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先生

 





    
    顾颉刚
(1893—1980)

其人 顾颉刚传略、生平年表

二著作:

1.顾颉刚学术行年简表
2.著作阅读及选介
《古史辨》
《三皇考》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中国边疆沿革史》
《吴歌甲集》

《汉代学术史略》
《尚书通检》
《史林杂识》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自述》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中录》
《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
相关期刊
《禹贡》

三研究: 1.顾颉刚研究书目
2.新书推介
《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辑》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传》
《顾颉刚先生学述》
《历劫终教志不灰 我的父亲顾颉刚

《顾颉刚评传》
3.顾颉刚研究重要论文索引
4.相关学人
童书业 杨向奎
研究学人
杨 宽 刘起釪 顾 灏
顾 潮 顾 洪 刘俐娜
谭其骧
四其他:



回忆与纪念
相关链接

     禹贡与禹贡学会
    (http://www.)

         

顾颉刚传略

      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箱。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2000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