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if (2967 bytes)
 

唐研究刊物

 

唐研究年鉴

 

 

 

发刊词

                                            肖涤非
  1982年的四月和五月中,在唐代古都所在地西安,连续举行了两个会议-唐诗
讨论会和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研究唐代文学
的学者们,先后聚会在一起,大家望终南,登雁塔,渡渭水,访昭陵,过灞
桥,上骊山,朗诵唐人的诗文,纵谈唐代的历史,汇报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交
流了研究工作的体会,讨论了唐代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研究的
方向、途径,正式建立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选出了理事会,并决定创办《唐
代文学研究年鉴》,积极推动全国唐代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大家知道,在伟大而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唐代是最繁荣强大的
时代之一。唐代文学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很辉煌灿烂的时代:
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都是魏
晋六朝所未有的新成就,而唐诗的发展,更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好象
是一个奇迹,在短短的二三百年间,相继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杰出、优秀的诗
人。这一代诗歌给我们展开了不同于前代的丰富多彩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
活。在南北分裂的晋宋时代,胡马铁蹄下的幽州、张掖,留着古代圣贤遗迹的
京洛古都,在陶渊明的诗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现在,唐代诗人们却
可以经常来往。至于他们从征,远游足迹所到之处,则比这更为遥远。"枞金伐
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这是高适
笔下的祖国东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火云满山凝不开,飞
鸟千里不敢来",这是岑参笔下的西域风光。骆宾王写到哀牢、滇海,沈佺期
写到交阯龙编。万国衣冠,云集两京,西凉歌舞,风行全国。国家的强大统
一,政治的清明安定,经济文化的兴盛繁荣,都写入了这一代人的光辉诗歌
里。更难得的是这一代诗人作家都不同程度地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思想解
放,襟怀开朗,李白自称:"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杜甫自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留滞才难尽,艰危气
益增。"他们都敢写民生的疾苦,敢指君相的过失,直到晚唐张祜、李商隐、皮
日休、罗隐,都能保持着下笔直言不讳的精神,用唐人诗句说,就是"诗胆大
于天"。所以,有的宋人诗话里指责白居易的《长恨歌》"无礼于君";也有的宋
人坦率地承认:象唐代诗人那样地不讲忌讳、今天的诗人是不敢的。以历史眼
光纵观前后,我们不能不承认:诗歌的领域,从来没有象唐诗这样宽广;诗歌
的内容,从来没有象唐诗这样丰富,诗的体式,从来没有象唐诗这样完备:诗
的风格,从来没有象唐诗这样多样;当然,以诗人、诗篇的数量来说,"宋诗
或明诗、清诗都可以超过唐诗,但是唐诗在后代读者心上所占的优势,却是这
几代诗人们所无力改变的,唐诗在后代诗人心目中所起的典范作用,更是他们
自己所无法否认的。从"青灯有味"的儿童时代起,唐诗就是他们的良师益
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一点,即使是那样崇拜"选体
诗"的,或崇拜"宋诗"的人,也是无可争辩的。
  我们再举两位曾经不满杜甫,甚至不满李白、杜甫两入的批评家来着吧:明
代的杨慎,是一位以扬李抑杜闻名,而又博学多才的文人。他早年曾经把杜甫
的《丽人行》《垂老别》和《白帝》等几首"直陈时事"的诗,讥之为"类于讪
讦"的"下乘"之作、他的话虽然讲得坦率明朗,但错误也是很明显的。他后来和
张含合选了一部《杜甫选》,就把《丽人行》收进去了。我们再看他晚年在云
南写的诗,那里更留下了许多非常明显的仿效杜甫的烙印。清代的赵翼,也称
得上博学多才,他主张野诗应该创新,早年在《杜甫》绝句里曾大胆宣言:"李
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作风
可谓尖锐泼辣。但是,他晚年写《瓯北诗话》时却说,"少日阅唐宋以来诸家
诗,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
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
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
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惜乎老至毫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
胜。"凭着李白、杜甫能使千百年后的杨慎、赵翼心悦诚服的艺术才力,我们要
再次肯定他说:李白、杜甫都不愧是有伟大创造力的天才诗人,是"不废江河万
古流"的诗人。
  唐代文学不仅是我国人民的遗产,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大唐帝国
和当时东西方各国的来往非常频繁。大唐文化既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
同时又对世界各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东渡日本的中国僧人鉴真,在传播
佛教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学。来中国留学的日本人阿部仲麻吕,因为精
通文学,成为李白、王维的亲密朋友。白居易文集的东传,受到嵯峨天皇的赏
爱,并成为推动日本诗风文风变革的范本。从中国学成归国的日本僧人空海,
写了一部《文镜秘府论》,保存了唐诗声律、修辞技巧的知识,在中国仕宦多
年回国的新罗人崔致远所写的《桂苑笔耕集》,也保存了罕见的晚唐史料。位
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石窟中所保存下来的唐代文物和艺术,更是系统、真实地
反映了唐代和中亚、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图景。因此,唐代文学的研究,
今天己成为世界所共同关心的事。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己成为世界各国共
同纪念的诗人。我曾收到日本学者向山宽夫《遍访杜甫故地》的论文,他说:
日本旧制中学汉文教科书曾选录杜甫的《春望》诗,使为数众多的中年以上的
日本人至今仍有深刻印象;1962年世界各国纪念杜甫诞生一二五0周年时,日
本曾掀起一股"杜甫热"。同时,我们在唐代文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已受到世界
各国汉学家的密切关注,外国汉学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方法研究唐代
文学所取得的某些可喜的成绩,也受到我国一些学者的欢迎。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是一种文献资料性的工具书,它的特点是力求全面地
反映国内每年研究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当然,它也会
反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某些薄弱环节。它对我们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
备课、业务进修、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古人说过,好学的人要"日知
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论语·子张》)一个人学习、研究的进步,
须要这样定期的反省,及时的总结。一种科学或专业的发展进步更不开这样的
反省和总结。编写《年鉴》正是要逐年总结科研工作的得失。"知其所无",正是
指出我们工作的空白点与薄弱环节。"无忘所能",就是肯定成绩,发扬优势,鼓
励大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自修水平,井利用新的研究成果,把科
研推向前进。就从消极方而说,有《年鉴》通报和交流科研情报,至少可以使
许多科研工作者少干许多浪费时间精力的充效劳动。据有的搞科研情报的同志
说:由于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前些时候我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方面至少有
百分之四十的科研都是重复别人已经研究解决的课题。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存
在这种类似的情况,只是由于同题目的论文中往往有某些见仁见智的分歧以及
措辞详略轻重的差别掩盖了雷同抄袭而已。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的出版,在中国还是一件创举。大家一编在手,可以
足不出户而知国内外唐代文学研究的概况。正在从事某个专题研究的人,还可
能从中发现同道的朋友而感到欣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祝我们从事唐
代文学研究的朋友们,在党的十二大精神的鼓舞下,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
的成绩!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网站导航|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招聘专才|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opyright©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