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平

 

 

 

www.guoxue.com


明清小说外围论

一、 社会论

        3、《雪月梅》创作意蕴和时代背景探释

    取法《金瓶梅》以主人公姓名联袂成书名的《雪月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失于脸谱化,这大致是其主要弊病。可是,《雪月梅》艺术地再现了嘉靖间朝廷与百姓抗倭入侵的史实,诚不可多得。雍乾间,新起的殖民主义国家觊觎我国领土,蠢蠢欲动,触发了国人在小说创作上前事之师的描写,其中当属《雪月梅》篇幅浩大,具体生动。然而,《雪月梅》并不是为救国救民,欲振聋发聩;出于愤世忧时,才借古谕今的,深谙背面敷粉之法的作者苦心经营的是什么?

    (1)纸上"黄梁"的由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一群人伴随其主子活跃在社会舞上,这就是谋士、门客、幕僚阶层。这个特殊的文化阶层,在思想层次上属于怀荆负璞,有志于大济苍生和鸿国之志的精英人物阶层。从人格特征上看,他们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不同流俗之士,却又把理想寄托在君主统治这张皮上,为了登上施展浑身解数的舞台,必须首先在高门大户的屋檐下找到立足之地,以抛售智勇,促成自身价值的实现。再从他们的社会功能和自身归宿看,其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客观因素,如必然的因素:一个需要巨人又产生巨人的时代;又如偶然的因素:不但腹中要有计,而且身外要有遇。受困于种种羁绊,他们的命运常常是主客观相脱离的,悲剧式的。其结局不是因功高震主,"狡兔死,良狗烹",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史记以文运事,《水浒》因文生事"(金圣叹《水浒》"读法")。同样是因文生事,言情小说不同于讲史可以"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章学诚《丙辰札记》);亦不象传奇、侠义,可以进行更多的"设幻",它的题材虽为最贴近时代的市井生活,却与朝廷大事和政治形势保持了相当的距离。《雪月梅》可以说是有悖于常规的。它以岑秀与雪姐、月英、小梅三位小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偏偏不入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窠臼,展示的是从边防到内地纵横八百里的广阔天地,蕴动着的是从朝野到敌营四海翻腾的战争风云。声势之浩大,犹如海啸山呼;人物声口的逼真,又有如古时善艺者上乘的口技表演。其前朝史事出神入画的借用,生动地实践着"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由我"。(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的原则。显然,作者是把时代背景当作人生戏剧故事的舞台来搭建的。生活在这个舞台上的人物原形,正是那些不甘被埋没;抑或孤芳自赏,陶醉在往日的才华横溢中;抑或抱憾与明君失之交臂,怀才不遇;抑或"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苏轼《论贾生》)的失志文人。而幕客、谋士又不同于一般失志文人。他们在总体上具有依附人格,带有更多的愚忠色彩。但即便有大树作盖好乘凉,却又被浓荫遮蔽了自由伸展的空间。《雪月梅》创作意蕴可从作者身世、董孟汾的释评及小说本身窥见端倪。
