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②
隋唐五代卷 CD-ROM

旧五代史 一百五十卷 宋 薛居正等 撰

《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150卷,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同修。后欧阳修私撰《五代史记》,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至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诏令只用“欧史”,于是“薛史”渐湮不传。清乾隆中开四库馆时,未能找到原本。馆臣邵晋涵等就《永乐大典》中辑录排纂,再用《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引用的《旧五代史》材料作补充,大致恢复了原书面貌的十之七八。同时还从其他史籍、类书、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数十种典籍中辑录了有关的资料,作为考异附注,与今辑本《旧五代史》正文互相补充印证,在不少方面丰富了原本的内容。今辑本《旧五代史》作为《四库全书》之一,于乾隆四十年(1775)编成缮写进呈,标明原文辑录出处,补充和考证史实的注文附在有关正文之下,部分文字考订则另附黄色粘签。
  《旧五代史》的体例或仿《三国志》,各国单书,而以五代为正统,共分五个单元,总计收人物598,117万余字。梁、唐、晋、汉、周书分述五代盘踞中原始末,起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止于周显德六年(960),凡53年。《世袭列传》、《僭伪列传》记述十国人物大事,大致是以曾对五朝入贡者列入《世袭列传》,否则入《僭伪列传》。《外国传》除高丽、新罗、占城等外,还记契丹、吐蕃、回纥等。10篇书志则通载五代文物典制。
  《旧五代史》成书距五代之亡仅十四年,编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 见闻较近,因而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原始材料。其参考材料甚多,除以范质撰《五代通录》65卷(以编年形式通叙五代之事)为基础外,还利用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各朝实录。五代各朝均撰有完整实录,到宋朝时仍保存完好,仅据《宋史·艺文志》著录者即有近20种,如张兖、郄殷象撰《梁太祖实录》、赵凤、张昭远等撰《唐懿宗实录》、《唐献宗实录》、《唐庄宗实录》、姚顗等撰《唐明宗实录》、窦宝固等撰《晋高祖实录》、《晋少帝实录》、苏逢吉等撰《汉高祖实录》、张昭等撰《汉隐帝实录》、《周太祖实录》、王溥等撰《周世宗实录》以及高远撰《南唐列祖实录》、李昊撰《后蜀高祖实录》等。因此,《旧五代史》的材料来源是比较真实可靠的。相比之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删去了许多重要的史料。 《旧五代史》的版本,均源于邵晋涵原稿与乾隆时辑佚缮写本,辗转流行于世,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本子:(1)乾隆四十年辑佚缮写本,保存于武英殿,后流落于民间,南昌熊罗宿购得后,于1921年影印行世,通称"影库本"。(2)乾隆四十九年缮写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与武英殿刊本,世称"殿本",补充史实注文仍附于正文之下,文字、史实考订则作为"考订"附于卷末,文字内容多所变动,并删掉辑佚出处。(3)邵氏原稿有传抄本存于卢文弨抱经楼中,1925年经吴兴刘氏嘉业堂刊印,简称"刘本"。此本根据"殿本"作了大量补校,体例比较芜杂。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为"百衲本"。(4)乾隆时孔荭谷校抄本。此本为乾隆五十七年群碧楼收得邵氏原稿本,校勘出孔葒谷之手,未见传世,仅见近人章钰"过录本"。(5)彭元瑞校抄本,此为彭氏得原稿抄成,基本保持"薛史"原目。(6)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此本以"影库本"为底本,同时出殿本、刘本以及其他抄本参校,并吸取孔、彭诸家校勘成果,已超出"百衲本",成为通行佳本。 后世对《旧五代史》作补注、考订的著作也有不少,兹举其要者:(1)宋陶岳撰《五代史补》5卷,成于真宗祥符五年(1012)。(2)宋王禹偁撰《五代史阙文》1卷,此书乃社会传闻,并非信史,可作一般参考。(3)清邵晋涵《旧五代史考异》5卷,此书为邵氏辑佚"薛史"时仿《三国志》注文形式而成考异,参考价值很大。 另外,近人陈垣发现《旧五代史》乾隆辑佚本问题不少,乃撰《旧五代史辑本发覆》3卷,于1937年刻印行世。郭武雄有《五代史辑本证补》,1976年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刊行。

中国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研制  2002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