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王廷信
国学网站--戏曲研究--中国戏曲论坛  

 

加强20世纪戏曲与现代传媒关系的研究
王廷信





20世纪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在此期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全面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与此相适应,戏曲艺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19世纪末的戏曲改良运动,到时装新戏的出现;从“五四”期间关于旧戏的大辩论,到梅兰芳出国演出成功为戏曲带来的自信;从轰轰烈烈的国剧运动,到京剧艺术的繁荣;从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和国统区两种不同政治观念下的戏曲演出,到新中国对戏曲进行的全面改革;从戏曲艺术的全面繁荣,到“文革”期间八个样板戏独占舞台的局面;从文革结束后戏曲艺术的短暂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戏曲危机。戏曲艺术在这100年间的变化规模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这些变化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推动以外,现代传媒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戏曲艺术的种种变化都可与现代传媒联系起来。在现代传播媒体尚未进入我国境内之时,戏曲艺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中安闲自在地生存着,也在纯粹的传统文化所提供的传播体系中传播着。但照相术、现代报刊的出现率先打破了戏曲艺术的自在生存状态。戏曲演出信息、戏曲演员的剧照在以纸张为媒介的报刊领域广泛传播起来,戏曲评论也紧随其后,在报刊上大量涌现。20世纪初出现的唱片、20年代出现的广播也相继以媒体自身的优越性,开始远距离传播戏曲艺术。电影在我国境内一出现,戏曲艺术便捷足先登,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作品。录象技术、电视技术在比电影、广播更具威力的意义上传播着戏曲。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出现,使戏曲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笔者于2002年12月25日之前,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戏曲专业网站、网页已达269个。其中相当一部分网站已从传播戏曲知识、欣赏戏曲艺术、传递戏曲信息、探讨戏曲规律等方面开始全方位地传播戏曲艺术。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戏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成的艺术。面对文化背景的变革,戏曲艺术在演出体制、艺术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变。戏曲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种种传播方式在20世纪的变化是最为惊人的。戏曲进入现代传媒,使它摆脱了舞台传播的束缚,借助现代传媒十分快捷地传播给受众,受众通过这些传媒欣赏戏曲、获取信息、分享知识、参与讨论,这与以往只能通过舞台演出欣赏戏曲、接受戏曲信息的局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戏曲进入现代传媒之后也影响到其自身形态的变化,如广播、电影、电视在传播戏曲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戏曲广播剧、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等新型艺术样式。但戏曲在为现代传媒提供信息源的同时也给其自身带来了麻烦,如电影、电视的出现为戏曲艺术带来的生存危机。互联网以新的姿态传播戏曲艺术,它在传播方面的信息量和互动性又是影视传播无法比拟的。那么,现代传媒究竟会把戏曲引往何处?它给戏曲艺术带来的是什么?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之间是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上结合起来的?戏曲应当怎样处理好与现代传媒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都会为戏曲艺术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某种依据。以上种种情况均可表明,把20世纪的戏曲艺术与20世纪的现代传媒联系起来,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现代传媒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工具,这种工具的使用,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它所负载的内容。戏曲艺术在现代传媒中的种种变化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整个20世纪,戏曲的变化与现代传媒是休戚相关的。现代传媒是戏曲本位传播的延伸,在传播戏曲的过程中,也对戏曲提出了种种挑战,它促使戏曲在观念、方法、形态、体制等方面发生变革。戏曲现代化的进程更是借助了现代传媒的推动。但戏曲在借助现代传媒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舞台演出与媒体传送之间的矛盾、戏曲本位形态与新型戏曲形态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都凸显出来。尽管如此,戏曲对现代传媒还是十分“亲和”的,这又反映了戏曲艺术在观念上的解放和艺术传播体系上的开放姿态。

20世纪,戏曲在传播方面经历了所有类型的现代媒体,加强20世纪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关系的研究将会从传播学的角度理清戏曲现代化的进程,为研究戏曲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一种理论依据,为运用学科交叉方法研究戏曲艺术提供一个新的个案,为戏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领域,为思考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另外,戏曲传播是21世纪戏曲生存和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20世纪戏曲在现代传媒中的传播情况,将会给戏曲在21世纪处理好与现代传媒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提供一种理论依据。现代传媒直接促成了戏曲艺术的产业化,如录音、录象业的发展,电影、电视业的发展,网络业的发展,都在传播戏曲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文化产业。这种研究亦将会给21世纪戏曲艺术的进一步产业化提供一种系统的历史和理论依据。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