者,乃晋玄高之弟子玄畅,史传其「竭思幽寻,提章比句」,实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承此宗风,智俨之著作,如《华严一乘十玄门》、《华严孔目章》、《华严略疏》、《大乘起信论疏》等,都与《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具有相同的风格。章句之学,不必是华严宗所独擅;但华严中人,擅於章句,则非虚言。

  再向上追溯,华严宗之前身,乃是北朝地论师。此一事实,对其宗风之影响,虽是简接,却更深刻。

  魏晋之时,南方盛宏三论、成实,北地广播地论、毗昙,其直接原因,乃是当时政治上南北对立--梁武帝全力扶持三论,俨然以佛法正统自居;北魏宣武帝则倡译《十地经论》,亲为笔受,实有以地论对抗三论之意。但客观的後果,却造成了南北佛法风貌的区别。

  中国文化本有南北二支、二流,其区别在於中原文化与楚文化,《诗经》、《尚书》与《离骚》、《九歌》,儒法与道家的对立。其根本的区别,即在於前者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性,後者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性。北方中原(儒法)文化更倾向於政治、伦理,倾向於理论体系的建立构筑,倾向於大众传播和教育;南方楚(道家)文化更倾向於文学、艺术,倾向於真理的直接体验和把握,倾向於个人的完善与解脱。表现於论著,《隋书.儒林传》作过极为传神的比较∶

  「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继承不同的文化传统,同样的著作撰述,南方佛学就好意会发挥,从倾向於义疏、集解,直至衍出「不立文字」的禅宗;而北方佛学则好训诂章句,倾向於结构科分,於是有擅於「提章比句」的华严宣释,有如此繁复细致的《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返 回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29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