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

卷  首  语



    经过连续数百天紧张、兴奋、有时简直支撑不住的繁忙,终于得以把第一期稿件付梓了。
    有的报章早已探得了这条消息,还把我们的努力渲染成了献礼工程。然就本心而言,这无非是碰巧跟舶来的纪元凑了趣。我们眼下还无意庆贺什么,既然打出的纲领如此沉重--"提升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的工作语言,参赞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休说终于完成此项使命了,何时它才不像一派狂言呢?
    但道路纵是修远,总要"始于足下"才好,且来分述本期的要点罢。在论文一栏中,倪梁康试图证明:如果欧洲哲学史上的"良知"意味着自知和共知间的实践律令,那它首先不是社会对个体的伦理要求,而更应是自发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欲望。阎步克试图证明:"散官"虽不承担日常行政,却具有不容忽视的仕途意义,例如候选、储才,安排冗散,甚至仅用以赋予禄位或标示品阶,准此可把南北朝的东省和西省视为汉代郎署和唐代散官的中介环节。李伯重试图证明:宋元明清江浙一带在生育控制方法之多样性和有效性上,超过了近代以前的西欧,故认定该特定时空的人口行为仅属"自然"生理行为的设想,并不合历史真实。葛兆光试图证明:出于对当时民族、国家与社会状况的忧虑,作为对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的诉求,八、九世纪间的士人对传统进行了再经典化,从而使重建知识与思想系谱成为可能,并为后世的思想取向埋下伏笔。孙治本试图证明:从避孕造成的"性的去生殖功能化",到克隆可能造成的"生殖的去性化",现代生殖科技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甚至会动摇性作为人类关系基础的地位,故有必要吸纳当代德国社会学的成果,提出科技风险的抉择模式。荣新江试图证明:公元792年吐蕃占领西州迁走高昌官吏和高僧后,佛教的衰落便为摩尼教的兴起提供了时机;803年漠北回鹘汗国直接控制高昌后,摩尼教更得以立稳并传播;840年回鹘西迁高昌后它终于立为国教,迎来十世纪上半叶的辉煌。陈建华试图证明:茅盾早期的《虹》将"性与革命"的主题"历史化",使女性指符与"历史"人格形成诡谲的关系;此外危机中的写作焦虑也带来了形式上的创获,把长篇小说的叙述变成向"革命"开放的寓言。我们希望作者的运思能围绕"人文-社科"基轴,但读者却可从前述中发现,这种希望并不意味着编者的划一要求。
    在评论一栏中,针对美国汉学界将治史重点置于文化研究的晚近趋向,周锡瑞认为,有必要在这一领域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史的复兴,而新的社会史则应建立在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为后者提供社会和经济的基础。陈意新从海外视角评述了大陆学者的新著,认为他们并未受限于土地问题,而在研究农村市镇、地权与租佃关系、国家农业政策三方面成就斐然,既超越了传统框架又补充了域外研究。值得提醒的是,本栏的特殊论文形式,对检省现有知识尤为重要,惜乎国内学界尚未习惯,以致来稿悉尽来自海外。
    书评一栏共介绍了十三部著作。乍看似亦篇目不少,却与原初的设计大有距离,因为本欲使其份量更重,以促进知识的普遍增长。出乎预料的是,由于篇幅短小工作细碎,这方面的约稿反显艰难。惟愿广大道友多出援手,不吝就此略走数笔,让大家共享你的心得。
    比及编定,饶宗颐先生惠寄来了新作。该文从郭店墓葬的七弦琴说起,确认老子弟子楚人环渊著有《琴心》一书。作者运用包括郭店楚简在内的大量古文字材料,证明琴瑟和鸣最足表现天和之美的思想,厘清了中国音乐思想史上"声一无听"的道理。相传涓子尚著有《三才经》,故作者又试从天、地、人之道,解诂郭店楚简《大一生水》等文献。我们特别将此文排在首位,以为华夏学术薪火相传绵绵不绝的象征。
刚刚写到这里,忽见网上传来噩耗:史华兹教授昨夜竟于哈佛仙逝。去年还在费正清中心畅谈,音容笑貌犹在面前,岂不使人顿生伤感!已经来不及专门组织纪念文章了,惟愿这个在中美互动中辟出的新园地,能聊表告慰一代汉学宗师的追思之心。

刘东 1999年11月16日于京郊溪翁庄
 

返回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