    抒怀之作与游戏之说。《雪月梅》开篇有诗曰:"盛世雍熙崇礼乐,万方宁谧戢干戈"。"野老清闲无个事,拈毫编出太平歌。"月岩氏"读法"亦称:"凡此作者必有缘故,《雪月梅》却无缘故,细细看去,是他心闲无事,适逢笔精墨良,信手拈出古人一二事,缀成一部奇书。"似此,《雪月梅》被标榜成自娱的游戏之作。然而,就在同一篇"读法"中,月岩氏又自相矛盾地举司马迁:"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作也"为证,料定作者"胸中别有许多经济,勃不可遏",定要发泄出来。两者间的抵牾把读者引入了泥淖。究竟孰是就非?《雪月梅》的作者陈朗一生不利于场屋,又久居人檐下,年过"杖乡",发愤著书,不平之气,始得喷发。他所扮演的人生角色是一个满腹经纶却壮志未酬的官府幕僚。无情的岁月和严酷的现实早把他的少年壮志击得粉碎。当有机会将鲲鹏之志展现在笔下,在纸上开出灿烂的花朵时,怎么能不借端于主人公去尽情实现那桩桩未竟的心愿?若是仅因录个题目,写出了自家的锦心绣口,就把创作时筹画的乐趣,和寄托理想的愉快等同于更深层次的思想内蕴,那就要犯认识上的错误。李贽、袁宏道就创作动机而言,把小说划分为述怀、借喻、劝戎、解颐四种类型。静观《雪月梅》,没有《西游记》那种在高层次上的幽默和灰谐,更不象狭邪小说只为博人之欢,释人之闷,有低级无聊之嫌。从作品中清晰地折射出一个失志文人的辛酸人生和突发奇想。其寄情抒怀,消胸中块垒之意甚明。
    儒家风度与豪侠气魄。八股科举导引着清代知识分子纷纷拥挤在通向仕途的羊肠小道上。但是,最终能完成"治国、齐家、修身"的读书人却寥若晨星。在到达理想境界的跋涉中,社会造就了一大批行为不端、灵魂变态的不逞之徒和迂阔之土。《雪月梅》却从正面下笔来褒扬那些符合封建"标格"的完美君子。儒家风范是其首要标志。他们一为封建统治阶级队伍的后备军,一为其队伍中的清官。或是如岑秀似的因奸雄迫害被排挤在统治阶级队伍外,或象王县令那样因不谙贪赃枉法之道放了任又被罢官,但美玉之质、长虹之气却缘豪不减。他们本来就是天姿俊雅、禀性温良、事母至孝、笃行好学的贤士。历经坎坷,经国济世的大志仍坚如磐石,万劫不复。这反映了陈朗希望以礼让道德来改造社会风气主张。然而,幕客们虽然有时朝为布衣,暮为卿相,论其出身,却多为一介寒土。于是,陈朗把不入规范的市民意识也领进了封建道德的圣殿。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较多的平民面貌。诸如扶困救弱、豪侠仗义,感恩图报、宽宏大度等。这表明了作者根据理想的需要对道德的自我完善所寄予的更高期望,以及所做出的种种设想。隐士蒋士奇便是一个洁身自好者。未遇时,不肯轻用其锋。象诸葛亮居身茅庐时,躬耕于南亩;元代耶律楚不仕时,在家里打坐参禅一般,视名利如浮烟。其旷达豪放,大有魏晋名士之风度;对待朋友却敦厚朴实,掏心挖肺,颇具侠士之气概:且通今博古,膂力过人,可连伏二虎。至使皇帝识其庐山真面后叹曰:如此神勇,"几至埋没英雄,今东西倭寇肆扰,若将弁俱得如卿,何愁不能歼灭。"更有甚者是鬼丈刘老封君和仙姬之女小梅的描写。这两个人身份特殊,名份更低,有着更浓重的下层社会意味。刘老丈生前是一商贾,在鬼域中将六亲无靠的孤魂雪姐收为义女,庇在庐下。