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

 

 

一部独辟蹊径的禅宗思想史
       --评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李学勤

  禅宗在佛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过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麻天祥教授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在观点和结构上都有创新,特色明显。

  麻天祥教授80年代就学于西北大学,在校长张岂之先生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张岂之和我40年前都曾协助侯外庐先生编著《中国思想通史》,该书第四卷中关于禅宗的部分是由我执笔的,这是我有缘研究禅宗的最早机会。当时的工作使我认识到,探讨中国中世以下的历史文化,绝不可能忽略禅宗,而禅宗的理致深奥,文献浩瀚,不是浅尝者所能通解的。可惜由于后来任务的改变,我很少再接触禅宗了。现在得读麻天祥教授的新著,看到他所做的种种开拓,不禁引起我的许多忆念和思绪。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规模相当宏大,在我看来有这样几个值得称道的特点:

  首先,和《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一样,《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是把禅宗的兴起盛衰放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的。从社会史切入思想史,是《中国思想通史》即已提倡的,与单纯作观念范畴的分析,在方法论上有所不同。麻天祥教授在本书中不仅把禅宗的流行视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深入地论述了这种思潮怎样反过来影响社会,如他所说,向社会各阶层与文化的诸领域广泛浸渍和渗透。

  本书特别强调禅宗思想的中国本源,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禅宗的原始,虽说是菩提达摩所传来,但隋唐以下流传的禅宗思想,其主旨实在是产生于中国、塑造于中国的。前人总是谈论禅宗如何影响理学、心学,并以此作为指责儒者的“帽子”,事实则可能是禅宗和理学有着共同的思想来源,禅宗固然影响理学、心学,理学、心学也影响了禅宗。

  禅宗与理学等的关系,是宋元以后思想文化史的一大问题。过去学者探索禅宗史,重点多置于达摩以至惠能、神会,这只是禅宗肇始的一段时期。由于敦煌卷子中发现了好多这一时期的珍贵材料,将学者们的目光都吸引到那里去了,实则禅宗的发扬光大是在那个时期之后。《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独具只眼,主要篇幅用于讨论宋元明清以来的禅宗思想,是很有创造性见解的。

  本书论证禅宗在思想上源于老庄道家,应能得到学术界的注意。在中国思想史上,自从儒、佛、道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就总有人作三教合一的努力。宋明以下的儒、佛、道确有不少共通的地方,这固然是出于三教间的互相影响融合,也可能是因为三者有着共同的思想来源。老庄与禅宗的渊源关系,在研究这个问题上大有启发。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麻天祥著,510千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本文作者李学勤先生为清华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制作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