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投稿选登 | 国学入门 | 国学产品 | 请您留言
2007年
 

简 讯

 


57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保护试点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8月6日载:8月3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57家单位正式成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委员会同时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华古籍保护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目前部分古籍保存条件恶劣,导致古籍老化、破损严重。会议要求,藏品所处环境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必须将藏品交由具备条件的收藏单位保管。试点单位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家底,编制出本单位的古籍目录,对古籍实行分级保护。57个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涉及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六个系统。试点工作自2007年8月开始,至2008年7月结束,历时一年。

我国将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8月6日载:我国将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名录计划在2007年年底产生。各省区市也可参照国家名录产生办法建立相应的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善本中产生,申报采取逐级申报方式进行。由文化部组织专家评审并提出推荐名录,经部际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公布。同时进行的古籍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首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标是:到2009年7月底前,初步掌握现存一、二级古籍状况。分批次发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学者研讨古籍数字化

  《光明日报》2007年8月16日载:首届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联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就古籍数字化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探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海内外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与专题研究,古籍加工整理的电子数据格式及规范,简、繁体转换与古籍数据库字形处理,古籍检索平台与知识库建设,古籍文献网络建设与古籍的白话文及多种语种翻译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上海图书馆展示古文献保护成果

  《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24日载:近日,历史文献修复成果展系列之古籍修复展在上海图书馆一楼目录大厅举行。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全社会共同重视与支持古籍保护工作并共同保护好古籍文献。展览大量介绍了上图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对古籍、碑帖、家谱、盛档修复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展览重点图解了沿传至今的古籍修复技艺,并且让读者了解古籍修复工作者是如何通过十几道相连的工序,对修复工作中最大的蛀蚀、洇散、损毁、火烧的古文献进行还原的。由于目前国内历史文献的修复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加之资金短缺、修复艰辛等客观障碍,可以说整个古籍修复承受着任务重、时间紧的压力。因此上图希望能够参照北京的认捐修补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对历史文献进行认捐修补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也期待引起读者重视和支持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爱护图书的意识。

复旦大学出版社将推“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丛书”

  《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24日载:日前,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公司就“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丛书的销售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并正式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该丛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图书馆合作的大型学术项目。经过多年努力,现已进入最后定稿出版阶段。为确保销售顺利,经过反复考察,最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委托在图书馆及各大科研机构图书资料专业配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运作实力的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公司,承担此丛书在全国内地的整体销售业务。

考订《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4期刊登茅建海的文章《“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文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日本所作的《我史》(发表时被题名《康南海自编年谱》),一直是研究康有为及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然对其写作时间及部分内容史学界却一直感到困惑。又由于康有为在《我史》中的用语,或有与史实不尽相同之处,该史料也为严肃史家所慎用。本文根据《我史》的手稿本(题名为“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对《我史》的书名、写作时间及其各抄本与刊本的关系进行了考订,大体可确定其光绪二十四年末的写作时间,也认定各抄本、刊本在文字上与“手稿本”并无大的差异。本文作者又对“手稿本”上康有为本人的修改进行了辨认,发现《我史》已经过康有为事后的修改,内容有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民功篇》应写于光绪十三年,《人类公理》、《公理书》属后来的添加,而大同的思想、诸天讲的思想也属后来的添加。

讨论谱牒与中古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文史哲》2007年第4期刊登陈勇的文章《汉唐之间袁氏的政治沉浮与籍贯更迭——谱牒与中古史研究的一个例证》。文章认为,汉唐之间,汝南汝阳袁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籍贯更迭:一次是由陈国扶乐变为汝南汝阳,另一次是由汝南汝阳变为陈郡阳夏。东汉一朝,汝南汝阳袁氏四代在政治上持续发展,并超越陈国扶乐袁氏,成为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汉末袁曹相争,袁绍、袁术兄弟落败,汝南汝阳袁氏迅速沉沦。与此同时,陈郡阳夏袁氏则与新皇权建立起特殊的关系。魏晋南朝频繁易代,他们的政治地位得以蝉联,并最终压倒汝南汝阳袁氏,成为袁氏的正宗所在。南朝后期与王、谢、萧三家并列侨姓之首的袁氏,正是陈郡阳夏的一支。此例说明:中古士族身份的变化,也会反映在谱牒之中,甚至造成他们籍贯的移动。

考证《扪虱新话》的版本源流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3期刊登李红英的文章《〈扪虱新话〉版本源流考》。文章认为,宋陈善所撰《扪虱新话》,初名《窗间纪闻》,成书之初以抄本流传,之后迭经旧稿散佚、重新编撰等波折,使得其传世版本各异。在宋代,《扪虱新话》已有不分卷本、八卷本、十五卷本之别。现存版本从内容形式上可归纳为不分类本、分类本两种。本文拟对《扪虱新话》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关于《赘笺唐诗绝句选》的文献价值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3期刊登查屏球的文章《和刻本胡次焱〈赘笺唐诗绝句选〉之渊源与文献价值》。文章认为,胡次焱《赘笺唐诗绝句选》一书在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曾有二种以上版本流传,嘉靖后失传。日本林和掾于明亡之年刊印本书并流传至今,其中陈D047《重刊唐诗绝句赘笺序》,介绍了本书在明流传情况。明清书志多仅著录“谢注本”,少著“胡笺本”。阮元可能见过此书,可能碍于胡笺内容也未提及此事。本书在日本有多种刊本,书志著录多误,岛田翰考查了本书独到之价值。本书的刊刻与流传之事应为明清时中日文化交流与书籍流通的一个典型事例。

《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出版研讨会召开

  2007年7月24日,在国学大师徐复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献学系主办的“《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出版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省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瑞书编审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献学系主任赵生群教授主持。徐复先生子女徐启平、徐乃建、徐季同、徐亨中等参加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曾师事徐复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很多关心,并做序。

(徐宗文 王华宝)

上一页    下一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