小梅自幼会占星看相,算人通达,喜诙谑,生性豁达。她是最先与表哥岑秀巧结姻缘的,却亲手安排丈夫与有约在先的雪姐结婚,并为恩姐月娥作阀,三人同事岑秀。由此可见,陈朗在道德标准上恪守至善至美的孔孟之道;在择友标准上却推崇平民式的不论门第,真诚待人。最能集中体现作者道德主张的是:豪士必网罗人材,豪士必受人拥戴。扛鼎之才岑秀便是这样择友有方,众望所归的俊杰。他身上混合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家气象和"苟富贵,难相忘"的哥们义气。在他周围,所见略同的英雄相濡以沫,作桴鼓之应。最后,滚雪球一般地形成一个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知识分子"精英"集团。
    天生我才与人尽其才。"立言有本,故不觉淋漓婉转刻划如生。"《雪月梅》要立的不仅是儒雅的谋士,而且是孔武的力士。这些藏龙卧虎之士既能运筹帏幄于军国大机,又有超绝的胆气和武艺。在《雪月梅》五十条回目中,缀有英雄、英豪、壮士、奇才字样的地方竟有十八处。风云际会赋予他们以使命感,虽远居乡野,身处微末,却象孔子所说:"沽之乎?沽之乎?吾待沽者。"在表面之退掩饰下的待时以进昭然可见。第十一回中的一段对话是极好的印证:
    蒋士奇已有几分醉意,便觉得胸中有一段豪雄之气,勃不可遏,因对岑公子道:"大丈夫处世,也须要轰轰烈烈做一场事业,庶不虚此一生。若依靠了先人遗下的这几亩田园,老死牖下,岂不是与草木同朽?"……"如今分宜父子当国,又兼有鄢、赵辈为爪牙,是非颠倒,曲直不分,夏、曾、杨、沈之徒溅碧血,直堪发竖。必得一盖世伟人,方能扫除奸佞,整顿朝纲,与普天下忠良吐此一口怨气。"
    岑秀道:"物极必反,将来自然有肩当大任的人出来补天浴日,不过在迟早耳。"
    正所谓"何世无英才,遗之在草泽"。岑秀们的自视甚高不是与生俱来的,天降斯任与我,天下事舍我其谁?首先源自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传统教育,反映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其次派生于失志文人隐居不仕的无可奈何。这一切又导致了陈朗在人才观念上若明若暗的离经叛道。他腹诽那些只效寻章摘句的书呆子,赞叹那些驰马射剑、熟习韬略的秀士,认为大丈夫当文武兼备,才能举业报国。这种旁门左道当然不容于八股取仕的铁则,现实中的仕途跋前踬后,纸上的仕途便绕过暗礁,不由正途胜于科甲。《雪月梅》中修成人间"正果"的少年英雄无一是通过八股入选的。中魁的只有岑秀天资愚钝的表弟郑玉璞,其能中式还亏岑秀捉刀。作者并未给他戴上英雄的桂冠,塑造这个智能中下的陪衬人,显然不无用意:即以此说明八股取仕录用庸人,埋没奇才。作者主张另辟蹊径,人尽其才,按才干高下论官封爵。如品学兼优的"第一人物"岑秀即能与君坐论抗倭十二策,又能统兵百万,沙场征战,理应封都御史,官至极品;忠心耿耿的"中上人物"殷勇,在抗倭前线屡立战功,便派他驻守重镇,量才委用,各得其所,以此类推。
    只有彻底脱出封建统治阶级营垒的人,才有可能窥视见铁桶山河的沉沉黑幕;但站在外围并不意味着就是清醒者。《雪月梅》封赠大团圆的结局,就是作者不屑于仕途正道的反证。说明他并不否定功名富贵,哪怕这只是一纸"黄梁"。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自己"乌托邦"的迷宫沟通条条通衢大道的呢?

