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到一些否定《红楼梦》后40回的学人之中,常以 后40回的某些情景与80回某些个情节相同,而指为低劣的“模仿”, 说明不是曹雪芹的构思,当然也就不是曹雪芹写的文字。对这些高论
我是从不敢苟同的。例如,他(她)们常举的例子中有紫鹃最后“出 家”的问题,认为是“套”妙玉出家而写的。其实,紫鹃“出家”是 后40回写得非常成功的故事,成功的完成了紫鹃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从紫鹃这个人物性格的前后发展看,前80回与后40回是一致的,根本 不存在什么矛盾,更不存在“套”别人故事的问题。假如论者不是怀
有偏见的话,真的平心地读过后40回的话,是不应该持有如此偏见的。
在大观园的大丫鬟之中,紫鹃的名字似取之杜甫的《杜鹃》诗:“ 古时杜鹃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被曹雪芹赐以“慧”字,以此 来概括她的人格。她的身份是黛玉的贴身丫鬟,朝夕相处。日常里忠
心耿耿地侍奉主人,从端水熬药到黛玉的婚姻大事,没有关心不到的 地方。可谓之“微细”之极。她们之间虽有主仆名分,但在感情上是 情同亲姊妹的知已。这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有此等女婢实是不
容易的。小说第57回写主仆的一段谈话感人肺腑,紫鹃道:……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又没个父母兄 弟,谁是知疼着热的?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
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 时谁也完事,只怕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 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
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至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娘家有势的,还好。要像姑娘这样的,有老太太一日好些,一日没了 老太太,也只是凭人欺负罢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
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按常 理来说,紫鹃的这段劝黛玉的话已超越了主奴的关系,是不该由她来 说出的。她的身份如是雪雁也可以理解,因为雪雁是黛玉从南方带来
的,应该明白她们进京的目的,更了解黛玉的心意。不是雪雁出面来 说,而是紫鹃说出这种掏心窝子的话,可见其对黛玉忠心的程度了。
紫鹃的“慧”,主要围绕在黛玉与宝玉之间的婚事上。她清楚地 知道林妹妹暗恋上宝哥哥,此情无法割舍了。于是她寻找一切机会将 这对恋人的事上达老祖宗,下通宝玉。她两次不顾被人误解,不顾自
己的脸面欲把婚事尽快促成。一次是薛姨妈无意间说到宝黛相配的话, 她不失时机的向薛姨妈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 说去?”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主动的进攻。弄得薛姨妈进退维谷,
只好辩解说是紫鹃本人着急嫁人出去。另一次在抄检大观园时,在她 房间里搜出了几件宝玉的旧物,她顺势将自己与宝玉拉扯上“关系”, 其意在说明宝黛是一对分不开的情侣,“账也算不清”。为了黛玉她
甘心情愿去做一个“厚颜无耻”的丫鬟。这在第57回“情试莽宝玉” 一段描写,更加显现无遗。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她为了最终知道宝 玉的“心”,不惜承受宝黛的埋怨,承受贾母还包括那个专门“袭人”
的袭人的“臭骂”与责怪。她冒险应该说基本成功了。“活着,咱们 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这才真正是紫鹃所 说的“万两黄金”买不到的“知心”!
紫鹃平实稳健,又是充满生命力的女孩。她与黛玉有主仆之情、 姊妹之情、知心之情,冷中含着无限的热情、挚情。第97回在黛玉生 命殒落之时,她的一片孤忠,令人泣下。此时此刻,紫鹃面对林之孝
家的催逼,冒着犯上的罪责,她正气凛然地道:“林奶奶,你先请罢! 等着人死了,我们自然是出去的,那里用这么……”我以为林妹妹在 离恨天里当听到紫鹃的话,她应以此感到宽慰———人间自有真情在。
紫鹃的“慧”,还在表明她有“慧根”。黛玉之死使她慧根顿悟, 终于看到了人生的局限,看到世态的炎凉。她从热爱走向怀疑,进而 绝望。第113回,宝玉夜访紫鹃,一次追魂摄魂的深谈,当她听完了
宝玉的“剖白”之后,她明白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真谛,终 于决定遁入空门。不错,从表面上妙玉、惜春不也是出家吗?紫鹃也 出家了。这故事、这人物的结局“何其相似乃尔”!然而,紫鹃的出
家不是惜春的为了逃避,更不是妙玉的“云空未必空”。紫鹃即杜鹃 所化,有啼血之喻。黛玉之哭有如杜鹃啼血,血尽而化。故黛玉逝, 紫鹃遁入空门。她正是在情尽之后升华自己的感情,达到了纯情乃至“
无情”。 情到深处则无情。这就是“慧”的根蒂。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