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于 平

 

 

 


明清小说外围论

七、语言论

    18、略论《聊斋志异》用典的若干特征

冷峻思索、检讨人生是清代前中期小说的主要创作倾向。热嘲冷讽的《儒林外史》、悲慨世

俗的《红楼梦》是其中的极品。这两部小说之所以辉煌,是因为它们敢于切入社会,洞烛其

微。继之而起的《镜花缘》略逊一筹,然而,它却以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让人叹为观

止。有研究者认为:《镜花缘》融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游记小说为一炉,很难

归类,严格地说,应称为“杂家小说”。唯其“杂”,所反映出来的义项似乎就更多。诸如

其中反封建争女权的思想倾向;影射假托、渲染夸张的手法;寓庄于谐、轻松幽默的格调历

来为人所称道。也有这样的观点:作者李汝珍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音韵学知识,但往

往游离情节主干线之外,对人物刻划、故事结构关系不大。对此,笔者认为有所偏颇。平心

而论,正是由于李汝珍博识多才、精通音韵,才使《镜花缘》写得更有声有色,具有了一

种特别的文化底蕴。

《镜花缘》是以一个虚构的海外奇境来影射世俗的。在这个充满奇花异草、珍禽怪兽的域外

奇境里,国有文明和野蛮之别;人有乡野和儒雅之分。来自万国之首的天朝秀才唐敖等人去

外洋游历兼做生意,眼界从此大开。所到之处,一方面有变化无常的两面国、刻薄吝啬的无

肠国、阴险诡诈的靖人国、贪图钱财的长臂国、喜好奉承的翼民国、好吃懒作的结胸国;另

一方面有谦虚有礼的君子国,妇女掌权的女儿国、以读书为贵的黑齿国、视音学为国本的歧

舌国。前者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的漫画化,抒发了作者愤世嫉恶的情感;后者是

作者政治文化倾向的理想化,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循着作者的构思,我们不难发现:君子国道德完满;女儿国制度合理(且不论男子反穿衣裙

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是否真的合理)而歧舌国和黑齿国则达

到了儒雅斯文的最高境界。在《镜花缘》中,一个国度的最高的学问既不是四书五经,也不

是诗词歌赋,不是天文算学,更不是经商之道,而是被人称为“绝学”、“玄学”、“无字

天书”的音韵学。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以音韵学入书的可称是凤毛鳞角,偶有涉及也都与诗词歌赋有关。比如

《红楼梦》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请看第四十八回里,香菱有一段对诗韵的苦吟:〖HTK

(香菱)便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

“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原来香菱先前正写过两

首七言律诗(咏月),押的是“寒”韵,“寒”韵在诗韵中排在上平声第十四韵,故称“十

四寒”。探春劝香菱“闲闲”,“闲”字归删韵,诗韵中排在上平声第十五韵 ,故称“十

五删”,香菱做诗着了迷,只惦记着哪些字作为韵脚,听到“闲”字,马上说:“闲”是十

二删,不能跟十四寒相押。〖HT〗

不难看出,《红楼梦》中的这段描写与人物形象刻划有着怎样的关系。由此及彼,可见《镜

花缘》中关于音韵学的描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应该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妨读一

下。其一,第十五回至第十九回,写唐敖和多九公等人在黑齿国难堪的际遇;其二,第二十

八回至三十一回,写唐敖、多九公等人在歧舌国奇特的经历;其三,第八十二回至第九十二

回,写众才女群芳会聚,吟诗作对的喧闹场面。在李汝珍的笔下,音韵学被描写得玄而又玄

,高不可攀;然而又简易不过,垂手可得,这种出神入化的描写让人体味到作者在音韵学方

面深厚的造诣。同时,又使人不禁发出询问:李汝珍如此热衷于音韵学的描写,难道仅仅是

出于偏爱么?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曾为《说文解字》作注,他说:“音韵明而六书明,六书

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也就是说,只有懂得了音韵学,才能弄懂文字学,文字学弄懂了,

古代的典籍没有读不通的。李汝珍与段玉裁是相通的。训诂离不开音韵,音韵对文学更为重

要,中国的韵文,无不讲究音律。总之,音韵学跟文字学、训诂学、文学都有密切关系。难

怪李淑珍要把音韵学作为学问中的学问。语言文化的最高境界。语言跟社会又是什么关系呢

?语言对于文化的交流、经济的交往、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汝珍是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他一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音韵和博奕之类,著有《李氏

音鉴》、《受子谱》等著作。因此,写小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他数典谈经、论学说艺固然反

映了清代文人小说炫博逞才的风气;但作者真正的意图是赋旧说以新意,借典故为假托。基

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分析:一、作者是如何描写音韵学的;二、对音韵学的描写体现了作

