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家园

 

呼唤一部理想的“近代文学史”

     

    撰写此文有远因近因各二。远因之一:根据过去我教中 国文学史的经验,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即所谓“近代文学” 阶段,在课堂上只是一表而过,讲授极为草率。有时因课时不足,干 脆一字不提。做为教师,我一直感到遗憾。远因之二:即使课堂有时 间讲授,内容亦多偏颇,观点尤欠正确。许多应该提到的作家作品, 被扣上一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帽子,便无端一笔抹杀。讲近 代诗歌,从龚自珍一下子就跳到秋瑾;讲谴责小说,连《孽海花》和 《老残游记》讲起来也吞吞吐吐,若即若离;讲文艺理论,最多批判 一下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至于戏曲,因过于看重剧本文 学,便搬出一个演过个人本戏的汪笑侬来。至于散文,则根本无一席 之地。其内容之偏枯与数量之稀薄,实与这个转型期的时代太不相称 了。所以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我很早就盼着有一本具有科学性的、 内容翔实的“近代文学史”能够问世。

    近因之一:自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情况已大大改观。在学术 界,近代通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经济史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 且不断拓宽与深入。一时岐嶷杰出的风云人物也已陆续浮出水面,“ 改良主义”的帽子早已制约不住那些对国家、对时代确有贡献的志士 仁人。可是,近代文学史的研究步伐与成果却显然跟不上发展形势, 对比之下实在是相当落后了。做为一名教书匠,真诚希望有人急起直 追,赶紧动手写一部理想的“近代文学史”以弥补不足。近因之二: 今年十月,在福州召开近代文学学会的年会并对这一阶段的学术问题 进行研讨。我因故无法出席,只能写此小文一表个人心愿。刍荛之言, 或不为大雅之士所弃也。

    谈到撰写近代文学史的内容,姑仍以诗词、散文、小说、戏曲和 文艺理论这五个方面大致划分一下,略陈个人一孔之见。先说诗词。 除了启蒙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以及稍后提倡诗界革命的黄遵宪( 包括梁启超)之外,“同光体”这一特定的(但又比较松散的)诗歌 流派确应投入力量认真研讨。而过去人们对同光体诗人及其作品,几 乎没有几个人认真阅读过,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批判几句,仅 用“封建遗老”这顶桂冠便把一大批作家作品轻而易举地从文学史中“ 扫荡”出去。即如陈三立、沈曾植直至三十年代初逝世的黄节,除了 他们写诗的艺术成就值得研究借鉴外,其诗中的爱国思想与忧患意识, 至今犹足令读者掩卷深思,盖“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在词的领 域中,文廷式、朱祖谋等,与陈、沈诸家正属同工而异曲。谈到近代 散文,由曾国藩所倡导的所谓“桐城派”古文的中兴,仅从王先谦编 选的《续古文辞类纂》中便可发现不少足以传世之作。此外如以严复、 章炳麟为代表的先秦汉魏体散文,以张之洞、王运为代表的骈四俪 六体(这在“五四”时期统名之曰“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直到鲁迅早年写成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在当时都发 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果我们参考一下钱基博写的《中国现代文学 史》,就会发现从晚清到民初有多少作家和作品都被人们忘掉了。关 于小说,除侠义公案、谴责小说外,还有苏曼殊的传奇小说,林纾的 翻译小说,以及大批涌入市民读者眼中的所谓“鸳鸯蝴蝶派”之作( 依魏绍昌先生归类,未免失之太泛,其中包括言情小说,侦探小说, 狭邪小说和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世情小说,并非全属鸳鸯蝴蝶派)。 其中诚不免精糟并存,鱼龙混杂;但做为专门研究课题,就我所知, 在美国的哈佛和德国的海德堡,以及其他欧美各个汉学研究中心,均 有人已经或正在进行研究探讨,而我们对此却往往掉以轻心,视而不 见。在我们今天的文坛上,只纠缠于张爱玲、金庸等人的作品够不够 进入新文学殿堂的资格,算不算文学的主流,却很少有人去追本溯源, 看看这些当代作家与近代文学发展有无传承关系,研究一下其间的来 龙去脉。至于近代戏曲,窃以为不能仅局限于有文本可稽的书面作品, 而应考虑到自南戏、诸宫调、杂剧、传奇以下的戏曲与说唱文艺间的 交互关系,考查一下它们与今犹“健在”的全国各种地方戏(包括昆 曲、京戏)的传承脉络与演进轨迹,并对演员流派史、剧目演出史乃 至音像文献资料的挖掘与保存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宜听 其自生自灭。说到“文论”,我希望有识之士能把林(纾)译小说若 干篇书前的序言拿来与“五四”发难时期陈独秀、胡适诸家所标榜的 各项文学主张和意见进行一次详尽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比较,看看两者 之间到底有无脉络可寻。夫周作人晚年当了汉奸,而研究者们尚且为 他“五四”时期的贡献与成就评功摆好;林纾晚年是封建顽固派,难 道就不能为他前期所阐发的进步文艺观做一点调查研究的工作吗?至 于诗话与词话,则有《石遗室诗话》、《人间词话》和《词话丛编》 在,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可写可评、可歌可泣、可广为宣 扬并使之流传久远的作家作品实在太多,非此小文所能囊括。姑举一 反三,供有志撰写《近代文学史》的专家学者参考。

yxl@guoxue.com
:web@guoxue.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