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足石刻艺术

    重庆大足县境内,有唐宋以来石刻造像100余处,6万余尊,总称大足石刻。其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宝顶山摩岩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最为壮观。
      北山摩岩造像,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创于晚唐,历经五代、两宋,雕刻诸佛、菩萨等,造像近万尊,以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唐代人物形象端庄丰满,气质浑厚;五代雕塑精巧玲珑,神情潇洒;宋代作品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刻工精湛,人神合壁,颇具民族审美情趣。
     宝顶山摩岩造像,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建于南宋(1179-1249),是我国唯一现存的石雕佛教密宗道场。
     

    
{二}西安菩萨立像
        唐大明宫遗址的这尊高110厘米的大理石菩萨残像,出土时头部及双臂、双脚均残缺,却不减那动人的姿态。其身躯雕成盛行于唐代的左右屈曲的造型,上身几近全裸,左肩披一缕薄纱,下腰束露脐薄柔透体的长裙,若烟笼水洗,匀称健美的躯体曲线暴露无遗。裸露的肌肤丰满润泽,富有弹性。优美的造型呈现现出年轻女性婀娜多姿的风采,披巾和蝉翼般的裙衣飘拂,劲戴镶满晶莹宝珠的项练,既华丽典雅又不琐细,落落大主,使雕像更加高贵精美。
  此残像刻工之完美堪称唐代雕像之杰作。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


{三}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伊水中流,香山与龙门两山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一百五十多年,北宋以后虽也有雕凿,但为数甚少。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块左右,全山造像十万余躯。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气势宏伟,雕琢精湛,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为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石窟。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一七·一四米,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嘴角徽露笑意。两旁迦叶肃穆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严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雄强威武。奉先寺群像的布局、形象的赌徒、神情的刻卉,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体现出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营造的洞窟之一。该窟造像谨严,形象肃穆庄重。 主像释迦牟尼佛,通高八·四米,二弟子、二菩萨侍立,南北两壁为一佛二菩萨。正壁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较规则而又稠密,这些是北魏造型艺术的特征。窟顶雕莲花宝盖,并雕有十个伎乐,供养天人。天人挺健飘逸,迎风飞翔。
 
    万佛洞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完成。因洞内南北壁上满刻着小佛,约共一万五千余尊,故称万佛洞。正壁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后壁雕刻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形象别致。南北壁基刻伎尔人,舞者衣带飘扬、婀娜多姿;奏乐者手执乐器,形像生动。洞外南壁观世音菩萨,左手提净瓶,右手举麈尾,比例匀称适度,体态动静都赢得划得较为自然。 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木塔总高67.31米,其中塔刹高约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

{四}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在距西安约六十公里,在礼泉县东北二十二点五公里处。在昭陵陪葬冢李勣的墓前,建有昭陵博物馆。
      昭陵的石雕艺术很有创新。精美的“昭陵六骏”浮雕,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这六匹骏马,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打天下时的坐骑,立有战功,所以李世民在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埋葬长孙皇后之后,为了追念他自己昔日在疆场上的功绩,并纪念他心爱的战马,诏令将六匹马雕刻成“六骏”。

 

{五}水陆庵

    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王顺山下,庵周 青山环绕,绿水抱流,风景十分宜人。大殿内的彩色 泥塑,最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手。这些壁塑,十分精美,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塑   匠师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艺术技巧。
 

 

      制作:

 版权所有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webmaster@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