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研究学者



简 历

求学之路

主要科研成果

王兆鹏


 


 
    王兆鹏,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59年生于湖北鄂州。1982年于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湖北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曾昭岷教授学习唐宋文学。1987年赴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唐圭璋先生研治词学,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回湖北大学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7年至1999年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调至武汉大学任教。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已出版《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1992)、《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全唐五代词》(合作。中华书局1999)等词学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馀篇。其中《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曾先后主编《词学通讯》和《词学研究年鉴》。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简  历

一、基本情况 
王兆鹏,1959年6月生,男,汉族,湖北鄂州人。
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二、 主要学历
1973年9月-1975年7月 在湖北鄂州市汀祖高中读书
1978年2月-1982年1月 在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读本科
1985年9月-1987年7月 在湖北大学读文学读硕士研究生
1987年9月-1990年6月 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三、任职简历
1976年1月-1978年2月 在鄂州任民办教师
1982年2月-1985年8月 在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
1985年9月-1990年6月 在职读学位
1990年7月-1992年5月 在湖北大学任中文系任讲师
1992年6月 破格晋升教授
1992年7月 任湖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1995年6月 任湖北省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湖北大学词学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6月-1999年12月 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2000年1月至今 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四、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
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
湖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
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词学研究年鉴》主编
《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
《中国韵文学刊》副主编
《词学》杂志编委
《中华词学》杂志编委

五、获奖情况
1992 湖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奖一等奖 
1994 湖北省优秀教师
1995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 专著《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获第二届(1989-1992)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
1996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三等奖
1997 湖北省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8.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 "111人才工程"入选者

六、科研项目
唐宋金元词史研究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 1991-93(独立承担)
宋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1997-99(独立承担)
全唐五代词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 1992-95(主持)
中国古籍总目提要·词籍卷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 
1997-1999(合作主持)
中国文学史(国家重点教材) 教育部 1996-1997 (参与)
中国古代诗歌史的计量分析 湖北省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
1997-2000(主持)

专  著

dd.gif (6407 bytes)
1.张元干年谱 南京出版社1989年8月版
书评:
黄震云《谱牒学的突破》 求索1992.1 
引用:
《全宋诗》第31册第一七八四卷张元干小传有引用。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有引用。

2. 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4月版
书评:
刘扬忠《建构词史研究新框架的成功尝试》北方论丛1993.6 
潘裕民《新视野新格局的词学研究》 求索1994.1
孟修祥《别开生面的宋词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1992.12
张海鸥《评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中国韵文学刊1996.1
引用:
《文学评论》1996.6杨海明《词学理论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
崔海正《宋词研究述略》第49页、296页,台湾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刘扬忠《新中国五十年的词史研究和编撰》,《文学遗产》2000/4
日本早稻田大学内山精也《两宋隐括词考》,见《村山古广教授古稀纪念中国古典学论集》,汲古书院2000年3月版

3. 两宋词人年谱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版
书评:
杨海明《词人年谱的又一部力作》 中国书目季刊29卷1期 
引用:
《文学评论》1996.6杨海明文
《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5期第12页诸葛忆兵文
崔海正《宋词研究述略》第296页,台湾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严迪昌等《传承、建构、展望--关于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对话》

4.全唐五代词 (合著) 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
陈尚君《唐代文学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年号)有评介 

5.唐宋词史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其他著作

1. 明词综(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2. 兰皋明词汇选(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
3. 天机馀锦(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
4. 宋代文学史上卷第24章下卷第4章 人民文学出版1996.9
5.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五编第2、6、7、9、10章(高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6.词学研究年鉴(主编) 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

主要论文

王以宁生平事迹考辨 中国文学研究1988.1
张元干《芦川归来集》版本源流考 南京师大学报1988.2
论形神兼备的文化土壤 社会科学辑刊1988.4
传统的突破--傅璇琮三部著作述评 文学遗产1989.2
从张元干佚文谈其靖康年间宦迹 古籍整理与研究1989.4
论“东坡范式”--兼论唐宋词的演变 文学遗产1989.5
人大复印资料1990.2转载
《名家解读宋词》(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转载 
《文学遗产》1996.1崔海正文引用 
《文学评论》1996.6杨海明文引用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有评价 
《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5期第14页诸葛忆兵文引用
《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第83页梅大圣文三次引用
《文学遗产》1998年4期王昊文引用
《中国诗学》第六辑(1999)蒋寅文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5期梅大圣文引用
王以宁其人及其词 词学第七辑(1989)
陶尔夫《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引用
英雄的苦闷--宋南渡词心试探 江海学刊1991.3
《宋代文化研究》第二集(1992)郭齐文有评价
从抒情范式看李清照词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 
《中国韵文学刊》1994.2崔海正文有评价
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 古籍整理与研究1991.6
《全宋诗》第28册1630卷第18283页富直柔小传引用,
建构灵性的自然--“诚斋体”别解 文学遗产1992.6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有评价
宋文学书面传播方式初探 文学评论1993.2
人大复印资料1993.7 
《宋代文化研究》第二集(1992)郭齐文有评介
江西派诗人谢逸谢过韩驹生卒年考实 文献1993.4
唐彦谦四十首赝诗证伪 中华文史论丛52辑(1993.12)
唐宋词的审美层次及其嬗变 文学遗产1994.1
人大复印资料1994.4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有评价
《花草粹编》误收误题唐五代词考辨 中国韵文学刊1994.2
据《金石录》考证杨炯的生卒年 文学遗产1995.2
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 文学遗产1995.4
人大复印资料1995.4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有评价
法国《汉学评论书目》有评介,见《文学遗产》1997
年第1期第119页《法国汉学家桀溺采访记》
论宋代咏物词的三种范型 中国诗学第三辑(1995)
文学史研究应注重计量分析 中国诗学第四辑1995.12
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词多诗少探因 《全国第八次苏轼讨论会论文集》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2)
美国BIBLIOGRAPHIE/BOOK REVIEWS
Brill,leiden,1997 P195引用
丁永淮等《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报1998年5期P109-114梅大圣文引用
《乐府纪闻》考(上) 文献1996.4
《乐府纪闻》考(下) 文献1997.1
词的本质特征与词的起源(第二署名) 文学评论1996.5
北宋词人研究的新进展 文学遗产1997.2
《兵要望江南》版本及作者考辨 国学研究.第四卷(1997)
集古今之大成 创亘古之伟业
--唐圭璋先生对词籍文献研究的贡献 文献1997.2
从传播看李清照的词史地位(第二署名) 文献1997.3 
宋词流变史论纲 湖北大学学报1997.5
人大复印资料1997.12
宋代诗人丛考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
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1997.9
传播与接受-文学史研究的另两个维度 江海学刊1998.3 
人大复印资料1998.8
词学秘籍《天机馀锦》考述 文学遗产1998.5
人大复印资料1999.1
《文学遗产》复刊以来论文和作者队伍的统计分析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5
《文学评论》1996.6杨海明文有引用
本世纪词学研究的基本格局 百年学科沉思录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文学遗产》1998.1韩式鹏综述有重点评介) 
“名作”与“和作” 学林漫录第14集(中华书局1999。4)
传承、建构、展望--关于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对话
文学遗产1999.3 
本世纪唐五代词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概况 文献1999.3
本世纪东坡词研究的定量分析(第二署名)文学遗产1999.6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hyc@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