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首页 | 新著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我们

 

华林甫 

   
《中国地名学史考论》

 

 


2002年2月出版
ISBN: 7-80149-342-7/k·031
定价: 19.80元

 

 

 

第三章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节 隋唐时期

  隋文帝杨坚一统宇内,在开皇三年废天下诸郡之后十五年即开皇十八年(598年),更改了一百四十多处县名,主要是改掉带有前代名字的县名(如晋兴、宋广、齐昌、梁乐、魏安、东燕之类)和更改重复县名。关于更改重名,整部《隋书·地理志》仅有一处提到,梁郡考城县下云:“后齐为城安县,开皇十八年以重名,改曰考城” 。《太平寰宇记》卷一二七废殷城县条也提到隋文帝更改重名一事。这两条记载提示我们开皇十八年更改的县名有相当一部分应是改掉重名。今笔者根据《隋书·地理志》,参考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进行了仔细的爬梳钩沉,整理出开皇十八年更改重复县名的详细情况,列表如下:

表3-2 隋开皇十八年更改重复县名一览表

原名 始置或复置年代 改名 隶 属 治所今地
广阳 南朝梁 汶山 汶山郡 四川茂县西北
  北魏 京兆郡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北
广 武 西汉 雁门 雁门郡 山西代县
  北魏 丰林 延安郡 陕西延安市东北
  开皇四年 荥阳郡 河南郑州市西北
义乡 南朝梁 桐柏 淮安郡 河南桐柏县东
  西魏 延安郡 陕西延长县西南
  开皇十一年 望江 同安郡 安徽望江县
义宁 南朝宋 南海郡 广东开平市西北
  北魏 和川 上党郡 山西安泽县北
义兴 南朝梁 纯义 汝南郡 河南信阳市北
  开皇九年 毗陵郡 江苏宜兴市
义阳 南朝梁 恩阳 清化郡 四川巴中市西南
  开皇三年 义阳郡 河南信阳市西北
义城 东晋 谷城 襄阳郡 湖北谷城县
  西魏 义城郡 四川广元市东南
文安 西汉西魏 ○延川 河间郡延安郡 河北文安县东北陕西延川县西南
太平 北周西魏 ○咸宁县 绛 郡延安郡 山西襄汾县西北陕西宜川县东南
长宁 东晋 长林 南 郡 湖北荆门市西北
  东魏 马邑郡 山西神池县
长乐 北齐 会城 齐 郡 山东高青县东南
  开皇六年 信都郡 河北冀州市
  开皇十年 尧城 魏 郡 河南安阳市东
永宁 北齐 沁水 长平郡 山西沁水县
  北魏 清苑 河间郡 河北保定市
  北周开皇中 盛山 ○ 巴东郡河间郡 重庆直辖市开县南河北任丘市境内
         