    (2)建功立业的舞台

    人物形象是小说成功的第一要素,《雪月梅》的人物是靠了出色的时代背景才得以成活的。可见,环境不仅是事件发生的场地,而且是人物活动的根据。离开了舞台,角色便无从表演。试想,倘若没有内忧外患,何须英雄补天浴日;倘若没有沙场征战,英雄何处崭露头角。如果说纸上八股是销蚀知识分子才情的大染缸;那么,疆场经略则是检验英雄本色的试金石。
    ①时代启动幕帏
    陈朗以太史公游历名大川为范例,强调"古人文章皆从阅历中出,"说自己"北历燕齐,南涉闽粤,游览所经,悉入编记"(序)。因此《雪月梅》有实事在内。陈朗正是成功地借用了明嘉靖间包括轶闻野史在内的史料,把"时代呼唤英雄"的设想诉诸纸间的。拉开幕帏,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乱世。主人公们的命运首先受到社会恶势力的挑战,继而又在民族矛盾的风口浪尖上磨砺考验。
    据《明史》朱纨传载:嘉靖二十五年,由于明政府日趋腐败,海防松驰,"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剩十分之四。倭患骚扰日益严重。当时朝廷命朱纨为浙江巡抚,整顿海防,捕杀内奸。因侵犯了闽、浙豪绅地主利益,朱纨被劾自杀,朝廷"罢巡视大臣不设",于是"倭寇入侵浙江及江苏沿海,当地人民奋起保卫乡里,人民的英勇斗争又鼓舞了爱国将士的抗战意志,这就是《雪月梅》的大背景。
    华秋英可说是一位不栉之士。这是明清小说史上较早出现的一位抗倭女英雄。她的亲身经历是倭寇罪行的记录:
    且说这倭奴攻破崇明,大肆杀掠,巨商富室,馨掳一空。妇女三十以上,无姿色者杀戮无存,少艾者驱使作役,青天白日,群聚裸淫,少不如意,挥刃溅血,群妇股裂受污,天日为惨。
    但是,华秋英不甘做砧上的鱼肉,她被倭寇掳去以后,至死不从。为了保卫国家、保护自己,她一改温顺柔弱的禀性,把对敌人的消极反抗升华到主动进攻。她将来犯的倭奴引至无人楼房里,奋力刺死,逃离火海,其智勇双全,堪称女中丈夫。当她历尽险阻投奔官军后,又为击退寇仇出谋划策,使官军扳回败局。这位在民族存亡关口挺身而出的妇女,锻炼了才干,最后成为侥将殷勇抗倭的贤内助。如此生动逼真的场面描写还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四十至四十九回。其中岑秀身负封疆重任后调集兵力,分路进剿大获全胜的情节,就是以嘉靖三十四年"战功第一"的王江泾大捷为蓝本的。所不同的是,小说除袭用讲史中枪挑刀砍的手法外,还出现了神魔小说的斗法"手段"。真假参半,倒为仕士各显身手,大增风采。
    ②社会险象"追光"
    丰富的生活底蕴为《雪月梅》的演出铺设了舞台基石。从艺术框架看,《雪月梅》的支点是三维的,即主角--正而人物、配角--反面人物、活动舞台--时代背景。陈朗的笔直下褒贬,营垒分明,黑白清纯,对比强烈,但个中缺少复色。尤其是反面人物草草带过,面目模糊,充其量只是恶势力和社会险象的化身。作用是以昭彰的劣迹为正面人物建功立业作一铺垫。他们或是朝中奸臣,或是江上盗贼。如海盗汪真、徐海、毛海峰历史上确有其人。正是因为这些社稷江山的蛀虫,勾结倭寇,充当内奸,才使社会更加动荡,人民惨遭祸殃,一贯陷害忠良的代表是江南巡抚侯杰父子。岑秀的祖父早年为官时,曾秉公依法经办过候杰私吞官橐之案。俟候重新得势后便加害于岑家,祸延孙辈,封门拔灶,使岑秀三年流落异地。花花恶少侯公子,因垂诞清官王县令女儿月英,强聘不逞,便将王县令诬陷致死,遂又勾结强盗抢其女儿月英。写得最栩栩如生的要算雪姐被辗转骗卖的过程了。强盗江二兄弟四人明是江上船夫,暗是歹徒响马。金陵秀才许俊卿的女儿雪姐因走亲戚而误上贼船,便跌入了一个由强盗、窝主、牙婆、人贩紧紧包围着的密不透风的陷井。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被骗卖给仪征财主曹伟如作妾,不料其夫人是一悍妇,致使雪姐不堪捶楚,悬梁自尽。堕入阴间后,又遭恶鬼欺凌。这样的社会分明是一个黑世界的天罗地网。善良的人们须得团结起来,方能镇邪压恶,使正气发扬光大。在《雪月梅》中,倭寇骚扰、强盗打劫的场面比比皆是。而正是这些危难的紧锣密鼓唤来了英雄的出场亮相。
    ③"千里马"驰骋的天地
