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期刊
《文学遗产》



主 编:陶文鹏
副主编:刘跃进
顾 问:徐公持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www.guoxue.com

 

《文学遗产》2003年第三目录及提要

 

纪念文学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我们亲历的一段学术史

——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研究所与古代文学研究感言 徐公持(3·4)

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 潘啸龙(3·7)
  本文征引反映先秦礼俗的典籍证明,先秦时代对人初死时所行“复”礼,乃在于望其“复生”,郑玄对《礼记·丧大记》的注释决非出于杜撰。《招魂》“乱”辞证明,《招魂》当为狩猎惊兕、、卧病郢都的顷襄王而作,时当“屈原既死之后”,故宋玉作《招魂》之说,与司马迁所述宋玉生平并无矛盾。
关键词 “复”礼 庶其生 魂气归天 牵于俗而芜秽 顷襄王

《文选》成书考辨 王立群(3·17)
  《文选》并非是先纂长编再行选编的两阶段成书的总集,《文选》实为据前贤总集进行再选编而成的再选本,且《文选》所选多为历代公认的名作,故《文选》成书殊非难事。昭明以一人之力,再辅之若干助手,即可迅速纂成此书。
关键词 《文选》 成书 考辨

《河岳英灵集叙》“神来、气来、情来”说考论 张安祖 杜萌若(3·28)
  本文通过对《河岳英灵集》中具体的作家评论以及《河岳英灵集叙》“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等关键词句的考察,揭示出了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说的本来含义及其诗学理论在初盛唐诗学史中的独特性。
关键词 《河岳英灵集叙》 神来 气来 情来 声律

李白待诏翰林及其影响考述 戴伟华(3·35)
  李白待诏翰林是其一生中的重要活动,本文从李白与天宝初政治、李白所学与所用、李白与酒的关系诸方面论述了李白在长安时的生存状态和失败原因,分析了待诏翰林失败对李白其后的生活、思想以及作品的格调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李白 待诏翰林 生存状态 影响

试论周邦彦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 刘尊明 田智会(3·44)
  周邦彦词在当时及后代皆传播极广,影响甚大。传播是周词走向受众和读者从而实现其艺术生命的一个重要环节,周邦彦的词史地位也主要是在传播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和凝定的。首先,歌妓演唱将周词广泛地推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动态方式和综合效应达到周词传播的最佳状态;其次,个人专集的编刻印行则主要使周词进一步走近士大夫文人的消费领域,以案头读本和创作范本突出了周词传播的文学功能和整体效应;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则不仅筛选出周词的名篇佳作,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实现着周词更广泛更普及的传播工作。
关键词 周邦彦 周词 传播 歌唱 别集 选本

从高压政治到“文丐奔竞”
——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 沈松勤(3·55)
  高宗和秦桧为了“绍兴和议”,在以严刑和峻罚摧残正论、禁锢政敌的同时,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歌功颂德的文化运动。作为决定“绍兴和议”期间文学生态的环境因子,这一高压政治既使创作主体锐气顿失,灵光耗散,卓识幽闭,呈现出集体怔忡症与失语症,又诱发了其极易被政治异化的文化“基因”,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使之奔竞于适应高压政治的以歌功颂德为内涵的话语系统中,创作了汗牛充栋的谄诗谀文,文坛呈现出一派“弥望皆黄茅白苇”之势,成了宋代文学史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关键词 绍兴和议 高压政治 歌功颂德 文学生态

南戏《拜月亭》考论 俞为民(3·70)
  首先,对南戏《拜月亭》之“拜月亭”的情节来源作了考证,认为在南戏《拜月亭》之前已有一部有“拜月亭”情节的原创作品,而南戏虽剧名作《拜月亭》,但已删去了“拜月亭”的情节。其次,对南北《拜月亭》的关系作了考述,认为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是根据南戏改编的。第三,对南戏《拜月亭》的作者与版本作了考述,指出了各版本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拜月亭》 南戏 杂剧 作者 版本

明万历抄本《钵中莲》剧种归属考辨 马华祥(3·85)
  根据玉霜簃藏明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曲牌、文词及所用新腔的来历、音乐特点等,考辨该剧的剧种归属,认为其主要曲牌为“弋阳腔”曲牌,新腔为“弋阳腔”系统内声腔和“弦索”系统声腔,剧本和其它“弋阳腔”剧本一样为民间文学作品,因而可以初步认定该剧属改革后的“弋阳腔”剧本。
关键词 《钵中莲》 “弋阳腔” 声腔 曲牌

诗史思维与梅村体史诗 魏中林 贺国强(3·98)
  诗史思维构成吴梅村史诗运思的主要特征。诗心与史思的结合贯穿于“梅村体”史诗的四个部分之中,并渗透在叙事特点和意象营造等诗艺层面上,通过与杜甫等人“诗史”特征的对比,吴梅村的创造性成就会呈现得更清晰些,从而与此前的诗史传统拉开距离。
关键词 诗史思维 梅村体 史诗 叙事与意象

一种小说观及小说史观的形成与影响

——20世纪“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现象分析 刘勇强(3·109)
  “以西例律我国小说”即用西方小说标准衡量中国小说的批评观念与方法在20世纪十分流行,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一现象的背景与流变,指出持此种批评观念的早期学者在中西小说及小说理论方面存在着知识结构上的双重欠缺,由此导致的角度偏差直接影响了小说观的科学性与小说史观的准确性,进而分析了它所造成的文体偏见与正面效应,强调建立符合中国小说实际、又具有现代思维特点的小说观及小说史观是一个紧迫的学术课题。
关键词 小说观 小说史 西例 文体

毛滂生年新考 曹辛华(3·125)

《刘知远诸宫调》应是北宋后期的作品 龙建国(3·127)

学术评论

域外汉籍与中国文学研究 张伯伟(3·131)

札 记

背律体 岳 珍(3·69)

《陇头歌》为汉人所作说 跃 进(3·84)

学术动态

“杜甫与湖南”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成松柳(3·130)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点介绍

暨南大学 (3·140)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国学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