         
永安 北魏   临汾郡  
    霍邑   山西霍州市
  北魏 西河郡 山西灵石县东
永阳 南朝梁 应山 安陆郡 湖北广水市
  隋平陈时 零陵郡 湖南道县西北
  开皇十年 涞水 上谷郡 河北涞水县
永康 三国吴 东阳郡 浙江永康市
  南朝梁 永穆 清化郡 四川达县西北
  北周 隆康 资阳郡 四川安岳县东南
东阳 开皇六年 漳南 清河郡 山东武城县东北
  开皇十二年 金华 东阳郡 浙江金华市
  ? ? ?
石城 西魏北魏 通川○ 通川郡雕阴郡 四川达州市陕西神木县南
龙山 南朝梁、陈时 郁林郡 广西贵港市北
  开皇初 柳城 辽西郡 辽宁朝阳市
龙城 南朝梁 始安郡 广西柳城县南
  隋初 彭泽 九江郡 江西彭泽县西
  开皇六年 临沛 彭城郡 安徽萧县西北
平兴 西晋 信安郡 广东高要市东南
  开皇初 景谷 义城郡 四川青川县东北
平昌 西汉 平原郡 山东商河县西北
  北魏 介休 西河郡 山西介休市
平原 北魏 平原郡 山东平原县
  南朝宋 邹平 齐 郡 山东邹平县东北
  开皇十年 泷水 永熙郡 广东罗定市南
归化 北周 楼山 龙泉郡 山西永和县西南
  隋平陈时 始安郡 广西昭平县北
乐城 三国魏 广城 河间郡 河北献县西南
  南朝宋 信安郡 广东德庆县东
安人 开皇十五年 宁人 永平郡 广西容县东北
  开皇十八年 交趾郡 越南安沛省安沛市
安乡 北周 南浦 巴东郡 重庆万州区
  南朝梁或陈 澧阳郡 湖南安乡县西南
安乐 南朝梁 始安郡 广西昭平县东北
  开皇中 沅江 巴陵郡 湖南沅江市
安成 南朝梁 郁林郡 广西宾阳县东
  隋初 安复 庐陵郡 江西安福县
安阳 北魏 砀山 梁 郡 安徽砀山县
  北魏 长川 陇西郡 甘肃秦安县东北
  开皇十年 魏 郡 河南安阳市
安居 南朝梁 昭丘 南 郡 湖北当阳市东
  开皇十三年 资阳郡 四川遂宁市西南
许昌 三国魏 颍川郡 河南许昌市东北
  南朝梁 清丘 汝阴郡 安徽阜阳市东南
江阳 南朝梁 泸川郡 四川泸州市
  西魏 江津 巴 郡 重庆江津市东
江夏 北魏 慈丘 淮安郡 河南泌阳县东北
  开皇九年 江夏郡 湖北武汉市武昌
汝南 开皇初 辅城 襄城郡 河南郏县
  开皇十八年 襄城郡 河南宝丰县北
兴安 西晋 桂岭 熙平郡 广西贺州市东北
  东晋 绵谷 义城郡 四川广元市
  ?
西安 西晋 光安 日南郡 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
  开皇四年 犍为郡 云南彝良县西北
阳邑 北魏 太谷 太原郡 山西太谷县
  开皇十年 武安郡 河北武安市境内
阳城 北魏 甲水 上党郡 山西武乡县西南
  北魏 河南郡 河南登封市东南
陈留 南朝梁 颍阳 汝阴郡 安徽太和县北
  开皇六年 梁 郡 河南开封市东南
武阳 南朝宋 颛臾 琅邪郡 山东平邑县
  北魏 吴房 汝南郡 河南遂平县
  北周 武阳郡 山东莘县西南
武林 南朝宋 永平郡 广西平南县东南
  开皇六年 轮氏 河南郡 河南登封市
武强 信都郡 河北武强县西南
  南朝宋 长山 齐 郡 山东邹平县东
宜阳 西晋 宜春 宜春郡 江西宜春市
  北周 河南郡 河南宜阳县西
始兴 南朝梁 南海郡 广东始兴县
  西魏 青石 遂宁郡 重庆潼南县北
始安 西汉 始安郡 广西桂林市
  南朝梁 賨城 宕渠郡 四川广安市东北
建昌 东汉 豫章郡 江西永修县北
  西魏 长松 武都郡 甘肃文县西
临汾 北魏 正平 绛 郡 山西新绛县
  开皇三年 临汾郡 山西临汾市
临河 北齐 永和 龙泉郡 山西永和县西南
  开皇六年 汲 郡 河南浚县东北
南安 三国吴 华容 巴陵郡 湖南华容 县
  南朝齐 黄冈 永安郡 湖北武汉市新洲区
  开皇九年 建安郡 福建南安市东
南阳 东魏 期城 襄城郡 河南郏县西北
  开皇初 南阳郡 河南南阳市
信安 西晋 东阳郡 浙江衢州市
  南朝梁 麻城 永安郡 湖北麻城市东北
高平 北魏 徐城 下邳郡 江苏盱眙县西北
  北魏 长平郡 山西高平县
高城 东汉 盐山 渤海郡 河北盐山县东南
  北齐 稾城 赵 郡 河北藁城市
  ? ? ?
高唐 南朝宋 章丘 齐 郡 山东章丘市西北
  北魏 清河郡 山东高唐县
高凉 南朝梁 高凉郡 广东阳江市西
  北魏 稷山 绛 郡 山西稷山县
海宁 西晋 休宁 新安郡 安徽休宁县东北
  东晋 义安郡 广东惠来县西
晋兴 东晋 宣化 郁林郡 广西南宁市南
  开皇十一年 桂阳郡 湖南资兴市南
晋熙清江 南朝宋开皇三年 ?开皇初 太湖孝水 ○翼水 同安郡蜀 郡?汶山郡 安徽太湖县四川绵竹市?四川茂县西北
  开皇五年 清江郡 湖北恩施市
淮阳 南朝梁 阳宁 始安郡 广西象州县西南
  北周 下邳郡 江苏淮阴市西
黄县 东莱郡 山东龙口市东
  开皇六年 蒙泽 济阴郡 山东定陶县一带
富川 西汉 始安郡 广西钟山县
  开皇九年 永兴 江夏郡 湖北阳新县
新丰 西汉 京兆郡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
  南朝齐 休吉 龙川郡 广东新丰县东北
新昌 北魏 卢龙 北平郡 河北卢龙县
  北魏 遂城 上谷郡 河北徐水县西北
  隋初 清流 江都郡 安徽滁州市
  隋初 交趾郡 越南富寿省立石县
新城 东汉 伊阙 河南郡 河南伊川县西南
  北魏 南阳郡 河南邓州市西北
零陵 隋平陈时 零陵郡 湖南永州市
  开皇中 慈利 澧阳郡 湖南慈利县