者怎样的创作思想;三、音韵学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或许,笔者的推论有牵强之处,但是

,现代研究理论已经证明:误读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于是,笔者斗胆略抒己见,以就正于方

家。

〖HTH〗(1)歧舌〖HT〗

何谓歧舌?歧,分歧,不相同之意;舌,舌头,即分岔的舌头。舌头,人的发音器官中最活

跃的部分。人之所以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舌头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舌”

来形容语言,例如:张口结舌、巧嘴利舌、七嘴八舌、鹦鹉学舌、颇费口舌、唇枪舌剑、三

寸不烂之舌、舌战、舌耕等等。舌头简直就是语言的代名词。

在《镜花缘》里,有一个歧舌国,那里的人舌头长得很特别,舌尖分成两瓣儿,象一把剪子

,所有的国民生来就嘴巧舌能,不管什么声音都能模仿,学驴叫、学鸟叫微妙微肖。当时流

传着两名话:“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久闻歧舌国的大名,一心一意想沾点

书卷之气的唐敖和多九公等人,一下船就四处请教音韵学。谁知歧舌国的人一提及音韵学就

张惶失措:长者一甩袖子扬长而去;少者捂住耳朵撒腿就跑。原来,歧舌国有法律,严禁音

韵学外传。如果有人胆敢将“音韵学传于外邦,无论臣民,其无妻室者。终身不准娶妻,其

有妻室者,立时使之离异。”在这样严历的法律下,外国来的唐敖他们想学天书音韵有如登

天之难。

唐敖等人费尽心机,终于有了机会。原来,歧舌国的王子上山打猎,从马上摔下,气息奄奄

。多九公为王子疗伤,居然使王子转危为安。国王感谢至极,赠送白银千两,并杀鸡宰羊,

大摆宴席,答谢外来的医生。多九公乘机提出要求赠音韵书一部。国王立刻声称宁送银两,

绝不传授。恰在此时,国王的两位妃子患了怪病,多九公又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为其中

的一位治好了先兆流产,为另一位治好了乳腺炎。国王不便再推辞,只得答应了多九公的要

求,他郑重其事地召集全体大工业臣,会议开了三天三夜,才制定出一个稳妥的方案。他们

在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若干字母,牢牢封固,交给多九公,再三叮嘱:“切勿再传别人

,等回到贵国以后,再拆开看,文字虽然不多,音韵学的精华都包括在里面了,细细揣摩,

一定能掌握它的奥妙。”

唐敖、多九公喜出望外,离开歧舌国后迫不急待地把纸条打开来一看,顿时傻了眼,只见纸

上竖行写了33个字,横行写了22个字,竖行是“昌、茫、秧、羌、商、枪、良、囊、杭、方

、姜、郎、康、仓、昂、娘、滂、香、当、将、汤、瓤、帮、冈、臧、厢”等字,横行的最

后有“张、真、中、珠、招、斋、知、遮、毡、专、鸥、婀、鸦、逶、均、莺、帆、窝、洼

、歪、汪”等字。竖行和横行交错的地方都画上了圈。几个人翻来复去地读,持续了两天两

夜,才把这张图烂熟于胸。原来竖行的33个字代表“洪、细”两类声母;横行的22个字代表

韵母,用声母代表字和韵母代表相拼,任何字的音都能随口而出。这,就是反切取字法。

说到歧舌,自然让人联想起那些歌喉婉转、或善学人语的鸟儿。诸如“百灵”、“杜鹃”“

夜莺”、“鹦鹉”、“八哥”等等。比如:鹦鹉和八哥养到一定时候就会模仿人的言语,倘

若不会,鸟儿的舌头一定是发育不好,或者僵化了,人们就要用剪刀把它的舌头修剪修剪。

在我国传统的音韵里学,分析语音,有所谓“五音”、“七音”,舌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

;现代语言学,分析语音,也有所谓“元音元舌位图”。舌头与语言的关系再密切不过。歧

舌国是一个语言奇特的国度。语言的特点是音素和音节分得很细。一种语言里音越多,操这

种语言的人发音和辨音的能力就越强,发音和辨音能力强,学会别种语言自然要容易。李汝

珍用歧舌来给语言特殊、与众不同的歧舌国命名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HTH〗(2)黑齿〖HT〗

