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投稿选登 | 国学入门 | 国学产品 | 请您留言
2007年
第4期
目 录

弁言

 

  本刊自创办以来,不断得到前辈学人、中青年专家、青年朋友的鼓励及赐稿。本期《学灯》编选老中青三代学人的文章于一编,略可呈现我中华学术之新态势。相信循此道而不断进步,我新中华学术必将浑融中西固有之学而成浩瀚河岳,鼎立于世界学林。

  史学理论向来和哲学有密切关联。哲学离不开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依托和根据,而历史也因哲学的解释画龙点睛。哲学和历史又涉及到人,不但是作为理论家和叙述者的作者,而且也包括作为相互联系的、现实存在的人。李幼蒸先生的《与伊格尔斯交谈历史理论——兼论国际人文学术交流的意义》指出了在历史学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中西交流中显示出来的现实障碍,并呼吁一种更加宽容和理性的学术交流态度。本文对我们致力于西方思想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青年学人,尤其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李先生的《符号学和古代历史——芬兰讲演及网刊序言》一文,与本篇很有关联,特作为附录请读者参看。

  美国顾史考先生,是当今海外汉学家中极少数能够参与到楚简文字释读工作中的学者之一。他由评述具体的文字释读的不同意见,进而反思研究的方法论,对于中外学者的喜新与守旧两种倾向都有所评论,值得学界重视。

  李海默是中山大学本科生,其《吴兴沈氏研究二题》行文老练,基础扎实。由之可观青年学人的风采及中华学术之未来,可喜可嘉。

  西方哲学部分,蒙邓晓芒、俞吾金先生惠赐研究康德、尼采的大作,江向东先生辅以研究海德格尔之作,其份量,毋庸介绍,读者自可知晓。

  国学研究方面,俞志惠与郭万青先生辨正《国语》问题,可观传统国学研究套路。曹峰、李锐则审视《荀子》、帛书《五行》(亦与《荀子》紧密相关),可观子学研究新径。

  何元国先生探询孔子的“仁”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间的关系,从翻译问题着眼,紧扣中西方的关键词汇,对于中西学术的交流互补,非常有启发意义。

  《学灯》是开放的,希望成为不同思想交流的平台,因此所登文章并不代表《学灯》本身的思想取向。

  在此,感谢学人朋友和师长为我们赐稿。欢迎更多青年学人朋友到此交流。

  编者:朱清华zhuqinghua@tsinghua.org.cn 李锐lr100875@yahoo.com.cn

  为《学灯》加入一些油吧!

  为中华之学术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吧!

上一页    下一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