资料来源:《隋书·地理志》、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
几项说明:
1) 始置或复置年代:凡该县设置后至隋开皇十八年间未尝省废者,径书始置年代。如河南郡之新城县,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经东汉、三国魏、西晋、十六国、北朝至隋开皇十八年时,均有该县建置,未尝省废过,表中径书“西汉”。凡该县设置后至隋开皇十八年间中途有省废者,则书离开皇十八年最近一次的复置年代。如太原郡之阳邑县,西汉置,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省,景明三年(501年)复置,开皇十八年改名太谷,则表中填“北魏”。
2)表中“○”表示标准县名,开皇十八年不改,其它与此重名者须更改。
3)表中“隶属”系指该县在《隋书·地理志》中所属之郡,非指开皇十八年时政区之隶属关系。
4)延安郡太平改咸宁、巴东郡永宁改盛山、淮安郡义乡之改桐柏、清化郡义阳之改恩阳、齐郡高塘之改章丘,《隋书·地理志》原文本作“开
皇中”、“开皇末”或开皇十六年改,然《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俱作开皇十八年改,今从后者。又,淮安郡江夏改慈丘、安陆郡永
阳改应山、遂宁郡始兴改青石、汶山郡 广阳改汶山、延安郡文安改延川之年代,《隋书·地理志》俱无,今据《元和郡县志》卷二 一、
二七、三二、三三、三六补入。另,巴陵郡之华容 县,原名南安,据杨守敬、施和金考证:《隋书·地理志》作“安南”系倒误。
5)表中四处“?”系尚未发现之内容。

  由表3-2可知,开皇十八年更改了八十四个地名用字完全相同的重复县名。这样更改重复县名,规模是空前的,覆盖地区是广大的,在整个中国地名发展史上仅次于民国三年一月的更改重复县名之举。从中还可知,该年更改重复县名也不以加方位字、对称字为重点,而是一有重名即将其改名,很少保留与原县名有关的成份。

