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国学网→新书连载→《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


 

第三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特殊的封闭的地理环境


  一、地理气候环境

  人类诞生的那一霎那,是名符其实的自然环境决定论。

  人从自然中走来,每一步都同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自然环境就是他们的本土性。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与他们的自然环境联系着,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他的文明形成也与他的自然环境联系着。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部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青藏高原西北端的帕米尔高原延伸出许多高大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阴山、秦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南岭、台湾山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多是我国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如秦岭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按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可以分为三级阶梯:西南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的一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八百八十二米)就在青藏高原南缘我国同尼泊尔接壤处;青藏高原以北、以东,下降到海拔大多为二千至一千米的高原和盆地,主要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这是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东,是海拔一千米以下的丘陵和二百米以下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沿海平原多在海拔五十米以下,这是第三级阶梯。

  河流多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长江长五千八百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横断山区的大河向南流,澜沧江属太平洋水系,怒工、雅鲁藏布江属印度洋水系。新疆西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主要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我国大陆的东部和南部,濒临太平洋的三个边缘海,自北往南为黄海、东海、南海。由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呈拱形包围的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以渤海海峡中的庙岛群岛同黄海为界。黄海和东海以长江口北岸为界。东海和南海以台湾海峡为界。

  气候情况: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区。气侯复杂多样,如黑龙江省北部全年无夏,海南岛长夏无冬,准河流域四季分明,西北内陆夏热冬冷,日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的一千五百毫米以上,向西北递减到五十毫米。

  就总的特点来讲,以华夏文明为中心(黄河中游地区):西、北荒漠,东、南大海,西南面烟瘴丛林,有不可逾越的世界物脊青藏高原;向北逐渐变冷,向南逐渐变热。而“中原”地区却有优越的农耕自然条件,尤其是大禹治水后。这种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内聚力。九洲之内,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的种族迁移都“逐鹿中原”,往“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特有的风采。这个风采,就是:

  中国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对于古中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讲,具有四周向“中原”内推的无形的“力”。这个内推的无形的“力”强迫着各民族融合、认同、同化,成为“大一统”的原初基础。“千古民族,逐鹿中原”。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长江流泾复盖领域也成了中华民族后来发展范围的基本骨架。

  二、华夏文明优越的地理位置

  (插图略!)华夏文明的地理位置: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夏文明主要处于黄河中游地区。在“大禹治水”之前,由于黄河对下游地区的洪泛,黄河中游地区真可谓得天独厚。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去想象炎黄时代的生态环境。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传说中,孔子出生时黄河水是清澈的。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那个时候的黄河中游地区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区。只是春秋战国以后,战争、人口的增加、愚昧和领导的奢侈,长期的“逐鹿中原”使“绿土高原”变成了“黄土高原”,使“绿河”变成了“黄河”,直至现在“断流”,“风沙漫卷”。正是由于华夏文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炎黄族在文明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而后在同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