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的文化乐土

最近,中关村发生了一件“怪事”,把一个茶馆开在花棚里,还不以茶为赢利。他就是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

再现中关村“棚户文化”

1980年10月23日,在中科院物理所仓库一块5平方米的角落里,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服务部。中国的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就这样诞生了,也诞生中关村“棚户文化”,最早的中关村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在小平房、小库房、车库、临街大棚中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关村电子市场也是大棚型模式,它体现了中关村人艰苦奋斗、勇创奇迹的中关村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在时隔近三十年的今天,同样由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关村十大创新先锋之一纪世瀛发起,由许多位民营企业家自发组织建立的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落户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东方美鑫花卉市场,再现“棚户文化”。三十年前,民营科技从大棚走出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似乎让人遗忘了休闲,忘却了文化。三十年后,综合了茶文化、餐饮文化、休闲文化、企业家文化、书画艺术等的俱乐部走进了大棚,带给人民的不仅是休闲与健康,还有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

中关村精神,中关村文化

有人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一代代中关村创业者在这里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凝聚了今天的中关村精神。中关村肩负着神圣的战略使命。他不仅是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经济技术革命、改革创新的潮头,而且是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环渤海经济圈的脊梁,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更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是新思维、新模式新文化的发源地、摇篮和心脏。它带给人们的是人生目标、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就业方式、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种精神孕育一种文化。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就是中关村摇篮下孕育的生命。在“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的中关村口号激励下,“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的精神,突破创新,实现了创业与创新、古典与时尚、文化与企业、艺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缔造了中关村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新艺术的品牌,引导文化消费,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了中关村精神,不断创新,乘胜前进,再造神奇。做了人们想做又不敢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形成了中关村文化的雏形。中关村文化广场的规划就从这个花卉大棚开始,有计划将把偌大的整个花卉市场建设成未来真正的中关村文化广场。

群英荟萃的文化艺术沙龙

走进俱乐部,你会被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深深吸引。古色古香的茶亭,清新悠远的茶香,婉转悠扬的琴音,清净祥和的禅茶艺术表演和无限想象的水墨字画……仿佛让人置身于净土。加上淘气的鹦鹉,婀娜的幸福树,芬芳的鲜花,更增添了田园气息。

在中关村创业与工作的人都有亲身感受,在这个创业的“天堂”,要找个既能谈生意又能休闲的场所却很难。而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就是极佳的选择。他的设立,不仅为中关村的创业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谈生意、激发创意的场所,而且,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一个推广企业形象,开展会议活动,相互交流的文化平台,也是娱乐休闲的文化艺术沙龙。

从剪彩到现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俱乐部接待企业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行业翘楚上百位。包括:科学时报社社长刘洪海,著名演员钱勇夫,著名雕塑家高存今,著名书画艺术家崔自默、李铁华,著名历史学家李庚其,三晶集团总裁张力,北京市慈善协会的秘书长唐岑、张慧英,河南嵩山少林寺监院释延裕,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可谓是“群英荟萃”。不少艺术家、书画家在此留下墨宝。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著名书画家、评论家崔自默更是大力支持,不仅为俱乐部提名、题词,而且为俱乐部担任艺术顾问。

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为中关村和北京市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创业者、大学生和一切关心创业、创新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聚会、交流、学习、培训、修身养性、品茶聊天、联谊联欢的场所,成为了群英荟萃的文化艺术沙龙。

爱心慈善,不忘社会责任

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主任黄学礼、刘小花(北京礼悦燕砚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长期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这次俱乐部不仅做起了慈善事业,而且在方式上创新,寓教于乐,呼吁全民参与慈善。俱乐部用抽签的方式,将每八桌收入中的一桌茶水收入捐入北京市慈善协会授予的慈善箱里。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为慈善事业献出爱心。举行大型活动时,每天抽签轮流作为“幸运慈善亭”,在中签的“幸运慈善亭”消费的全部收费由俱乐部捐给北京市慈善协会。

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的爱心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舒乙先生亲自为慈善箱题词“慈善茶苑”。

中关村创业创新俱乐部无疑是中关村的新星,中关村人的乐土。在不大的400平米棚户空间,以茶会友,凝聚政、产、学、研,让人在休闲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化,体味创业创新的乐趣。

俱乐部主任黄学礼说:“我只是为大家修了一条马路,愿意更多人开着悍马、宝马、吉普、拖拉机在这里经过!愿我们的企业家把企业做得长远、厚实、高大!哪怕俱乐部的今天不被认可,但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想到我们,想到俱乐部创新模式带给企业发展的灵感、机会和目标。”

(刘赟)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guoxue@guoxue.com web@guoxue.com
国学网总编室 010-68900123转808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