  从这份表格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不见记载的历史现象。例如,今山西沁水县和河北清苑县,北周、隋初时均名“永宁县”,开皇十八年才改成今名,为什么要改?记载此二县建置沿革的志书,如《通典》卷一七八~一七九、《元和郡县志》卷一五、《太平寰宇记》卷四四和卷六八、《大明一统志》卷二和卷四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一二和卷一四五、光绪《山西通志》卷四、宣统《畿辅通志》卷一六、直到新编《沁水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和新编《清苑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出版),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由表3-2可知,此二永宁县与开皇中置于今河北任丘市境内之永宁县重名,故须改名。此可补史志之阙。又如,今湖北南漳县原名思安,为什么开皇十八年要改名?记载此县沿革的志书如卷《通典》卷一七七、《元和郡县志》卷二一、《太平寰宇记》一四五、《大明一统志》卷六0、《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四六、光绪《襄阳府志》卷一、民国《南漳县志》直到新编《南漳县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出版),对此均无一辞。由表3-2可知,此思安县因与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南之思安县重名,故改名。这也不见于历代史志记载。再如,今越南河静省香山一带,西晋以来置有“西安县”,开皇十八年为什么要改成光安县?《安南志略》卷一、《大南一统志》卷一三、陶维英著《越南历代疆域》等均无解释。从表3-2可知,此西安县因与置于开皇四年、治所在今云南彝良县西北之西安县 重名,故应改名。此可补越南历代政区沿革之阙。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上谷郡涞水县(原名永阳、今河北涞水县)、北平郡卢龙县(原名新昌、今河北卢龙县)、太原郡太谷县(原名阳邑、今山西太谷县)、绛郡稷山县(原名高凉、今山西稷山县)、梁郡砀山县(原名安阳、今安徽砀山县)、襄阳郡谷城县(原名义城、今湖北谷城县)、巴陵郡沅江县(原名安乐、今湖南沅江市)、澧阳郡慈利县(原名零陵、今湖南慈利县)、巴郡江津县(原名江阳、今重庆直辖市江津市东)等县中 ,恕不一一具体辨析。

  从表3-2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上中国统一王朝的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改重复县名时既会因与北方重名而更改南方县名,也会因与东部重名而更改西部县名,反之亦然。前者如永熙郡之平原县(今广东罗定市南),因与齐郡平原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平原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重名而改名为泷水县;后者如清化郡之永康县(今四川达县西北)、资阳郡之永康县(今四川安岳县东南),因与东阳郡之永康县(今浙江永康市)同名,前两个永康县分别改为永穆县和隆康县。交趾郡之新昌、安人二县今在越南境内,但在距今1400多年前属隋朝版图,当时因与这二县重名而改北平郡之新昌为卢龙(今河北卢龙县)、改上谷郡之新昌为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北)、改江都郡之新昌为清流(今安徽滁州市)、改永平郡之安人为宁人(今广西容县东北)。今越南境内原日南郡西安县之改名光安县,也与犍为郡之有西安县有关,已见上文。同样道理,前述西晋太康元年之改重复县名和下文将要述及的唐天宝元年更改天下重复县名,也均能说明统一王朝版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开皇十八年更改重复县名的同时,也更改了少量用字相近、读音相同的县名。例如,梁郡有睢阳县、襄城郡有雉阳县,睢、雉形近,遂改前者为宋城(今河南商丘市南)、后者为湛水(今河南宝丰县东南)。又如,齐郡之高唐县与同安郡之高塘县字形相近、读音相同,遂改高唐为章丘(今山东章丘市西北)、高塘为宿松(今安徽宿松县)。再如,梁郡之城安县与魏郡之成安县(今河北成安县)也是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于是改城安为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旧考城)。总的看来,这类改名不是很多。

  唐代更改重复地名,主要集中在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当时出现了“开天盛世”局面,国力极盛,政府有能力组织并完成更改地名用字相重、相近、相似和读音相同的工作。概而言之,唐代进行的地名“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开元十三年的更改州名和天宝元年的更改重复县名两方面内容。

  据《元和郡县志》卷三邠州载:“开元十三年,以豳、幽字相涉,诏曰:‘鱼’、鲁变文,荆、并误 听,欲求辨惑,必也正名,改为‘邠’字”。最后一句“改为‘邠’字”,《唐会要》卷七0作“改‘豳 ’字为‘邠’”,具体日期作该年二月二十二日。邠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诏书指出更名的原因是“豳”、“幽”字相涉,即字形相近,目的是“欲求辨惑,必也正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正式提出地名整理原则的诏书。