齿以白为美,这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镜花缘》中作者却构思了一个以齿黑为荣的黑

齿国。黑齿国是唐敖、多九公等人出境后游历的第一个文明的国度。在这个文明之邦,男女

礼节分明,交通秩序井然,遗金在地,无人拾取,唯有窃书之风泛滥,屡禁不止。原来,由

于该国读书人太多,以至于书商来不及贩书,书市上洛阳纸贵。国民唯恐购书不得,多数人

家都把书籍视为万贯家财,仔细匿藏,以防被他人偷窃。

起初,唐敖和多九公对这一点无从了解,见到黑齿国人不但齿黑而且面黑,从心眼里瞧不起

。于是,他们趾高气昂,以老大自居,差点闹出大笑话。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

唳细问来宾”写道:一天,唐敖和多九公在一个女学塾里受到一位老者的恭维,说:他的两

位女弟子要向“来自人品学问出类拔萃的圣人之邦”的秀才们请教“反切”。

何为反切注音?就是用两个字合为一个字音,根本原则是“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为什么

要把这种注音方法叫做反切呢?“反”,也可以写作“翻”。在南北朝以前叫:“反”,后

来为了避讳改成“切”。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拼音文字,一个字读什么音,从字形上看不

出来的。古代的注音经历了譬况发音、读若、直音等方法。但,这几种方法都有不可克服的

缺点。据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汉末,孙叔然所著的《尔雅音义》首先采用

不了反切的注音方法。

白发苍苍的多九公不知两位才女的厉害,仗着自己年高,倚老卖老,与她们讨论起来。他从

一个“敦”字讲起:“敦,灰韵读堆,《毛诗》所谓‘敦彼独宿;元韵音,《易经》‘敦

临吉’;又元音豚,《汉书》‘ 敦煌,郡名’;寒韵音团,《毛诗》‘敦彼行苇’;萧韵

音雅,《毛诗》‘敦弓既坚’;胗韵音准,《周礼》‘内宰出其度量敦制’;阮韵音遁,

《左传》谓之‘浑敦’;队韵音对,《仪礼》‘黍稷四敦’;愿韵音顿,《尔雅》‘太岁在

子日困敦’;号韵音导,《周礼》所谓‘每敦一几’。除此十音之外,未有他音。”说完洋

洋自得:“幸而才女请教老夫,若问别人,只怕连一半还记不得哩!”不料一位紫衣才女立

刻听出破绽,指出他有所遗漏,举出吞音、俦音之类。多九公很下不来台,便强词夺理:“

这些文字小事,只是小孩子的工课”,“况记几个冷字也算不得学问。”才女驳斥他:“要

读书必先识字,要识字必先知音。若不将其音辨明,一味似是而非,其义何能分别?”多九

公面红耳赤,开始支吾。才女仍然不依不饶,继续考问他:“婢子素又闻得要知音必先明反

切,明反切必先辨字母。无以知切,不知切无以知音,不知音无以识字,以此而论,切音一

道,是读书人不可少的。”多九公不懂反切,汗流满面,只好承认:“我们不过略知皮毛,

岂敢乱谈,贻笑大方。”紫衣才女暗暗好笑,不再当面奚落他,留下了一句费人猜测的话:

“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

多九公等人从黑齿国狼狈逃出后,一直惴惴不安。他们对紫衣才女的话不得其解。后来林之

洋提醒他们,才女所说的‘本题’两字,自然就是反切。他们翻了反切书,幡然醒悟:“我

们被这女子骂了!按反切而论‘吴郡’是个‘问’字,‘大老’是个‘道’字,‘倚闾’是

人于字,‘满盈’是个‘盲’字。她因请教反切,我们都回不知,所以她说‘岂非问道于盲

’吗?”

黑齿国的故事诙谐有趣,又令人深思。我们得出结论:其一,反切令人望而生畏,连多九公

这样来自“天国“的白头老翁都解不出来,可见其难懂;其二,反切又不难懂,只要遵照反

切的规律去读,一通百通。这说明反切并不难学会。其实,我国民间早就流行着一种“反语

”。《三国志》里记载东吴一首诅咒葛恪的童谣,暗示葛恪死后只能埋在“石子冈”乱坟荒

冢上。说:“在何处寻他呢?在成子阁!”接着解释说:“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按

照那时的语音,“成、阁”两字反切成“石”。然后把“成、阁”倒过来成“阁、成”两字

反切成冈。这种以两个字一正一反切出另外两个字的方法不仅在民间流行,士大夫中间也盛

行不衰。反切注音的方法跟反语基本一致,只是反语的两个字顺着切了一次后,还要倒过来

再切一次,而反切注音则只需顺着切一次。

当唐敖、多九公他们从黑齿国出走时,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发现了这个国家无

论男女都能日读万言,聪明绝顶;无论贫富均以才高为贵,以不读书为贱。粉脂在这里无人

问津,书籍却人相竞购。越看越觉得黑齿国国民满脸书卷秀气,那种风流儒雅倒把自己比得

面目可僧、俗气逼人。唐敖等人不得不发出感叹:“帮愿想他国人的怎样丑陋,谁知只顾说

文,他们面上好丑,我们还未看明,今倒被他们先把我们腹中的丑处看出去了!”