    虎狼遍地的乱世为英雄们披荆斩棘,敞开了莽林腹地。同时,如果没有明君的雨露恩泽,英雄们便没有施展抱负的可能。《雪月梅》的人才正是从这两方面来体现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雪月梅》中冠以英雄之称的人有五个。虽然出身不同,却个个身手不凡。机遇让他们的宝刀在同一块铁钻上初试锋艺,这表达了作者的阶级观点和民主意识。其实作者已为英雄谱划出了等次。列于榜首的是世家子弟廉吏之后岑秀和蒋士奇,他们是封建统治阶级正统的继承人。排在末尾的自然是纯属劳动人民的船夫文进。尽管他不是等闲之辈,作者仍将其觉悟写得稍逊一筹。文进的面前曾摆着两条路:一是投在官军的旄下,靠自己的才干,走一条堂堂正正、轰轰轰烈烈的路,另一条接受歹徒的拉拢,入伙盗贼,苟苟且且了此一生。他之所以选择前者,是因为有直接的榜样。以自己的刚猛打天下的殷勇是他的乡邻。少年气盛的刘电又因偶然的机会与他结伴冲进敌阵。如此的点拨、感召和鼓励,象暴风骤雨震撼着他的心灵。使他再也无法安心蜗居燕雀之中的生活。在小说中占有大量笔墨的殷勇因此也成了主人的义子,不能等同于一般家奴。为寻落入强人之手的母亲,他与义士刘电不期而遇,诱发了深藏在心中的报国之志。一日,他在江浦为叔父收帐,碰上江贼打劫过往船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身冲险隘,擒住众匪,以非凡的勇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被辖区县令所看中,经层层官员的举荐,破格起用。商人之子刘电因迁父柩,由江西往山东,辗转耽搁了投充之事,但深感时不我待:"此壮士力功之秋,不可错过机会。"值服丧期满便立即起程,寻立功报国之机。当他看见倭寇如群蚁般的呼啸而来,劫村焚舍,茶炭百姓,不由得怒火万丈,振臂高呼:"见死不救,义勇安在?"遂冲锋陷阵,配合官军痛击寇仇。战场是最好的考场,刘电超群的技艺和非凡的胆略都受到洗礼,得到社会的承认。
    "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李白《与韩荆州书》)千里马还须伯乐来牵。《雪月梅》中有一大批求贤若渴、肝胆赤诚的各级官员。如耿直刚愎,治下极严的江南都御史黄炯;为官风厉、品望非常的南直操江察院程宏达;苏州县令刘电的哥哥刘云等。其中对网罗人才最有心最热心的当属江浦县令成某。他是殷勇的发现者,又是岑秀的拣金人。当殷勇在其境内为民除害的消息传开后,做事英决的成县令"夜里五更听得通报,即刻坐堂,审了口供,将两个强盗收监,即告四班头役去拿伙党。"并一面迎英雄到衙,一面呈文上报。为怕一介白衣受人冷落,特与殷勇结为金兰之盟。在科场上,岑秀的卷子因犯圣讳,主考不取,成公不愿埋没良金美玉,奔走设法,又将卷子荐给副主考大监临程宏达。在程公的建议下,考场诸官员联奏请皇上御览,使榜上无名的岑秀以石破惊天的妙文受到皇上的青睐,被钦赐内阁中书,后又授尚方宝剑,出任江浙巡海副都御史,主办封疆事,捍御之才岑秀平步青云,程公不禁发出肺腑之言:"老夫为官数载,只有两件大快人心事,今日得遇贤契是一大快也,前者招幕得一少年英雄(殷勇)屡建奇功,亦一快事。"这是众伯乐的心声。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才。君臣际合是至关重要的。试想,以自荐闻名于世的毛遂,如孟尝君不让其处于囊中,则他何以脱颖而出?《雪月梅》写了一个慧眼识珠,体察下情,会用才、不弃才的好皇帝。他降旨特批江浙两省招幕民间勇壮的奏疏,并颁布了一系列细则。如"立贤无方",即"不论大小文武官员尽情条奏,有抱负者只要是智勇非常之人都可举荐。"又如"制宪受验",即在举荐的基础上由皇帝亲自面试、殿试、武试。这样使草茅英雄不致埋没,恂私舞弊者不能得逞。再如"果有英才,计攻尤效",即根据才干大小论功封爵。这些严明的措施杜绝了滥冒者鱼目混珠之想,同时切实搜罗到一批洗天浴日之才。岑秀及经他推荐而入选的蒋士奇、刘电等人成了社稷江山的左辅右弼。"四朝忧国鬓如系,龙马精神海鹤姿。"(唐李郢诗《上裴晋公》)插上理想的翅膀的英豪们终于鸿图大展,怎么能不仰报天恩,肝脏涂地?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结局:在纷纷的战火硝烟里,敌方气炽方盛,咄咄逼人,而英雄们镇定自若,巧于筹划,"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为全歼盗寇,安国定邦立下汗马功劳。幕客、谋士从来不是独立的阶层,必须寄附于"谋主",即他们所事奉的人物阶层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这种意义上的英雄好汉不象被皇帝招安的农民起义军,身在曹营心在汉,暗藏反骨他们并不希望彻底毁灭可以寄身其上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根基。所以,陈朗的政治理想不发生在《镜花缘》式的理想国度,又未染上《水浒》斑驳的叛逆色彩。陈朗在纸上铺设了一条最现实又最正统的路。然而,他未必清楚,他所高擎着的封建大旗,正在召唤一种进步的人才观。康乾两季是八股科举的盛世,对知识分子身心的束缚,早已超越了权力与荣誉的归属,而成为一种社会心理、习惯势力。陈朗们的黄粱美梦直做到光绪戊戍变法才破灭。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