  《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十三年二月丙子,改豳州为邠州、 州为莫州、梁州为褒州、沅州为巫州、舞州为鹤州、泉州为福州,以避文相类及声相近者” 。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开元十三年二月乙卯朔,丙子为二十二日,与《唐会要》卷七0所载颁诏日期正合,则知该诏书内容还包括、梁、沅、舞、闽诸州的改名;改名的原因,据《新唐书·地理志》载:“豳”字类“幽”(幽州治今北京市),“”、“鄭”文相类(鄭州治今河南郑州市),“梁”、“凉”声相近(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市),“沅”、“原”声相近(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县),“舞”、“武”声相近(武州治今甘肃武都县)。可见,这次更改州名的原则是去掉文相类及声相近即地名用字相似、读音相近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唐代更改县级地名重名,初期已有之,如武德三年(620年)改石州太和县为临泉县,乃是当时吉州也领有太和县之故;贞观元年(627年)改汾州永安县为孝义县,乃是当时涪州也领有永安县之故。像这样零星地更改县名,唐史上是很常见的;而更改县名规模比较大的,则要数天宝元年(742年)了。《旧唐书·玄宗纪》载:天宝元年九月“丙寅,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此事不见《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记载,整部《太平寰宇记》也只有两处记录(分别见卷一0八信丰县、卷一四九桂溪县)。有关唐代政区沿革的地理志书,根本没有甲县与乙县重名的完整记载;经笔者查核地理文献,找出了天宝元年更改的地名用字完全相同的重复县名47个 、地名读音相同3个、以及重名而未改名的县名19个,列出细目如下:

表3-3 天宝元年重复县名的处置

原 名 隶 属 改 名 治 所 今 地 改 名 原 由
广平
义清
万安(1)
万安(2)
万安(3)
马岭
长城
太平
永兴
恭化郡
益昌郡
巴西郡
卢阳郡
长乐郡
怀泽郡
云南郡
始宁郡
会稽郡
和集
胤山
罗江
常丰
福唐
义山
泸南
巴东
萧山
四川理县北
四川广元市东南
四川罗江县
贵州铜仁市南
福建福清市
广西贵港市西北
云南姚安县北
四川万源市西南
浙江萧山市

范阳郡也有广平县
襄阳郡也有义清县

万安郡也有万安县

安化郡也有马岭县
吴兴郡也有长城县
绛郡也有太平县
江夏郡也有永兴县

永宁(1)
永宁(2)
永宁(3)
永阳
永乐
兰溪
玉山
石城(1)
石城(2)
东阳
平陆
乐安
乐城
白马
安乡
安固
安陵
西平
阳山
夜郎
招义
金城(1)
金城(2)
始安
南安
南宾
南平
临溪
盈川
唐兴(1)
唐兴(2)
唐兴(3)
唐昌
清水
清源
新宁
新昌
新城
化成
安养
象城
太平
永丰
正平
石泉
龙水
龙城
归仁
乐平
安仁
吉阳
寿昌
怀德
武龙
武安
武德
临川
临江
唐兴
唐林

临海郡
蕲春郡
开阳郡
江华郡
上谷郡
蕲春郡
玉山郡
黔中郡
招义郡
蜀 郡
济阳郡
弋阳郡
晋康郡
安化郡
安昌郡
咸安郡
桂阳郡
临江郡
洪源郡
龙标郡
招义郡
金城郡
延安郡
潾山郡
南康郡
宁越郡
桂阳郡
吴兴郡
黔中郡
建安郡
江华郡
遂宁郡
博陵郡
南宾郡
清源郡
衡阳郡
鄱阳郡
南阳郡
宁塞郡
襄阳郡
赵 郡
绛 郡
始安郡
绛 郡
安康郡
资阳郡
龙城郡
清化郡
太原府
临邛郡
安陆郡
敦煌郡
宁朔郡
涪陵郡
广平郡
河内郡
临川郡
南宾郡
临海郡
雁门郡

黄岩
广济
建水
永明
蒲城
蕲水
华清
黔江
廉江
灵池
中都
仙居
悦城
延安
凤林
良山
高亭
阳川
通望
峨山
幹水
五泉
敷政
渠江
信丰
灵山
蓝山
德清
洋水
浦城
延唐
蓬溪
陉邑
桂溪
仙游
常宁
浮梁
临湍
广威
临汉
昭庆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
湖北武穴市北
广东罗定市南
湖南江永县南
河北满城县西
湖北浠水县
广西钦州市东南
重庆黔江县东南
广东廉江市北
四川成都市东南
山东汶上县
河南光山县西北
广东德庆县东
甘肃庆阳县北
甘肃临夏县东
四川营山县东北
湖南永兴县西南
广西平南县西北
四川汉源县东南
湖南芷江县西南
广东廉江市西北
甘肃兰州市
陕西甘泉县西北
四川广安市东北
江西信丰县
广西灵山县西
湖南蓝山县东北
浙江德清县东
重庆彭水县西
福建浦城县
湖南宁远县
四川蓬溪县
河北定州市东南
重庆垫江县东
福建仙游县
湖南常宁市
江西浮梁县
河南邓州市西北
青海化隆县西
湖北襄樊市
河北隆尧县东(略)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未改