(3)绝学

唐敖等人的“丑处”正是作者所认为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丑处”。作者身处的社会,只注

重人的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不重视人的真才实学。比如科举考试,专注于空洞的教条与

形式,举子们可以不管什么四书五经,历史典籍史乘,只要把一些考卷背熟就可以了。至于

考场中的走私门、行贿赂、卖人情、徇私舞弊的现象,更是不枚胜举。花钱可以买官做,还

谈得上什么人才不人才。李汝珍本人博学多才,一辈子只担任过县丞一类的小官,心中的愤

懑可想而知。在李汝珍心目中,有直才实学的人并不是那些学士大夫,而是脱离了读书、仕

禄这一条人生目标路线的人,这些人的读书主要是为了做学问、求得“道”,取得精神的最

高境界,那么,什么才是学问的最高境界呢?毫无疑问,音韵学可以算做一种。

作者的这种观点在《镜花缘》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天下才女树碑立传,是李汝珍创作《镜

花缘》的主要动机。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位才女的形象,个个聪慧绝伦、才识超群。这是一

群远离仕途,脱离了权势和名利的人。在音韵学的天地里,作者让妇女们独占鳌头,一方面

表达他尊重女权、要求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另一方面也说明音韵学与现实社会的经世致用

之学存在着多么大的距离。黑齿国的紫衣才女曾经说:“昔人有言:每每学士大夫论及反切

,便瞪目无语,莫不视为绝学。”瞪目无语是音韵学晦涩深奥的最好的写照。唐敖的女儿唐

敏和其人九十九位才女应试夺魁后,连日宴戏赋咏,各显其才。小说的后半部分用了大量篇

幅写她们谈诗论韵、猜谜行令、佐酒为乐的场面。在第八十二回“行酒令书句飞双声、辨古

音文字讹叠韵”中,众才女行双声叠韵之令,争先恐后,妙趣横生。她们做了鸟名双声《鸳

鸯》,鸟名叠韵“商羊”,兽名叠韵“獬豸”,虫名叠韵“蜘蛛”,水族叠韵“银鱼”,药

名双声“苓”,果木双声“金桔”,列女叠韵“庄姜”,古人双声“刘伶”,地名双声

“东都”,服饰双声“轻裘”,戏具双声“气球”,财宝双声“青钱”等。让人目不暇接。

后来,百名才女每人又做得几首韵诗,各自妙笔生花。这一切无一不是作者在炫耀自己博通

的知识和音韵格律之才,几乎到了画蛇添足的地步。

音韵学一向被人们称为“绝学”、“无字天书”、“玄学”,是因为无论从教还是从学的方

面来看,音韵学都是玄奥莫测、让人望而生畏的,一般人哪敢问津。唐敖、多九公他们在黑

齿国、歧舌国中之所以受憋受辱受挫受气,应该说是清代社会的一种鄙陋风气的反映:一方

面人们对音韵学顶礼膜拜;另一方面双将它束之高阁。求学的人如饥似渴;教的人却不肯轻

易传授。任何语言都有其历史陈迹,十八世纪英国宫庭及法属殖民地的王公贵族以讲法语为

荣。语言是一个阶层的象征;口音透露出一个人的身份。音韵学当然更属阳春白雪之类。

音韵学之所以“绝”的第二个原因表现了语言学的另两个属性:即历史性和区域性。语言的

声音是经常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古音不同于今音,而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音没有实际的记

录,只能靠史料和现代语音的某些特点去虚构,因此去识别它有很多困难。

音韵学之所以绝,还是因为古代讲音韵学的人,往往把语音和自然界的其它声音,如鸟叫、

虫鸣、风声雷响,以及金石竹木等振动混为一谈;又把音韵学同哲学、逻辑学、文学、史学

搅混在一起,附会阴阳五行,纠缠情气意性,弄得名词术语烦琐冗赘,玄而又玄。这些都是

人为造成的障碍。

其实,音韵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类别及演变规则的一门科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要没有

什么神秘性,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具有史和方言的概念、清除混乱的名词术语,根据语言的

变化,掌握好它并不难。

语言是人类进入社会的必然产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语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

具。社会之外无语言,没有语言也无社会。当我们在阅读了李汝珍运用奇特的幻想、深沉的

思考、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语言学绝纱的诠释构思而成的《镜花缘》这部小说后,循着作

者的思路,我们也许会想到:要了解和游历当今世界的“域外奇境“,人们半步也离不开语

言。而要学习和掌握世界上千差万别的语言,就必须学习和了解语音学,学习了解与语音学

相关的一切科学,这是作者从《镜花缘》中得到的一点启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