河南府也有永宁县

永阳郡也有永阳县
河东郡也有永乐县
东阳郡也有兰溪县
信安郡也有玉山县
北平郡也有石城县
东阳郡也有东阳县
陕郡也有平陆县
临海郡也有乐安县
永嘉郡也有乐城县
灵昌郡也有白马县
澧阳郡也有安乡县
永嘉郡也有安固县
平原郡也有安陵县
汝南郡也有西平县
连山郡也有阳山县
夜郎郡也有夜郎县
钟离郡也有招义县
京兆府也有金城县
始安郡也有始安县
清源郡也有南安县
南宾郡也有南宾县
南平郡也有南平县
临邛郡也有临溪县
信安郡也有盈川县
文安郡也有唐兴县
三蒙阳郡也有唐昌县
天水郡也有清水县
太原府也有清源县
通川郡也有新宁县
承化郡也有新昌县
余杭郡也有新城县
与清化郡化城县同音
与邺郡安阳县同音
与淮阳郡项城县同音
交趾郡也有太平县
九原郡也有永丰县
整平郡也有正平县
通化郡也有石泉县
龙水郡也有龙水县
连城郡也有龙城县
宁朔郡也有归仁县
鄱阳郡也有乐平县
平琴郡也有安仁县
延德郡也有吉阳县
新定郡也有寿昌县
怀德郡也有怀德县
横山郡也有武龙县
武曲郡也有武安县
象 郡也有武德县
延德郡也有临川县
武曲郡也有临江县
文安郡也有唐兴县
福禄郡也有唐林县

资料来源:《元和郡县志》,《通典》卷一七三~一八四,《唐会要》卷七0~七一,新、旧《唐书·地理志》及《太平寰宇记》。

  由表3-3可知,经过这次更改重复县名,使同名县大大地减少了,故有人称为唐朝的地名标准化 。这样大规模地更改县名,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民国三年和隋开皇十八年之举,在地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若从微处观察,我们仍可看出一些不见历史记载的现象。例如吴兴郡之德清县(今浙江德清县东老县城),本名临溪县,因濒临余不溪(今东苕溪)而得名 ,符合该县地理特征,为什么天宝元年非改名不可?从宋谈钥《嘉泰吴兴志》、明郝成性《嘉靖德清县志》到新版《德清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从表3-3罗列的现象可知,本年吴兴郡之临溪县与临邛郡之临溪县(治今四川邛崃市西南)重名,故吴兴郡之临溪县须改名。此可补史传之阙。又如会稽郡之萧山县(今浙江萧山市),本名永兴县,为什么天宝元年要改名?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张淏《宝庆会稽续志》、明万历、清康熙、乾隆、民国及新编《萧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毛奇龄《萧山县志刊误》均无解释。从表3-3可知,天宝元年因会稽郡之永兴县与江夏郡之永兴县(治今湖北阳新县)重名,故改为萧山县,以山为名。此亦可补史之阙。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鄱阳郡之浮梁县(本名新昌、今江西浮梁县),清源郡之仙游县(本名清源、今福建仙游县),建安郡之浦城县(本名唐兴、今福建浦城县),桂阳郡之蓝山县(本名南平、今湖南蓝山县东北),衡阳郡之常宁县(本名新宁、今湖南常宁市),蕲春郡之蕲水县(本名兰溪、今湖北浠水县),巴西郡之罗江县(本名万安、今四川罗江县),遂宁郡之蓬溪县(本名唐兴、今四川蓬溪县),黔中郡之黔江县(本名石城、今重庆黔江县东南)等县中,恕不一一考辨。

  总之,隋、唐两代地名的“标准化”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开元十三年更改州名,原则上是取消文相类及声相近者;开皇十八年和天宝元年的大规模整顿县名行动,除了上述相同内容外,更主要地在于消弭县名的重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